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岁月的河岸,看那轮永恒的明月,又一次升起,千古沧桑,这一刻凝固在盈满光芒的中秋满月上。掬一捧渴望,在唐诗宋词的沧海里,舀一瓢明月,飘洒着世纪轮回的畅想。
月到中秋,牵引着多少思绪,在这个夜晚释放。徜徉在月色里,心底有多少感恩与祝福?仰望明媚的月神,欣赏清丽的月影,倾吐一段中秋的絮语,邀一缕秋风,挂在月亮的肩上。

晶莹的玉盘,辉映着嫦娥轻盈的霓裳,圆润的月亮,外延着太阳的光芒。远古的后羿,依然遥祭着月宫里的姑娘,那是嫦娥奔月的无奈,留下的千古惆怅。
月到中秋明,花逢月夜香。“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走进秋,心里却留恋唐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吟唱。是回忆千年的明月?还是在秋的月色里,寻觅春的诗行?

中秋的月,轻盈、博大、静谧的身影,辉映在海天之间。那满月的光芒,轻轻地抚慰每一个人的灵魂,把世间的俗气洗涤,让善美的情愫和秋月一起,在心中瞬间升起。那地老天荒的生命绵延,那抚今追昔的情怀,那憧憬未来的深邃,那壮观的月与海亘古恒远的苍茫,此时,让每一颗心,经受一次心灵的激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静夜思》,千古流淌着思乡的泪,20个字写满游子的思乡之情,写满人间的悲欢忧伤。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拨动了思念的心弦,在清泠的月下,仿佛看见那纤细的琴弦,颤动着母亲的心,湿润了月光,让泪洒满长安的街巷。
《前赤壁赋》的"风"和"月","山水"辅之,风月之景开卷,伤感起于曹操的 "月明星稀",终于"抱明月而长终"、"托遗响于悲风"的凄凉。好一个性情中的东坡先生,醉了酒、赏了月,诗情飘溢,仕途感伤跳出狂放的胸怀,在月光漂白了的心田上,重新播种一棵月桂,用一生的才华甘霖浇灌,圆一个亘古的梦想。

千古中秋月,千古思念情。文人骚客用凄美的文字,倾诉思念,寻常百姓用真情的泪,把亲人盼望。秋月妩媚,邀君举杯,月下起舞,怎能不醉?阴晴圆缺,古今难全,月影婆娑,摇曳多少清泪,洒满膜拜者的胸膛?
秋月温婉清新,折射着温暖的阳光,乾坤呼应,用千古柔情,抚慰异乡的思念,那光亮,是母亲送给漂泊儿女心灵的太阳。没有日光的炽烈和厚重,秋月用灵透飘逸的情感,曼妙地将光华泼洒在每一个角落,用清辉温暖的火种,把每一盏心灯点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皎洁的月轮,在城市的楼宇之间穿梭,在乡野的山川河流之间,静静地行走。是否千年依旧?是否儿时的模样?让疲惫的脚步放缓,静静地聆听秋月的歌唱,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欣赏,依然轻盈美丽的月光。
秋月,期盼从繁杂中破茧而出,灵魂飞升到琼楼玉宇的殿堂,把思念延伸成一条幽幽的心径,路的两旁堆积着思念,路的尽头,冉冉升起一轮中秋的月亮......


静水流深:张静水,祖籍山东莱州,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现居苏州。中国朗诵艺术公益平台《朗诵艺术杂志》创始人,曾多次参与组织策划全国网络赛区、夏青杯朗诵大赛丹东赛区等朗诵赛事。创作《无字碑歌》、《百年颂歌》、《民族的丰碑》等大量诗歌散文,在网络广为传诵,有作品被大学、中小学教学或课外读物出版采用。
周 楷: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四川省广播电视学会特聘专家顾问,荣获四川省首届天府金话筒播音主持艺术终身成就奖。早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播音专业。曾任成都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部主任。先后受聘为四川传媒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和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学科带头人,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