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祥“扫街 ” 深挖开封文化
义举导览 传承历史瑰宝
——说说开封迷赵祥老师的“扫街”
蒋顺成
赵祥,男,现年78岁,原在开封市公安局工作。因是开封人,非常热爱故乡,所以网名叫开封迷。为了过好老年人的生活,发挥余热,为宣传开封出一把力,经过在市内扫街(即走街串巷采集有关资料),自己背熟后,再向各界朋友义务导游。
纵观赵祥(开封迷赵祥)在“扫街”过程中主要采集了以下几方面与开封相关的资料:
1. 历史遗迹信息:
如在北大清真寺参观时,发现了镶嵌在山墙上的包拯墨宝“龙马负图处”,这是关于包拯书法遗迹的重要发现。后来他了解到包公祠内的“龙马负图处”石碑是复制品,通过对比和实地考察,获得了这一历史遗迹的一手资料。
2. 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对于开封的一些历史文化背景,如大宋王朝时期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探究。例如,他深入研究了“龙图阁”以及“龙图阁学士”荣誉虚衔的设立背景、与道教的关系等,这些都与开封的历史文化发展紧密相关。
3. 景点内的独特知识:
在开封的著名景点如开封府、包公祠内,他采集到了一些可能被普通导游忽视的小知识。像对“龙马负图处”的含义、来历以及与包拯的关系等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些知识丰富了景点的文化内涵。
4. 民间传说故事:
关于开封的一些民间传说故事也是他采集的内容,比如陈抟举荐宋真宗的故事,这些传说故事为开封的历史文化增添了神秘色彩和趣味性,对于理解开封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赵祥的“扫街”行为对开封历史文化的传承产生积极影响:
1. 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丰富历史文化素材:通过走街串巷,赵祥能够发现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遗迹、文化背景等信息,为开封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例如,他对包拯墨宝“龙马负图处”的探究,不仅让人们了解到这一历史遗迹的存在,还为研究包拯与开封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梳理文化脉络:他对一些历史文化现象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梳理开封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像对“龙图阁”“龙图阁学士”等与开封历史相关内容的研究,能够让人们更系统地理解开封历史文化的演变过程。
2. 激发公众对历史文化的关注:
提升本地人的文化认同感:赵祥的行为为开封当地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家乡历史文化的契机,让更多开封人认识到家乡的历史文化价值,从而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认同感会促使当地人更积极地参与到历史文化的传承中来。
吸引外地游客的兴趣:赵祥将自己扫街收集来的资料通过义务导游的方式分享给各界朋友,这些独特的知识和故事能够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开封的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会更深入地了解开封的历史文化,进而将其传播到更多的地方。
3. 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口口相传的传播:经他义务导游的游客会将在开封的独特体验和所了解到的文化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形成口口相传的宣传效果。这种基于个人体验的传播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吸引更多人来了解开封的历史文化。
网络传播的影响力:在信息时代,赵祥的扫街经历和发现也可能通过网络平台等渠道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开封的历史文化魅力。网络传播不受地域限制,能够扩大开封历史文化的影响力。
4. 为历史文化传承树立榜样:赵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们树立了一个热爱家乡、积极传承历史文化的榜样。他的行为鼓励更多的人关注和挖掘开封的历史文化,激发了大家对历史文化传承的热情和责任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历史文化传承氛围。
赵祥老师,您的身影如同一道璀璨的光芒,照亮了开封历史文化的天空。
您精心“扫街”,先行踩点,那是您对这片土地的深情探寻。每一个角落都留下您专注的目光,每一处可能藏着故事的地方都有您的足迹。您以严谨的态度,为众人规划出一条条通往历史深处的路线,如同神奇的时光隧道,引领我们穿越岁月的长河。
您用心背下解说词,一字一句都饱含着对开封的热爱与敬意。那生动的讲述,仿佛让古老的历史在我们眼前活了起来,让我们感受到开封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而您组织拍照,更是为了留住那些珍贵的瞬间,让美好与记忆永恒定格。您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对开封历史文化的珍视与传承。
赵祥老师,您是开封文化的忠诚卫士,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辰。您的奉献与付出,将永远被人们铭记,激励着我们一同守护和弘扬这片土地上的宝贵财富。
编辑:雨后初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