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连载
肖河风云
第三十三章 李老师受计盯成荣
学校的这位李老师,他的政治面貌,也是一个三青团员。由于他为人胆小怕事,从来不善与人交往,纳言少语,就显得有些性格孤僻。他虽然与成荣在一起教书已有四五年的时间了,但由于性格的关系,两人就只限于泛泛地同事关系。
因为是当地人,他的家庭也并不富裕,微薄的薪水再加上家里几亩薄田,日子勉强能过得去。成荣作为校长,极尽可能地对他进行帮助照顾。在农忙季节,或者是农活堆在一起的时候,成荣要么替他代课,让他腾出时间回家干自己的农活,要么在下午放学后,和他一起去地里帮他干活。这样的帮助照顾,虽然使李老师当时很感激,但过后也就过去了。
李老师有一个小舅子在小庄镇的保安团里当兵。一天下午,这个小舅子突然来肖家河看望他的姐姐,也就是李老师的老婆。在闲聊的当中,这位小舅子给李老师说,应古原县党部的请求,他被团里派到肖家河充当“剿共协防”的教官,并任自卫队肖家河乡的班副(副班长)。主要是协助训练新组建的自卫队在这里的一班人,协同乡公所侦讯共党的活动,协助乡武装搜查,缉拿有共党嫌疑的赤色分子。
和他一起派过来的还有一个人,他是总负责。他们到这里已经十多天了,在来的时候,他的母亲就说,让他抽时间来家里看一下姐姐。因为刚来又要安排住处,又要熟悉情况衔接工作,今个有一点空,就到家里转一下,说说话,一会他就走了。
李老师说:“不是有自卫队的一个班在这里吗?为啥还要派你们来呢?”
这位班副说:“你不知道,现在共匪活动的非常厉害。从我们过来前长官通报的匪情来看,原来好像只在古原的北边一带活动。而现在,他们的势力已经遍及整个古原县了。所以,固原县的剿共形势非常严峻,单靠自卫队在各个乡肃清匪患,早就靠不住了。他们往往把匪情夸大后,又把自己的清剿成绩说的有多好,结果屁事没干。对此,经县党部的请求,县上拿钱,我们出人,抽派一些人员充任教官,到位置重要的的乡镇,帮助他们训练队伍,提高剿共的作战能力。说是帮助,其实就是监督督促这些人平常敷衍应付的做法。”
说罢,他又问李老师道:“姐夫,你是这里的老住户,对于共产党在这一带的活动,你平时都听到些啥呢?”
李老师听班副小舅子问他,半晌嗫嗫地说:“我能知道些啥呢?那都是你们这些当兵人干的事,和我这个教书的人有啥关系呢?我们一天到晚不是学校就是家里, 不是教书就是家里的农活缠绊着,没有时间操心这些事。”
“那你们没有听说共产党在这里活动搞宣传的事情啊?乡公所也没有对防共剿共的事情作布置吗?”班副嘴巴不停地叨叨着。
稍顿了一刻,李老师才若有所思的说:“布置嘛,县上乡上年年月月都在安排布置,包括我们在学校里也在经常讲。至于大的事情,那都是政府搞的事情,我们这些教书匠咋会知道呐。只是几个月前,这里的自卫队据说是抓住了一个共产党,结果闹来闹去,搞了个笑话。他是我们学校成校长的表弟,是一个放羊娃,最后就给放了。”
一听有这个事,这个班副眼珠子一亮,立马说:“放了?咋知道他不是共产党呢?谁放的?”
李老师说:“具体的细节我也不是很清楚。先一天晚上在寺庙前看戏的时候,听人嚷嚷说抓了一个共产党,被送到乡公所去了。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去学校上课时,却见成校长领着那个人在学校里,说是抓错了,成校长保出来的,当时我还和他打过招呼。你知道,我这个人向来不参合那些闲事,过去了,也就当个闲事忘的一干二净了。”
班副打断了他姐夫的话:“哎你等等,这不对啊!按规定来说,牵涉共党的嫌疑案子,必须经过庭讯对证,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不是共党嫌疑,才能由县警察局决定释放。那这个人保出来后,去了哪里呢?”
李老师答道:“看你说的,你咋知道他们没有审呢?他肯定是在审了以后,觉得没啥事才放了的。因为他是经成校长介绍到晁家寨子晁老爷家放羊的人,那天放出来后,成校长就带着他又回去了晁家寨子,从此以后,我就再不知道了。”
班副又追问道:“凭我的感觉,这个放羊的人可能不简单。那你知道他是哪里的人吗?”
李老师回答:“不知道,”
班副接着问:“那你看成校长这个人咋样呢?”
“成校长啊?他是一个好人啊!你不会说是成校长有问题吗?”李老师诧异地问道。
“我也是顺带问一下。不过,这不是我要问的。因为,肖家河这一带也属于我们的防区,共党在这一地区已经有活动的苗头。在我们临来的时候,长官就特意叮咛我来了以后,一定要先把这里的情况摸清摸透。所以说,我不是闲问,我这是在执行命令,马虎不得。至于你刚才说的那个放羊人,他就没有再到学校里找过成校长吗?”小舅子问道。
“好像没有再见他来过。”李老师说。
“这样吧,你替我把这个成校长注意一下,看有没有不太对劲的地方。你不要惊动他,暗地里盯一下就行了。假如发现他的行为有不太合乎常理的地方,比如说有外面的生人来找他,或者他们在一起躲着人商量事情等等,你不要告诉其他任何人,立马就直接给我说。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置。”班副叮嘱他的姐夫。
李老师嘴里呜噜着说:“这样的事我干不来,假如他真有问题,我咋能告发他呢?他是我的校长啊,何况他人也很不错的!这面情咋能掰得开呢?”
班副开导他说:“这个你放心,你只需要暗中盯住他就行了。主要是看他一天都和啥人来往,有啥人来学校里找他。有机会的话,也可以盯着,看他到哪里去,去找啥人做啥事。再就是,趁他不在的时候,在他的住处找一找,看有没有外面和他来往的一些书信文字之类的东西。其他的事有我们来做,不会叫你出面,他又不知道是你揭发他的。”
班副继续鼓动:“上头早就发话了,在剿共行动中,有突出的表现,能立大功,那么,不仅可以得到上司的提拔重用,还有一大笔白花花的赏金。见银子不眼热的人,世上是没有的。这样的好事,谁做也是做,那我们撞到了,为什么不做呢?这又不损伤你我的一根毫毛。这是一个很好的升官发财的机会,你要帮助我把它抓住。如果这件事情做成功了,那就是一件轰动全县,立大功的大事。到时候,我会说是你提供的消息,那一锭一锭的赏金政府能少得了你吗?说不定还会给你晋升个职务,也是个轻而易举的事。这样的好事,咱们何乐而不为呢?”
班副一番开导启发,说的李老师心旌游弋,难以把持。
由于工作联络的需要,成荣往往在放学后有时会立即出门,有时回到学校里时,已接近半夜里了。这确实引起了李老师的好奇和注意。于是,他就开始观察起成荣的行踪来了。
成荣一般出门的时候,留下他的堂弟成碎荣在学校里收拾桌椅板凳,打扫卫生,照看一下门户。李老师趁成荣不在的时候,只能问成碎荣“你哥去哪里了?去干什么去了?”等等问话,却始终不敢在成荣的物品里乱翻。
开始的几次,成荣回学校后,成碎荣把李老师询问他的事情告诉了成荣,成荣倒也没有觉察到什么,只是以为李老师是随便问问,或者是有啥事情询问。可时间一长,问的次数多了,成荣就有了警觉,意识到李老师可能觉察到了什么。这使得成荣不得不重新考虑他的工作行动和环境隐秘的迫切性。
有一天的深夜,成荣快要到学校时,他却突然发现,在学校大门外百十步的大树后,似乎有一个人在探头探脑地向学校的方向张望。他立刻停下了脚步也躲在一棵大树的后面,想观察一下,到底是什么人。
借着朦胧的月光,他看到这个远远地背影,似乎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可一时半会儿又想不起来到底是谁的影子。只好躲在树后远远地继续观察着,看他到底想干什么。
只见那个人一会儿站起来向着学校张望,一会儿又蹲下来靠在树干上休息。就在那人又一次站起来的时候,成荣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人来——李老师!对,没有错,就是他!身体的形状没有一点错!
这使成荣很纳闷,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怎么办?成荣的脑子里在想着对策。结合碎荣给他说过的最近李老师的举动和他看到的情形,成荣断定,李老师肯定是受到什么人的指派,来监视他了。但他也仔细地回想了一下,并没有疏漏的地方让他抓住破绽啊?况且,自己今天下午要出去的时候,也给他说明是要去一个学生的家里的。那么,他在这里蹲守,肯定是想进一步地抓住自己的把柄证据罢了。现在看来,他目前还没有掌握到自己的真实情况。
对此,成荣决定先稳住他,就全当啥事也没有,先看他后面如何做,再做打算。因为,大家都还在互相揣测对方,若是惊动的太早,一是他确实还摸不透这个李老师的背后,到底都有啥人;二是怕对以后的工作造成更大的麻烦。想到这里,成荣起身故作慢慢悠悠的样子,向着学校走去。
走到大门口,他故意大声地叫道:“碎荣!快开门,我回来了!”
成碎荣出来把门打开后,问道:“哥哥回来了?”
成荣答道:“回来了。有没有啥事啊?”
碎荣说道:“没有啥事。”随即就转身关上了大门。
成荣示意碎荣先进屋里,他则在门缝里窥探着对面树下李老师的动静。只见李老师迅速地猫着身,向着大门这边跑过来了,估计是要从门外窥探或者偷听里面他们的情况。成荣迅速转身三步两步走进了窑里,关上门后息灭了灯。
成荣这一连串奇怪的动作,使碎荣大惑不解。他刚要张口问成荣,就被成荣一把捂住了嘴巴。成荣凑到他的耳朵旁低声说道:“不要说话,赶紧上炕睡觉,外边有人在盯梢!”
成荣说完后,迅速爬上炕关上了窗扇。又轻轻地跳下炕从门扇缝里盯着外面的院子里,看有没有人翻墙进来。
大约一个多小时后,被月光照射的煞白的院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动静。估计外面的人看到成荣回屋后息灭了灯,觉得应该是睡下了,再候在这里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可能是回家睡觉去了。
在确认院子里没有人后,成荣这才说:“刚才我回来的时候,看见对面林子里的大白杨树下有一个人影,好像在盯着学校的大门,我躲在树后面仔细地辨认了一下,觉得这个人就是李老师。进了大门后,我又看到他跑到大门外边来了。估计是这几天他在打探我的行踪,盯我的梢。”
成碎荣这才反应过来,忙赶说:“我说是这几天他老是问我,你到哪里去了,你一天都和啥人在一起,等等,原来他是监视你的。这人平时看起来挺老实内向的一个人,竟也是干这个事的?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呐!”
成荣叮嘱碎荣:“依我看,他这是受啥人的指使才这样干的。因为,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啊!还好他没有掌握到我们的一些活动情况,或许只是猜疑而已。但这也好,可以及早地提醒我们,要迅速地改变策略,注意我们的行动,把屋里凡能引起人怀疑的东西赶紧清理一下,该销毁的立即销毁。从今天起,我要减少去外面的次数,你就权当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一样,该干啥干啥,不要让他看出我们知道他在监视我们的动静。但你要多留心眼,知道啥该说啥不该说。小心谨慎为好。明天我安排你出去,顺便把我给老黄的情报送出去。”
给碎荣说完后,成荣下炕找来一根蜡烛,让碎荣拿着棉被挡住光线,他立即把现在的情况和今后改变会面的地点等事项简要地写好,折叠起来缝进了碎荣的鞋帮子里,以便明天把它设法带出去。
原来,眼看就到端午节了,成荣早就与文乡长说好了,由碎荣带两个自卫队员回家里去拉那只大骟羊,时间也恰好就定在明天,这也是唯一可以送出情报的好机会。
(未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