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由张利安老师点评檀永乐、崔峰强、李波等三件作品
点评老师
張利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连续两届被评为中国书坛“蘭亭七子” 。
檀永乐临帖作品
评语:
这副节临《倪宽赞》,个别字有点洇了,可选择熟一些纸书写。落款跟正文不协调,建议作者改用《倪宽赞》的楷书来落款。基本笔画还需要再锤炼,有一些横画的收笔不到位,对基本点画的运用和书写的方法,没有从道理上弄明白,只是凭着感觉去临写。建议再对基本点画,从道理上进行梳理,对照着帖,先理解再写准,这样才能把整篇的字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临帖得确重要,但我们在学习中学会归纳总结更重要。临帖是无意识的积累,归纳才是有意识的突破。学会按帖中的字出现的顺序把类似的偏旁部首的字归到一起,这样可以对比记忆。比如“六”字,长横和两点间的组合,这个长横其是将隶书中的蚕头雁尾反过来了,就是尖锋入笔圆笔收,这个帖的长横基本上都是这样。同时注意上边点的变化,三角形的还是米粒形,与长横碰与不碰之间是怎么样处理的。同样加上的那一小撇的斜度,是竖一点还是缓一点,与横画连接处的处理需注意一下。比如“十”字,长横加一竖,基本上靠左一点,顺锋入纸立马调锋垂直下行,行笔间逐渐提笔,多以悬针收尾。然后横竖交点的位置,大体上是在长横的中央,作为部件时也可稍向右来一些,接着是横与竖长短的问题,一般写单字时,横是要比竖长些的,这样字重心向下,显得稳一些,作部件时当然是也要照顾到具体字形。
如果我们把褚楷的空中用笔动作连起来看,基本上都是行或草书的姿态,墨迹本中直接使用了行书。同时,在结字的开合、轻重疾缓,以及同一字、同类笔划的处理上是极富变化的。
建议作者从《倪宽赞》入手,注意每个笔划起笔收笔的不同,注意每个字的轻重变化与通篇文字的轻重变化。然后再去临《阴符经》《雁塔圣教序》等来更深入的了解褚体,自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崔峰强临帖作品
评语:崔峰强节临《九成宫醴泉铭》作品,写的不错,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功很勤。要多背诵单字的结构,建议临摹一下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它里边有欧字的特点,而且还有一些隶书意味的变化,这样能够显得更加的丰富。
李波临帖作品
评语:
李波你的欧字结构基本上都能准确,笔划的形态也大体能够表现出来,但细看总是差了点味道,意态上较为生硬,少了些协调和浑成。这主要是你对欧字的精神气质还理解得不够深刻,对能表现欧字风貌的技术手段还不够精到。目前你需要先解决二个问题:一是线条起笔尖、弱,定不住的问题,起笔有虚尖,入笔进来后随即就走笔,少提按、少停顿,这样的笔划就没厚度,少份量、少节奏感;二是线条中段扁平问题,线条扁平笔划就不圆劲,字就僵硬、乏力、不生动。主要就是因为你入笔阶段提按不够,一直压着笔刮着走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