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桂标《珠水夜月》,词美情长,心随月动,深受所感。
作者在这里写的是一篇中秋望月思亲的诗文。
望月思亲是中国诗歌中的传统创作题材。这一传统在许多古代诗人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为什么会是这样?原因全在月亮的阴晴圆缺与人世间的聚散离合极其相似。
因此,诗人们喜欢用月亮意象,来象征团圆与思念。月圆时往往勾起诗人对亲人团圆的期盼,月缺时则象征着分离,引发思念之情。
诗人们也常用月亮来营造意境。明月当空的夜晚,往往营造出清幽、孤寂、空灵的意境,为诗人抒发思亲之情提供了绝佳的氛围。
了解过望月思亲的诗歌历史,再来看看奥巴牛的《珠水夜月》,就知道它的动人之处何在,以及它如何动人了。
黄桂标这篇《珠水夜月》写在甲辰年中秋前夜,此时月亮已圆。他用此时的月亮意象,营造了思亲的深沉意境。如第一、二段,写法就很巧妙!由月及情:写“月出东山,群星拱月。翘首遥望,情思绵绵”,引入自然,氛围感人;由月及人:写“圆月皎洁,俨然您的脸庞”,思念之深,跃然纸上。
黄桂标用望月、写月,引出思亲氛围,营造意境,不独是只运用了“月亮”这一意象,而且运用了诸多与月亮相关的意象,共同描绘,一起衬托出了中秋望月思亲这一深刻主题,与真挚情感。
大家知道,过去诗歌中出现的与月亮相关,经常入诗的意象,往往有秋风、秋霜等季节元素,有杜鹃、猿啼、孤雁、浮云等动物环境元素,以此引起人们的悲凉、哀伤,或者孤独情感的共鸣,加强望月思亲时的情感表达与感染力。
而黄桂标在此诗文中,与月亮一起使用的相关意象,却有了自己丰富的扩展创造。在月出时,有东山依托,有群星拱卫,有彩云曼舞,有月色撒洒。更有情思绵延,有心潮翻腾。构成了一幅感人的望月思亲深远图像。
这种月亮及相关意象,是作者描绘场景,营造意境与思亲氛围的重要艺术要素。他甚至从圆月联想到了思念之人的脸庞,由彩云的随风追月,想象到了与亲人相会如面的景像。
他的这种以景托情,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实景与联想、想象结合的创作手法,非常成功地实现了望月思亲的场景与意境的营造,深化了诗歌情感内涵,强化了思亲主题,达到了强烈的审美效果,引起了人们的情感共鸣。
作者《珠水夜月》前两段,写作技法,是如此娴熟,如此成功。加上他第三段,“离人已远,远在天边;愁绪无尽,恍若云团”,“ 欲驾一片彩云,飞向您之身边”,“ 您再走得多远,走不出我思念”,反复地直抒强化。第四段反复吟咏,“望着您微笑时,定会想起月亮。望着月亮之时,必定会想起您;世上最美是月亮,比月亮更美是您”,已经把亲人与月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作者心中难解难分了。
还有那末尾优美的诗句,并且进行谱曲演唱,风格悠长深远,非常贴切动人,更加突出来了作者在中秋前夕望月思亲的强烈情绪。本文开首与文末所配的“珠水夜月”乐曲,即为作者诗文末尾配诗谱成之歌,请点开欣赏。
据作者透露这篇诗文,是为寄托对天堂慈母的思念,也是对其他亲朋爱侣而作!我们赏读至此,确实是感觉到了作者做这篇诗文时,那种思念的情感是非常真挚的,其写作的意象运用,和娴熟的艺术技巧,也保证了这篇望月思亲诗文的成功!
附:
黄桂标
《珠水夜月》
——甲辰中秋前夜月
月出东山,群星拱月。翘首遥望,情思延绵。彩云曼舞抒卷,心潮翻腾无边;明星晶亮闪动,月色洒满人寰。
圆月皎洁,俨然您的脸庞;清辉柔和,恰似微笑容颜。彩云随风追月,祈愿相聚如面!
离人已远,远在天边;愁绪无尽,恍若云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欲驾一片彩云,飞向您之身边。月夜渐浓,星光朦胧;映照江水,浮光似梦。您不在之日子,月亮抚慰我心!心潮融尽月色,你我天各一方。月亮升得再高,永远还在天上。您再走得多远,走不出我思念!!
望着您微笑时,定会想起月亮。 望着月亮之时,必定会想起您;世上最美是月亮,比月亮更美是您!
有诗为证:
秋风萧瑟明月夜,
珠水滔滔流不竭。
举目四顾望彩云,
放眼九天寻宫阙。
昨日谈笑成笑谈,
今朝别离是离别。
遥想远方月出时,
婵娟与共清秋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