赋,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体。起于战国,至汉代成最重要文体,即使到唐宋诗词最兴盛时期,仍然是诗词赋并举,具有重要地位。所谓“铺彩摛文,体物写志”,“不歌而诵谓之赋”,“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是其特点。从现代眼光看来,它比律诗词曲自由,又比散文更加讲究严谨,讲究比偶运用,音韵文采,能够状物,也能直抒胸臆。因此在特定环境中,使人不由想到只有运用它,才能足以表达斯地之事,斯时之志。看看毛泽东主席的《祭黄帝文》和《祭母文》,就明白这种情况了。
明乎此,再来读作者这篇《温泉咏》,就能充分领略到作者的此地此景此情,所思所想,和其所含的文思才情了!这篇《温泉咏》虽短,它好懂,但含古,状物写志,景我相融,文采斐然,层次分明,是有特定时代氛围的典型现代赋文。是作者自我记叙,能引导人走进特定场景,受到思想情绪感染,值得一读、有功力、有现代气息的好赋文!
读作者这篇《温泉咏》,还让我想起汉代大科学家、大赋家张衡著名的《归田赋》。中国古代的赋体之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荀子的《赋篇》,历经宋玉和屈原等大家的发展,至西汉司马迁正式确立辞赋体例,已经成为中国文学非常重要的分支。但逶至东汉之前,除了战国诸子百家初期一段时间出现的短赋,其他都是学问与文学大家们的长篇大作,文人气极重,通常难入百姓家。直至东汉天文学家兼文学家的张衡作《归田赋》,全文仅211字,抒发因仕途不得志,归隐田园做普通人的情愫,才让赋风一变,把此前以讽颂为主的散体大赋,引导向了后世个人抒情小赋的发展,因此公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位置。
回看作者的《温泉咏》,全文更短,仅175字,在语言上更现代化,更好理解,但在赋风上,却大有继承简练清新源头,不忘初心之感。他写“初夏五月,鸟语花香。从化流溪,温泉宝地”,“但见古荔参天,下有暖流萦池;泉流清澈玉洁,可养神驻颜”。与张衡“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于焉逍遥,聊以娱情”,同样文采斐然,但却具有现代文学上更加珍贵的此地此情特定时空环境的真实之感。他写“习特色之宏论,逐梦想以明志;阅版本知兴替,察夜市识时艰;涤灵泉润肌肤,明大道修初心。惟此泉也,不以时移质变;人有竞时,焉得芳流无竭”,与张衡的“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千年之后心境竟然如此共鸣相似,而且表达恰如其分。可知作者是个善于用赋抒发独立思想,而且古学功夫深厚之人。他写的《温泉咏》,给我们的启发,是古赋这种文体,至今仍有生命力,在斯地斯情的某些情况下,仍然可以用它来记录特定情景与思想感情,以记录自己,滋养文坛与后世!
其实赋的格式,所谓启承转合,并不严格。它与诗、词、曲的分别,或者说它存在的意义,是在于它不可唱,不需要唱,但又与古文和今天散文不同,多了排比对偶,和一些韵脚节律的讲究,使其文采令人悦目。它的作用价值,主要是补诗词曲的擅长抒情却状物或表达思想不足,承担起了偏重状物写志的任务,记叙性和观点思想直接表达比较强,不拐弯。因此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在赋的结构上,主要抓住状物与写志两个层次,进行表达就行了!其实读很多古赋,它们也都主要围绕状物与写志展开,尽管它们最早是先状物再写志,后来是借物写志、物我相融,有的状物与写志各有多个层次,但规律总是相同的,并不难掌握。这一点《归田赋》是这样,《温泉咏》也是这样,都做到了。关于四六句,主要是在魏晋处处对偶的骈文时期才比较严格讲究。实际上赋从战国的骚赋,到汉代的辞赋、魏晋的骈赋、唐代的律赋、宋代的文赋,历经变化,句式字数,骈偶、音律、押韵都已经也比较自由。何况现在写现代赋,更应自由一些。主要是继承其精炼、能比偶就比偶,能押韵就押韵,而句式字数历史积累下来最好是4、6、7字,尽量不用或少用8字以上,这样会比较精炼、韵律性会比较好,使其艺术性强,文采突出就行了!
2024年5月28日 广州
附:
小赋《温泉咏》
作者:黄桂标
初夏五月,鸟语花香。从化流溪,温泉宝地。公差所遣,驻会于斯。
兹泉者也,遐迩闻名;山幽路远,近可怡情!但见古荔参天,下有暖流萦池;泉流清澈玉洁,可养神驻颜。浮生苦短,难得日闲;忧思穷神,积劳损形。学而习之,洗脑革面,裨益身心,不亦乐乎?
习特色之宏论,逐梦想以明志;阅版本知兴替,察夜市识时艰;涤灵泉润肌肤,明大道修初心。惟此泉也,不以时移质变;“无霄无旦,与日月而同流;不盈不虚,将天地而永固”【李世民语】。人有竞时,焉得芳流无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