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伟斌,浦东惠南文学社。早年从事小说、散文等创作。文笔细腻生动,已出版两部书籍,包括合集。
对倪伟斌小说《漫长的十五个昼夜》和《搏》的意蕴思考
今音评论:
倪伟斌创作的《漫长的十五个昼夜》这只短篇小说写到了海生和妻子小英初恋时的一段热恋相思,其中以一个梦境来作为小说的主干在加以托起。像这样的描述,放到现在来衡量主要考量的是小说以温馨见长,恰恰是缓冲戾气和仇恨的一种方法。而小说的深邃还不止这些,比如结构那个梦境里面所发生的一切,写到小英为救民众而付出最沉重的代价等。
梦的细节写到了两个人物的一招一式,如,从开始相恋到最后小英牺牲,而背景却放在了原子弹爆炸时候的这样的场景。小说艺术的真实也来源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些现象的思考,最终,由文学的语言和其方式再把它反映出来,如小说的居安思危意识,崇尚和热爱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这一些,都可以从海生和小英的身上看得出来。小说写出了老百姓众望所归的心愿,就是平淡和平凡的一生。小说贯穿的传统理念就是对爱情忠贞不渝和过日子的脚踏实地。
在《岁月》这本书里,短篇小说一共有十六篇。看到小说《漫长的十五个昼夜》所描写的温馨和惊悚并举,追求和向往同在,同时也看到了普通人过日子的风采与不平静。这是一对矛盾,它时刻伴随着人的一生,这是一个无解的题,同时也涉及到了社会无常的这么一个现象,比如,原子弹,梦境等,它究竟传递了怎样的一个信息。这是小说的想象空间,也是小说的张力所在。这时候会发现一个问题,一个普通人,就是每天与社会平和相处,也不一定能够换来自己所想的美好,最起码是与世无争。但是,就连这个最基本的东西都换不来。
在另一篇小说《搏》就比较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这篇小说能明显体现出人物的坚强意志和自由精神,比如,那个“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最起码是不允许自己浑浑噩噩过日子。这个人物个性就是放到现在再去回望小说的价值思考,就是它提出了一个如何提高生存质量的问题,尤其是小说人物李进,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在粪站站长的淫威下小心翼翼忍气吞声过日子,这个在现实中也相当存在,这就有小说牵扯出另外一个问题,像这样的精神状态一旦确立和形成之后的结果。有些人会讲,结果很重要,那么,李进如果是这种状态的话,老婆怎么养,家里日子怎么过,何况是住在九个平方的房子里。
小说写到李进不甘心的一面,尤其在场景布置中选择和关注了小说道具的应用,比如,挂在墙上的一件旧军装,这就证明了人物的经历和曾经的身份。在粪站理应得到的尊重和培养,却被人品不好的站长所蔑视和打击。按照道理讲,从套路写法看,李进会被站长重用和提拔,这是报告文学的写法,但小说是从它相反的方向去思考生活的本质。
《搏》从一个侧面写出了人生残酷和不如意的一面,这个是根本,也是生活的本质。也就说明,小说不是歌功颂德,从某一点认识,小说更需要和具有独立的人格精神及有力量的作者去完成,也因此讲,一般人写不了小说。
接着,就会发现,作者给人物李进设计了一个小说创作的场面,桌上放着他创作的小说《路》的手稿。这就是李进的不甘心现状的所为,他要突破现状。而话又说回来,就是突破了和冲出了粪站,甚至后来走运到了县政府,还是有站长这样秉性的人存在,只会多,不会少。这是小说可以再写下去的发展空间,但是,小说没有作这方面的描述,这时候,就要考虑小说到底写什么好,篇幅有多长等。有人认为,怎么写来写去都是在写一些不幸的东西多,也有人则认为,这不是正能量,其实,小说要表现的是一个又一个陷阱的写法,让人们看了之后能够产生警示意识和保护自身的方法,比如,如何避开危险等这样的问题思考,只有从根本上去重视,才会有可能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答案不求一样,只求能够改变和提高生存质量和安全感。从这个侧面再来看这篇小说的素材容量,它应该是一部长篇小说的容量。
再回头看《搏》这篇小说的开始部份描写,小说写这个“我”在大街上盲目的行走,而边走边想到了好友李进,李是一个粪站的组长,他正在写小说“路”。小说以李进的倒叙站长如何一手遮天,最终因李写总结不能按他要求去写而被罢免。这是在读完小说以后的概括印象。评论的这种写法,可以前置,也可以摆尾,这全凭个人感觉和随缘,没有特殊要求。
2024.10.2
今音文学策划中心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2024.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