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荷美已飘香
作者 山野清风(陈杰)
主播 一 萍
当下正值秋收季节,聚焦新农村,谈农事、晒丰收、亮幸福,稻花香里说丰年。
近年来,永胜县三川镇翠湖村依托山、水、湿地,以荷为“媒”因“和”为美,搭起了乡村振兴的平台,走出了一条新时代文明村的发展之路。
永胜县三川镇立足于农旅融合,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在翠湖湿地打造以荷花为主的生态农业,全村共种有莲藕7000多亩,其中500多亩为观赏性荷花。翠湖村莲藕产业的兴起,辐射带动了全镇莲产业的蓬勃发展,全镇共种有莲藕16000多亩,实现了“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每年荷花盛开时,万亩荷塘成了一道亮丽风景,三川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生态宜居富裕村。每到荷花季,农民们穿行于田田莲叶、参差荷花之间,享受着丰收的愉悦,那场景真是如诗如画,美澈心脾。
“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多么诗情画意的场景,令人为之神往。这种采花摘莲蓬的活儿,在城里人看来,简直是太浪漫了,可在农民眼里极为普通,乃是最常见的日常活计,每到秋季都会下田采摘,迎来新的丰收季节。在农民迎接丰收季节、收获劳动成果的行为里,实际上充满了对美的向往,蕴含着丰厚的文化意义,而这也正是永胜“三川荷花季”文化价值属性。
在我国5000年的文明历史中,农耕文化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用饱含真情的色彩,书写了无数田园诗文、描摹了无数田园画,吟唱赞颂田园风景,描绘各地风土人情,其中很多精品流传千古,为世人所倾倒,从而将优美的农耕文化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精神里,一代代传承下来。我国自古就有庆五谷丰登的习俗,如白族的丰收节、藏族的望果节、彝族的火把节等,都是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即便进入到信息时代,还有很多人身在大城市,享受着现代科技文明,心却留恋着故乡农村的点点滴滴,念念不忘故土的风土人情,偶尔发出感叹,希望以后能够回到家乡,房前种花,屋后种菜,春种秋收,做一个逍遥自在的农家人。这种浓郁的思乡情怀,其实也是对农耕文化的向往,土地孕育滋养着我们每一个人,如同血脉一样,不可割舍。
永胜“三川荷花季”的设立,不仅是为了给广大农民群体一个专有的节日,让社会认识到农民在地方经济发展中不可磨灭的贡献,提升农民的社会地位,提高农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也是藉此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让国人体味迎接丰收的喜悦之情,体验各地农民庆丰收的娱乐活动,增进对我国古老农耕文化的认知,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这是自然作物生长繁衍的规律,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根基。对于广大农民而言,丰收意味着挥洒汗水后的甘甜回报,改善家庭生活品质的动力,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畅想,都寄托于土地的无私奉献。永胜“三川荷花季”赋予人们美好的愿景,让大家对农民、土地有了全新的了解机会,认识到农耕文化的可贵,善待农民和农业,从而更加热爱这片土地,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
作者 山野清风
主播 一萍
栏目编辑部
顾问 毛诗奇 邓耀泽
李敦伟 杨振昆
编委 毛诗奇 李敦伟 曹立萍
主编 曹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