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醒
2024年10月20日,老中医暇龄八旬,为了弘扬中医,悬壶济世披挂上阵,退休不褪色开设诊所,再次引起县城居民一片赞许声。
他是一个赫赫有名的老中医,几十年如一日,蜗居斗室,在遭受病魔的患者面前把脉号药,将诚挚的爱撒向需要救治的患者心中,他是平江人的骄傲,更是平江第一人民医院的荣耀,他曾出色地为原卫生部长崔月梨根治了胃病,享誉华夏医坛;他名叫冯根源,平江第一人民医院中医胃质增生、胃病、腰腿痛专科主治医师。
冯根源属半道出家的医师。上世纪70年代在家种田的山里汉子以稳重、厚道、为人谦逊爱学习,思想上进被平江县安定区芦洞破例招录做了一名乡村赤脚医生。当时属典型的“根正苗红”。
通过3个月的短训,他很快掌握了扎针、号脉、听诊等行医技术,他做一行,爱一行,勤于钻研中医业务,并在乡村同行行医问诊中小有名气。
1971年,他作为安定区所在地赤脚医生的佼佼者再次破例送往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在进修期间他刻苦钻研,勤记爱问,为人谦和,办事大度,倍受恩师老中医吴振华器重。进修期满,老中医吴振华挺身而出既说服医院留人,又马不停蹄赶往冯根源所在地的人民公社请求放人。
自此,冯根源成为老中医吴振华一名得力助手。吴振华视冯根源如爱子,悉心传授中医技术,为冯根源在日后中医行医中提供了有力帮助。一位半道出家的山里汉子在县级医院正式成为一名医师。中国传统的中医问、诊、听,博大精深,中成药用药,性温、实用性强,治病面广,治愈率高,堪称中华一杰,可谓药到病除。他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学习医学知识,博览医学群书,取其精华,为日后临床治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腰腿痛、风湿、跌打损伤患者,农民占了近八成,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差,劳动强度大,耕田种地又经常与水打交道,难免容易患风湿之类的病,不少患者不到迫不得已不住医院,强撑着致使病痛加剧,冯根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知根知底。
于是,他狠下决心,一定要在老中医吴振华的帮助下,攻克难关,为农民兄弟患者治病建功立业。中医针灸是我国医学的传统法宝,流传几千年,经久不衰,使许多病患者走出病魔的阴影。冯根源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腰痛是农民患者常见病,由于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外伤,或由肾虚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轻者时作时止,遇劳则剧,得逸则缓,重者腰部酸痛,头颈软弱,手足瘫痪,不能自立。中医要掌握正确的针灸方法非属不易。
据冯根源介绍,中医针灸治疗原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的。根据中医治疗学基本思想和针灸治疗疾病的具体实践,归纳为标本缓急,补虚泻实和三因治宜。其治疗方法更是因人而异。如针刺深浅不同则应用有异,针刺的深浅与处方的作用密切相关。
如病症在经络,皮肉者宜浅刺;在脏、在腑、在筋骨者宜深刺;春夏之季,疾病常在浅表,针宜浅刺;秋冬之季,邪气常入里,针宜深刺。针法和灸法同样应用有别,针法和灸法都属于外治法,常结合一起应用,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如实热症,一般只针不灸;虚寒症一般多灸少针,临床上应根据具体病情,考虑用针,用灸或针灸并用等。他常运用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前后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左右配穴法、辅之中成药使成千上万名患者摆脱了病魔纠缠。以至他在长沙进修期间深感传统的中成药、针灸宜发扬光大,其治疗效果确实博大精深。
冯根源不仅掌握了属于他的针灸绝活,他还擅长治胃病,冯根源治胃病确属行家里手。在临床治病中,他精心钻研专业,把业余时间和心血都倾注在医学事业上,骨质增生、胃病是一个常见多发病,以往常被人忽视,他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骨质增生病诱发的并发症多,有70多种疾病与此有关,许多病人因得不到有效治疗而抱病终身,他决心主攻这一难关,但成功与否风险大,医院不可能投资,他决定自筹资金搞科研,此举得到了市、县卫生局和科委领导的支持鼓励。
1996年省科委正式下文确定了“中草药治疗骨质增生病新法研究”这一科研课题。当年6月医院正式成立了骨质增生病,胃病专科。在临床研究中,他冲击以往止痛祛风湿等对症治疗的常规方法,把局部病变与人体整体生理病理结合起来,创立了局部与整体同治、骨脉同治、颈脑同治、腰腿同治、颈胃同治、内外同治等一整套综合治疗的中医治疗新法,采用纯天然中草药研制的胃刺消丸I、Ⅱ、Ⅲ号和胃康宁颗粒I、I号系列制剂,经临床千例病例观察和部分病例跟综调查,并对669例调查对象进行了临床小结,证明疗效良好,深受患者欢迎。
去年4月,平江县政府、人大、科委、宣传部、卫生局、乡镇卫生院长参加了总结汇报会,并组织一部分曾经瘫痪了的病人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健步登山活动,拍了实况录像,经康复患者的传播,长沙、岳阳、浏阳等外市县患者慕名远道而来找平江骨质增生骨病专科冯医师就诊。他研制的系列制剂获得 97年全国保健医药研讨会科技成果金奖和国际特色医药学术交流推广大会金奖。
冯根源治胃病在平江有口皆碑,许多胃病患都经他精心治疗摆脱了病魔的折腾,恢复了雄健的体魄。在医临床跟班中,他以特殊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吴振华医学思维体系,他自学中医理论课程,1989年于湖南中医学院函大毕业,在省中医儿科班和湖南中医学院进修班上成绩名列前茅。
他在吴老学术思想的熏陶下又进行现代医学知识更新,临床疗效不断提高,月门诊人次达到1000人次,成为平江的著名中医。他遵古能突破创新,循规善反思联想,在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医疗学术思想。如在《小儿纹红主要辨析》中,对前人立论的“红紫辨寒热”提出了“青紫辨寒热”的新观点。在《临床交错用药法举隅》中针对复杂疑难病症用药难创立了“交错用药法”他研制的“三七催乳作用初探”,和“化瘀清汤治疗牙痛”均被收载于《中国中医药优秀学术成果文库》分获总编委颁发的一、二等奖,并被聘为《中国特色医疗新技术》主编和《中国各医特技精典》编委。同时,被推荐载于《中国特色名医大辞典》、《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人才名典》等典籍中。
他没有科班文凭,1988年他被破格晋升为中级职称。1997年他在北京参加医学学术交流会期间,原卫生部长崔月梨亲自接见了他,对他独到的中药根治胃病大加赞赏。当他得知崔月梨部长流露出自己长期患胃病,疼痛时眼泪稀流,影响工作,想请他看病时,冯根源当即为他拿出治疗方案,仅两个疗程,崔部长胃病痊愈,崔部长对他勇于进行科研探索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亲笔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病人着想。”鼓励他继续从事医学科研的研究。
他研制的胃刺消丸、胃康宁颗粒经中国中医研究院医药技术推广中心对系列制剂进行药理、毒理实验等科学确证,证明胃刺消丸有明显的镇痛、抗炎,改善血管通透性作用,胃康宁颗粒具有明显抑制胃溃疡发生率和溃疡形成,保护胃粘膜的重要作用,均无副毒作用。
为临床治疗骨质增生、颈椎病、腰腿痛、风湿痛、坐骨神经痛及血管神经功能障碍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提供了新途径。该系列制剂还通过省药政局组织有关专家严格审查,省药检所检验,并批准为一类医药制剂,投入临床使用。最近,经评审为湖南省岳阳市消费者委员会推荐的信誉产品。他的业绩载于《中国专家人名辞典》和《中国跨世纪名医大典》以及中国第一部《寻医问药专家台历》。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疾病的中成药及其配制方法和一种治疗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的中成药及其配制方法分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冯根源医德高尚,视“高低无二药、贫富一般医”,作为自己行医的座佑铭。
“一身正气魂梦稳,两袖清风鬼神惊。”当作为医做人的准则,他从不接受患者送钱送礼,业余看病从不收病人分文诊费,从不分亲疏生熟,真正把患者当朋友,他还经常借钱给患者,甚至送药送钱给病人。
1998抗洪,他捐钱买了矿泉水送到抗洪前线,当得知抗洪军民得了皮肤病时,他又特地制作了治疗皮肤病的外治专用药,折合人民币一万元,向抗洪军民献上一份爱心。汶川地震后,他捐款万余元,购买了棉被交于平江工商局转交灾区。平江一中特困生刘颗星无法继续读书,他慷慨解囊,从高二一直送他读书至大学毕业。他乐于济世扶贫,被当地百姓尊称为“活菩萨”。
现在,他的儿子冯春已加入到他从事的行医行列。冯根源坦言:他临将退休,既便自己退下来了,他仍将躬身中国传统的中草药研究,他有信心为发掘中草药研发尽一份心,添一份力,使延续几千年的中成药在祖国医学用药中发扬光大,造福人民。
责编/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