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
肖河风云
第二十六章 鼻梁山成荣送情报
成荣是一个很谨慎的人,虽然他已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交换情报,但出于保险和谨慎的考虑,他又一次坐在了大树下,确认有没有异常情况。
虽然这里是荒山野岭,远离大路,平时也很少有人经过,但传递情报,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错。
当他确认无疑后,这才起身,来到了树前的一块大石头前,俯下身子,搬开石头背面的一块石板,看到一个折的很小的纸片压在里面。他迅速取出纸片装在身上,又从上衣袋里掏出他准备好的情报同样压在了石板下,然后迅速离开。
尽管不是第一次交换情报,但成荣的心还是紧张地扑通扑通跳个不停。他急切地想知道上面说的是什么和需要他再做什么。
当走到离他家不远的一片树林里时,这才坐在一棵大杨树下,仔细地看起了纸条。只见上面写着:“前次人和打扮与唱词很重要,后来的走路步数和时间与动作,速。”
这都是只有成荣能看懂的暗语。就是说,上次成荣把各乡自卫队的人数,武器配备和古原县政府关于剿共指令的情报送到这里后,已被及时取走。下一次他需要做的事情是,把各乡清乡的计划部署与行动的时间和规律,迅速地搞清楚后,报给上级。
成荣看过纸条后,把内容牢记在心里,随后,掏出洋火迅速烧毁。
学校放假以后,消闲下来的成荣,仍然忙的早晚不着门户到处跑。以看朋友为名,搜集情报,联系熟人,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老黄数次接到胡平转来的成荣掌握的肖家河与黑石峪和小庄镇一带国民党保安团和自卫队活动的有关情报,为古原地下工委革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国民党古原县政府有关保安团清剿指令的情报,使上级派到小庄镇和黑石峪的地下工作人员,数次成功地摆脱了自卫队在夜间的抓捕,为古原县的地下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据此,古原地下工委认为,虽然现在成荣还没有加入党的组织,但他在事实上已经加入到了革命的阵营,已经在为革命事业勤奋地工作着。通过两年多的观察和考验,成荣是一个靠得住,信得过,有经验,有魄力的合格的地下工作者。
鉴于成荣在工作中所做出的成绩和表现,工委尚书记和石峰与老黄研究后决定,由老黄代表工委正式宣布有关成荣工作任用的决定。
又到了交接情报的日子了。成荣把最近几天他通过与文忠的交谈中知道的一些县党部的公事安排和自卫队在村里的缉查规律等情报,整理好以后,要准备交给胡平,顺便也把通过胡平转来的上级指示拿到手。另外,就上次他征询胡平是否愿意去志珍家放羊的事也确证一下。
早饭后,他给父亲说:“今个你在家休息一天,我去放羊吧。”说完后,也不管父亲回不回话,径直去羊圈里赶着羊群就朝着鼻梁山的方向去了。
成荣把羊群赶到前面的一个山峁上,让羊群自个吃草,他一路小跑奔向了鼻梁山。
来到那里后,看看四下无人,就快速地掀开小石板,看见里面果然有纸条。他一手拿出里面的纸条,随后又把身上装的纸片压在石板下面,就迅速地离开了。
来到羊吃草的地方,他来不及归集已经跑的四零五散的羊群,坐在一个树下,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拿回的纸条。只见上面写着:“,黑八场窑”就这几个简单的字,成荣知道这是暗语。就是说,初八晚上,有人要来场窑里见面。他不明白,为啥不在他家里而要在那个冰冷的场窑里会面。但既然信上已经这样说了,那就可能有特殊的事情要说,到时候自然会知道。
烧掉了纸条,他站起身搜寻羊群时,才发现,羊跑的连一个影子都看不见了。他这才慌了神,急忙伸长了耳朵辨别小羊羔从远处传来“咩咩”的呼叫声,赶紧循着叫声跑去收拢羊群去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跑散的羊群收齐后,太阳已经偏西,筋疲力尽的成荣就把羊赶回了家中。
回到家里时,父亲带着孙女去村里串门去了,家里只有他的女人在做针线活。女人看见他这么早就把羊赶了回来,说:“日头还没有落呢,咋这么早就把羊赶回来了呢?你这是放的啥羊!把羊赶到山里连嘴皮子都没有蹭热就赶回来了。你看羊哪里吃饱了?肚子都秕着呢!”
成荣说“羊跑的收不住,我看吃得差不多了,就赶回来了。”
“你以为羊倌好当啊?就像你教书一样是品麻(舒坦)事啊?”妻子笑着说。
“咳,你偏偏说错了,我觉得放羊就是最品麻的事了。嗳,女儿和他爷爷呢?”
“她爷爷带着她去串门儿了。”
“那你先做饭,我去村子里找找她爷儿俩。”说完,成荣就出门去了。
出了门后,他并没有直接去村子里,而是直奔场里去了。
成荣家的场窑,就在他家的窑洞顶部村头的背山腰上。这里是他家每年打碾庄稼的地方。农忙时节用一下,农闲时,尤其是在冬季,这里就成了人迹罕至的地方。空荡荡的场里,只有崖下两只场窑和几堆麦草摞静静地矗在那里。山根崖面下两个很小的窑洞,是他的父亲挖的。窑洞里还盘有火炕,主要是在打碾、晾晒粮食时,人要睡在这里看护自己的粮食。
来到场窑打开门,成荣用笤帚扫了一下窑壁上的蜘蛛网,又把炕上的尘土扫干净,去场里抱了一大堆柴草填进炕洞,点着后关上了窑门,随后就去村子里找父亲去了。
成荣急急忙忙地要烧场窑里的炕,是为初八晚上与上级接头做准备。虽然是隆冬季节,天寒地冻,但只要把炕烧热,加之窑洞的保暖性,整个窑洞里暖烘烘的,人在里面就不至于冻着。
当他下了坡刚到岔路口时,就看见父亲牵着孙女回家来了。他立刻迎上去抱起了女儿,三个人又说又笑地回到了家中。
初八这天晚饭后,山里起了风,树叶被吹得满天乱飞。如果不起风的话,还稍微暖和一点,风一吹,就显得格外地冷。山里人常说的“不抽烟是个另外地紧,不吹风是个另外地冷”就是比喻吹风天,气温下降,天气变的比以往更冷了。
因为天气太冷,父亲在吃完饭后,就早早地回他的窑里休息去了。成荣穿上棉衣,给妻子说:“你和女儿先睡吧!我准备去找一下胡平,问他愿不愿意去晁家寨子放羊的事。”
妻子说:“白天你走东窜西的不去,天黑了,又刮着风,黑灯瞎火地你咋去啊?”
成荣给妻子说:“都在一个庄里,路又不远,一会就到了,你们睡吧!”说完,就出了门,上了坡到场里去了。
开了窑门,他又抱来了麦草,把炕再烧热了,就在火盆里生着火把火盆放在地上,从棉袄口袋里掏出几个饼子烤在火旁边。又去场里抱来了麦草铺在炕上,这样,人坐在麦草上就更暖和舒坦了。一切收拾停当,他掏出怀表一看,已经快到夜里12点了,咋还不见人来呢?
正在成荣焦急地等待时,从场边上进来了两个人直奔窑里而来。在炕沿上坐着的成荣,猛然间听见敲门声,压低了声音问道:“谁呀?”
外面来人答道:“过路的,找个地方歇一下脚。”
成荣一听是老黄的声音,立马跳下炕,来到了门边打开门,一把拉住老黄的手,激动地说:“这么长的时间都见不到你,把人急死了。冻坏了吧?炕烧的热得很,快上炕。我还从家里拿来了几个饼子也烤热了,你们先吃一点,垫垫肚子,等会儿我叫家里的(他的婆娘)给你们做饭吧!”
胡平说:“我已经吃过饭了,就是老黄还没有吃。”
老黄连忙摆手说:“不用不用,这时候了做啥饭呢,有这几个饼子就足够了。我们还是说正事吧,说完正事,我今天晚上要连夜走。”
听老黄说要谈正事,成荣就想回避一下,说:“你们先谈吧,我去门外望一下风。”
可老黄却拉住了他:“这会村里人恐怕早就睡了,不会有啥闲人,你不要出去了。大家都是一家人,坐下来一同商量工作吧!”
成荣听到老黄要他坐下来一同商量工作,也就不再出门去,坐在地上的一个用树墩做成的小板凳上,听老黄说话。对于这样正式的说工作的事情,成荣还是第一次,所以,他就静静地认真地坐下来听。
老黄一边吃着已经烤得干脆烫热的饼子,一边向他的这两个属下介绍了全国解放战争的总体形势,接着又把话题转到了国统地区高涨的反蒋浪潮。说到最后,他总结说,“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解放的大好形势,我们这些在白区从事地下工作的革命者,要赶紧行动起来,加快工作的步伐。按照古原工委的总体安排,迅速行动,扩大活动的区域,扩大我们党在这些地域的影响,为最终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打好坚实的基础。”
(未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