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丹桂飘香,实名姚学俊,上海人。上海浦东作协会员,上海海上风、长衫、新声等诗社会员。爱在诗里散步,喜欢文字,用真情记录生活。
绣
文/丹桂飘香
扯根绣线
让时间慢下来
拉开窗帘
太阳探进半张脸宠我
铺平的心情
静等秋收落下来
栅栏里的花开得正好
移一朵栽在绣帕上
针脚细密
引伸着想象
多像我俩曾经的小路
弯弯曲曲细又长
无名小花侧耳听
羞涩地闭上了眼晴
一颗种子
被调皮的鸟叼走
落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生根发芽
开花结果
诗歌在结构上的柔和、化合与整合
今音评论:
诗歌首先为人物的生命服务。因此,诗歌在处理上以柔趋静能为健康质量的基础服务,比如,诗歌以线为引,引入人物心绪之稳之柔和,其过程缓慢是以第一段为例,诗歌的缓节奏以四行出现四个视角转换的看似疾为表象,来反衬过程缓慢的本质,其中的时间长度是以人物的心绪为依据。
于是看这首诗歌看什么?看人物的心绪。比如诗歌如抽丝剥茧式抽出一个稳来为人物的身心服务。稳是以现实为对照物,对照从个人体会中获知,它就像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一样,以温和为贵。
其次,看诗歌在化合上,为第二段的转轨,它的迹象是以第一段第一行的的领起语“扯”演化而来。它作为提升自身的创作能力来讲,需要有一个自我意识,而不是他人意识,因为诗歌是根据自己的情感纽带写出来的。这个混淆不得。评论和解读的根本区别也在这里。区别就是天地之别。
第三,谈诗歌资源的整合,比如,小到这首诗的第三、第四段,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以前的诗结构再次认识,比如,和传统的手法相比,看突破框架的表达和意蕴表现在哪里。另一种是看当下这首诗整合以后的方向,这就涉及到了诗歌的发展线索的有意把握度。比如,度于诗点的拓展深度和明确的方向是,第三段第三行的“小路”,和第四段第一行的“种子”。如果从诗歌的骨架上看,就是三个点:“一根线”、“一条路”和“一颗种子”。
2024.9.29
今音文学策划中心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202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