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243期 总第804期


小哥
作者 张家贵
主播 邓耀泽
时下,人们都习惯把穿着黄马甲,戴着黄头魁,骑着电动车車,穿行于大街小巷,奔驰在居家社区(佳苑小区)的青年骑手,親切地称为送外卖的“小哥”。之所以叫他们“小哥”,一是因为他们年轻,大都是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还有满睑稚气,十七、八岁,犹如刚绽放的花朵那样可爱的小伙。二是因为送外卖这个行业,与大企业或者大商场相比,它们只能算作“小作坊”或者“小商铺”。所以投身这个行业,为大众送温暖,为就业开门路的年轻人,称他们为“小哥”,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激和敬重!
“小哥”,我敬重的是你一往无前,不惧困难的精神和勇气。一天,刚刚还是带着笑容悬挂在湛蓝天幕上的骄阳,刹时就被一块黑色的乌云遮住,瓢泼的大雨织成的千条雨鞭,打得人们高举的雨伞在抽泣,站在屋檐下,避雨的行人.就像接受检阅的仪仗队,一字排开,纹丝不动。行驶的车辆也减缓了速度。然而,在我的视线前,那穿着黄马甲的“小哥”骑手,座位前装着外卖(点买人食物)的保温箱却盖得严丝合缝,他们迎着风雨,像一只只黄色的海燕,在雨海中向着人们召唤的目的地飞驰……老伴激动地对我说,你看这些“小哥”,要叫我们的孙辈向他们学习,敢和风雨抗争的人,才能写出真正的辉煌!
“小哥”,我感激你,因为你是我的“及时雨”、“贴心人”。我因为家人和孩子们都在忙工作暂不在身边。丢下我这个八旬老人独自在家,怕我不便。儿子事前就给我找好了餐(歺)馆,点好了我喜欢吃的豆面汤园,豆花米线,还有其他肉蔬。下午约定下午六点送上门来。报时的闹钟敲了六下,我的门铃响了,“小哥”就拎着打好的包,送到餐桌前,和蔼的对我说:“爷爷,你慢用”,便默默地为我关上门走了。一股暖流,两行(滴)热泪,就像一首藏在火山里的诗,倾刻就将喷发出来。
“小哥”,我要学习你的宽广胸怀和对祖国母亲的理解。一次,我到朋友家去玩,他们家饮(飲)用的桶装水正好用玩了。他便在电话中预订了一桶。不一会,一个身体有些瘦(微)弱,带着眼镜的年轻人,吃力地从楼梯上一级一级(一櫈一櫈)地登上来送到家中装好,拿上水票就要走了。朋友好奇地问他,看你像个大学生,怎么送起水来?他笑笑说,这些年毕业生多,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不能再做“啃老族”了,先挣点钱,自食其力。国家那么大,要理解这个家不好当。但我一定会找到适合我的职业的。
啊,可敬可佩的“小哥”,你们是平凡岗位上的伟人,是共和国的未来和希望。人人都像你们一样,华夏神州的大花园里,一定会更加灿烂锦绣!
梁 王 山
作者 张家贵
主播 月满西楼
早在孩童时代 ,就听长辈说,除了睡美人仰卧滇池梳洗秀发 ,平添了昆明 的秀美之外,还有一座登上顶峰,可观阳宗海,撫仙湖和滇池的名山 ——梁王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登上梁王山,三湖收眼底” 的迄今风光不亚于西山景区的名山梁王山。
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华夏大地,名山大川 数不胜数。我们常说的黄山,庐山,雁山,泰山,华山,嵩山,衡山,恒山 等等,提起来都让游人心旷神怡,赞不绝口。而且,每座山 都有一段流传千古的历史故事。
昆明的梁王山, 距主城四十余公里。 是吃立在呈贡与澄江之间的一座海拔2800 多米,群山环抱,壁立千仞的高峰。 要登上高峰,只有一条近年来修就,只够一辆車单行的山路,弯来拐去的 像一条扭动身躯的大蛇。如行驶间,两车相对而行,驾驶员都要轻按喇叭,提醒对方,找好交会避让的地方才能通过。
梁王山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可以追溯到元朝忽必烈主政云南,封其孙甘麻剌在云南的主政代表,称梁王。元末 ,明朝军队向元军发动攻击,第四代梁王 匝剌瓦尔密看中了梁王山地势险峻,在军事上大有“一夫挡关,万夫难越” 之优势,便率部进山,安营扎寨, 沙场点兵,想在此抵抗明军的围剿,重振元朝雄风。 但是,始终难敌士气正旺,势如破竹的明军进攻,梁王山最终被明军攻破,梁王也举家投滇池自尽, 为曾经不可一世的元朝历史,划上了记录在五千年 华夏文化史册上的一个记号。
人们传说,四世梁王 在山中秣兵励马的那些岁月,带进了不少稀世珍宝。他饮恨自尽后,这些宝藏就深埋在梁王山中。但此种传说,绵延数百年,也未曾听说哪个寻宝人找到它的蛛丝马迹,更没听说考古学家在大地深处发掘到像“滇王金印” 那样的罕世之宝。
梁王山,我在童年时代就知道它是滇中第一高山, 就听说登上梁王山之巅可观“三海” ,可视滇池睡美人梳洗秀发的娇容,可听抚仙湖抗浪鱼的呜唱,可看阳宗村落里原著民起舞的身影……可是,直到我已是八十高龄的老人了,儿子才带我第一次登上它的顶峰,观看到它“一览众山小”的雄姿,回想起梁王壮怀激烈而又让人好奇的传说 。
梁王山有宝吗?我说,有! 你看它,雄踞一方 , 遮天蔽日的参天古木,就是当年四世梁王卫疆的铠甲。 两海一湖,银光闪闪,就是镶嵌在梁王山王冠上的耀眼珍珠。用当下的话来讲,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难道不是梁王山的一宝吗?
我们沿狭窄蜿蜒的山路驱车登顶,在观景极佳之处,碰到从四川宜宾来旅游的一对夫妇,我对他们说,宜宾的竹海青凉宜人。他们说,还是热得很,比不上昆明,站在此处,周围就像装满了“空 调” ,安逸得很 !我想,这又是一宝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花千万两真金白银也买不到的。儿子陪我又走了一段路,碰到一起讲着呈贡方言的大爹大妈,他们一边说笑着,一边采摘着路边的看似杂草的灌木。我好奇地问他们采摘的是什么植物,他们说,这叫“老罐草” ,可以入药治病,但你要真正懂它的属性和烹灸方法,用好了是药,用不好是“毒” 。这时,一个年纪稍轻的人把他用手机柏下的各种药材的枝叶形状告诉我们,这是草乌,冬天进补,但毒性很强。那是蒿枝,可以驱散虫蚊。哦,梁王山还是一个丰饶的“百草园”呢 !这又是一宝啊!
和健谈而热情的路人告别后,我们又驱車来到可观“三海”之容的山包下,见有人从山包脚下一步一步往上攀登,那景况,真有点攀珠峰之感。儿媳酷爱登山,我们大家都推举她登上山包去拍点“一山观三海” 的全貌,好让我们饱饱眼福。 她从山包上下来时告诉我们,这个山包真难登,上去容易下来难。此时,一队探险的骑手们骑着各式各样的摩托车从我们的眼前呼啸而过,我羡慕他们的胆量,也担心马达的轰鸣惊醒了沉睡百年的梁王。
在儿媳登顶观海的山包脚下,居住在这里的几家农户还经营着简易的小吃,烧洋芋和烤红薯。山里人的纯真善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伴买了烤洋芋,又想吃烤红薯,摆滩的一位妇女慷慨地说:“送给老人一个,不收钱,欢迎你们常来!”我又想,梁王山上的农户学会了经商,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了昔日的贫困生活,迈上了小康大道,这是粱王山更宝贵的一宝啊 ! 上山的时间不短了,我们驱车返回,来时的雾霾被日光驱散了,静臥在滇池畔的睡美人仿佛也睁开了睡眼,和我们叙说着她和梁王对视的一段故事……
啊,梁王山,谁说你没有深藏梁王留下的宝贝呢?你处处都是宝,愿你在盛世骄阳的映照下,更加熠熠生辉!
*~~~*~~~*~~~*
作者 张家贵
主播 邓耀泽
主播 月满西楼

*~~~*~~~*~~~*
栏目编辑部
顾问 毛诗奇 邓耀泽 李敦伟
编委 毛诗奇 李敦伟 曹立萍
主编 曹立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