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247期 总第808期


南宁美食“酸嘢”
作者 周艳珍
主播 一 萍
南宁有一句俗语: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难过酸嘢摊。“酸嘢”,意为腌制的果蔬,是南宁随处可见的街头小吃。因为这里气候湿热,当地人靠吃酸品来解渴、提神、除湿气。
十年前我从云南红河老家个旧,来到广西南宁,客居他乡陪伴外孙。我第一次在美丽南方景区看见了酸嘢摊,如织的游人纷纷围在摊前,随心所欲地挑选几种腌制的果蔬,然后装进小塑料袋,一边游玩,一边津津有味细嚼慢咽,品尝享受美食的快感。女儿也给我买了一小袋,说吃酸嘢提神消暑,老妈你也品尝品尝。
白萝卜、绿黄瓜、黄菠萝、粉莲藕……哇塞,又酸又甜,不咸不淡,又脆又软,不辣不腻,吃了几块真的长精神了。因此,我也爱上了酸嘢。漫长的夏天,餐桌上少不了酸嘢,几天不吃就想吃这一口。
酸嘢的制作过程不加防腐剂。果蔬本身带酸的,则加入白糖、冰糖、甘草、椒盐、辣椒粉等佐料和酱汁稍加腌制即成;果蔬本身不带酸的,则再加入米醋腌制即可。酸嘢,不但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瓜果的新鲜,去除了苦涩,而且保存了新鲜瓜果的脆爽口感。入乡随乡,老伴也学着腌制酸嘢,但口感不及当地人做的“地道”。
女儿的同学从昆明到南宁旅游,竟然也爱上了酸嘢。她手里拎着酸嘢,一路游玩一路吃,一边吃一边啧啧称赞:“南宁酸嘢味道杠杠的,太好吃了!”
炎热的夏天,游人边走边吃,淡酸微甜,带辣脆爽的味道在唇齿间弥散。假如漫步街头流连园林,大快朵颐地品尝这座城市的特殊风味,或许来自远方的你,吃过酸嘢也会上瘾了。
外一篇
夏秋之交开远行
作者 周艳珍
主播 一 萍
8月9日下午,一群老当益壮酷爱文学的红河老文友,从昆明、个旧、石屏、蒙自,风尘仆仆地来到开远凤凰城下榻景山宾馆,开启了“以文会友,康养怡情”的快乐之旅。
开远一座铁路上崛起的工业城市,地处南滇交通要道四通八达。水泥厂、化肥厂、供电厂,人民医院、火车站、步行街,曾留下了我探亲访友的足迹。从个旧乘坐大巴车,到开远转乘火车到省城昆明,进修学习,出省旅游,这趟火车我已记不清来来回回坐了多少趟。
8月10日上午,在米轨时光餐厅,品尝一碗羊肉米线,在凤凰山下1909广场乘坐一趟米轨观光火车快乐出发,我又听到了绿皮火车缓慢铿锵有力的节奏,仿佛又找到了青葱岁月坐火车出行的兴奋与快感。
我看见前来乘坐米轨客列小火车的游客络绎不绝,因为这是一条特色文旅线路,在小火车上,既可以聆听流动红色文化讲解,又可以体验一把别样的米轨之旅,既可以饱览窗外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又可以虔诚的向逝去的青春致敬!更令我欣慰的是,古稀之年坐火车,上下车那艰难的一步,总有米轨乘务员体贴入微的搀扶一下拉一把送一程。
下午,我兴致勃勃地与红河老文友故地重游开远南洞感慨万千。景区的规划布局整体划一,抬头仰望半山上空中游览栈道横空出世,河边那些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的老树,历尽沧桑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恰逢雨季河水浑浊流速极快,犍牛雕塑含情脉脉凝望苍穹。择一石凳坐下歇歇脚,清风徐来气爽神清。
在一群孩子嬉戏玩耍的喧闹声中,我犹如回到了三十年前。那时我正值盛年,带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兴趣盎然地春游,带云南报刊社个旧小记者站的小记者身临其境来采风。而今满头霜花步履蹒跚,持身份证享受免收门票的优待福利,怎能不感慨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记得当年我是坐着小船进洞游览的。洞内的石钟乳形状各异栩栩如生目不暇接,导游口吐莲花津津乐道:“这是玉柱擎天,那是蛟龙出海,这是老龟别子,那是观音送福……”在变幻莫测灯火通明的光影隧道里,我体验了一把神游“太虚幻境”的瘾。而今天我是沿着步行栈道进洞游览的,走走停停驻足观赏,停停走走穿越时空,避暑纳凉惬意舒适。
开远美丽的凤凰城,文旅经济复苏旅游资源丰富,除了米轨小火车,南洞风景名胜,还有风景如画的凤凰湖,闻名遐迩的知花小镇,独具南亚风情的泸江公园,绿草如茵的幸福大草原,商铺林立的南正街,还有为纪念明代历史文化名人杨慎、王廷表而修建的“双庵亭”。
为期两天的幸福之旅,也只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11日下午,我不想说再见,但还是依依不舍的告别了美丽开远凤凰城。期待和志同道合的红河老文友,在名副其实的“阿迷州“再相聚。
注:插图来自网络
*~~~*~~~*~~~*
作者 周艳珍
主播 一 萍
*~~~*~~~*~~~*
栏目编辑部
顾问 毛诗奇 邓耀泽
李敦伟 杨振昆
编委 毛诗奇 李敦伟 曹立萍
主编 曹立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