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祖斌 朗诵:鄢 萍
音乐合成:卜祥伦 编辑:杨建松

殇 ·南京
这是一座会永存史书和民族心灵的城市!
近两千年的沧桑旅程和六朝古都的皇气沉淀,都只是人们记忆的一个瞬间,而真正让他停留在记忆与史志的却是一场悲怆的战火!说是战火,还是有些文明,更确切地说,那是一个岛国民族兽性的沸腾时期,而恰恰在另一个民族沉睡的时候爆发!所以,历史定格了那种兽行:屠杀!
30万同胞,被残暴地剥夺了生命!30万颗鲜活的心,在6周时间,如同刈草割麦一样伏地停息或消失,活在如今和平社会的人无法想象!其间,还有数不尽的抢掠和强奸!一个泱泱大国的首都瞬间由天堂变成了地狱!
南京,在中国偌大的版图上与北京对应,是物华天宝之地。六朝选其为都,都因其虎踞龙盘的气势。可能是我们这个民族关门太久了、被龙的传说魅惑了、或者是秦淮风月泡软了,龙虎之地加上固如金汤的石头城也没抵挡住小鬼子的迫击炮。今日钟山山麓下的古城墙上还镌刻着那些侵略的爪痕,刺痛着一个个行经的国人。
在南京,可以依据中国的史书一一找寻那些文化和历史的坐标。从三国时起,这里就留下了先民的智慧和枭雄的豪歌。而这片土地上的人类活动,则源自远古。地广物丰、水平林茂,故为兵家必争,也惹来烽火不断。更为可恼的是,华夏大地上,自从项羽一把火烧掉阿房宫之后,凡历代揭竿而起者,大都会以毁灭前朝的一切精神与物质产品为目的,因此,这石头城往往是破城而残,继而再建的程序。一朝一朝剩下来,自身也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博物馆。小到每一座亭台轩榭,大到一处地名掌故,成为凝固而又活态的解说词。解说的是历史,却也是人。只是日本鬼子的那一次占领,“三光”政策让幼儿也闻听止哭,当然,也点燃了一把民族反抗、坚强和崛起的大火!
南京的确还存在一些王气,除了石头城、钟山一带诞生“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标准,还在街巷的命名上体现出来。在南京,总有一些街道的名称是省市或城市的名字,也许是源于国民政府时吧。南京现在沿江两岸扩展很大,最初的城市母体几乎就是古城墙围着的区域,也即称为石头城的所在。据记载,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召见他的谋士范蠡监理建城,定名“越城”,又叫“范蠡”城,但很小。到了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又在南京清凉山(又叫石头山)筑城,称为“金陵邑”,这也是南京又称“金陵”、“石头城”的来历。到了公元前211年,孙权又在金陵邑故址构筑“石头城”,即今日南京的重要历史遗存“鬼脸城”。这是当时的军事要塞,它依山为城,因江为池,地势十分险要。后来在明朝,为这城墙还让朱元璋与沈万三有过过节。这一圈石头,或建或毁,或守或攻,故事不断,每一个故事都鲜血淋漓。此前或之后的争斗都在中华民族之间进行,只有1937年那一次,是和一帮驾着船来的外民族强盗进行的。而那一次,却在中华民族的脸上刻下了耻辱,在中华民族的肌体上烙下了伤疤。这座城市与国之殇、民族之殇紧紧连在一起。
每次阅读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字,我总是想避开而又控制着自己强迫看下去。我要让自己在心里刻录这种记忆,把自己一介草民的荣辱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交融起来,尽管微薄,但是纯洁。我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爱有多深,对侵略者的恨就有多深。我们的眼前总有那些屈辱的的图片;那把挥向同胞脖颈的武士刀、那些捆绑着倒地残缺不全的尸体、那些姐妹被强奸轮奸的惨叫、那些被同胞鲜血染红的江河湖泊、那些堆满累累白骨的万人坑!我们的伤口其实还没愈合,这个消除记忆的周期会很长。我知道这是很多中国人的共有心态。我们哀悼,哀悼那些在日寇的枪口下丧生的同胞;我们愤怒,愤怒那些如同禽兽的暴行;我们振奋,振奋一个民族自此开始了自觉和自新!赶走侵略者,独立自由,逐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珍视,珍视和平与安宁;我们警醒,落后就要挨打!
那天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我的步履很沉重。那一面挤满了名字的墙,就像是用累累白骨砌就,都在那年那几天归于沉寂。一个个名字,都是无声的控诉、无声的呐喊!刺痛着我们,震撼着我们!大门外,有一排雕塑,男女老幼、呼天抢地。死伤、强奸、枪杀、活埋、奔逃,各种人间炼狱的情形都展现了。雕塑采用的是线条式的,不是十分形象,但是那些变形、残缺、模糊的外形却更能表现那种悲愤、恐惧和惨烈。那些向天的手、那些伏地的身、那些茫然无辜的眼、那些求助呼号的口;伏在死去母亲尸体上的婴儿、怀中抱着死去孙儿的老头......一个个看下去,我的思绪被击打得木然。大热的天,我的心在冷热中转换。侵略者对生命的践踏、漠视,寒意彻骨;而捍卫国威,抵御外辱的热血却也直冲心门。我感叹中国和中国人的坚韧与豁达。看过一期电视节目,一位战争幸存者、曾被日军抓做慰安妇的老妇人,面对镜头,也面对那些不承认历史还要改教科书的人,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要记住仇恨,但是要记住历史!这是经历了一生的屈辱、一生的思索后,用心和大爱做出的表达!她识字不多,可是气度和睿智、宽容和哲思几人能及?有人说,在这里,建一个国防或者航空母舰建设的募捐箱,一定是激情踊跃的。我想,也无不可。这是在和平年代刷新记忆的一种表现,一种宣泄!南京之殇,已经渗透到民族的基因里。而在此地,我却又觉出另一种殇;有报道说,《南京 南京》上映时,有学生看到日本鬼子强奸中国女孩的镜头时还在笑!另外,因为钓鱼岛的事件,那个军国主义阴魂不散的弹丸之国居然把中国渔船的船长“逮捕”了!据说当年30万同胞遇难时,一个排的日本兵就可以枪杀数千中国人,今天的13亿国人中,那些发笑的学生能品出其中的血泪滋味吗?仅就动漫而言,中国的大部分孩子就被“蜡笔小新”的坏习惯“侵略”过!特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紧靠大屠杀纪念馆的公汽站牌广告:请找友邦!细看原来是一个保险公司的广告,我思历史、看现行,仿佛吞了一只苍蝇。
在南京,可以清晰地看到近现代中国的来路。中山陵、总统府等地,可以看到太平天国金碧辉煌的宝座、可以看到孙中山的陵寝、可以看到蒋介石的办公室、可以看到周恩来居住办公的梅园。这块土地,确实承载过历史和风云。旁边那一江水,流金泻银,波涛翻滚,血泪滔滔!那些时代的枭雄,如果站在岁月里回望这片土地,一定会是殇情不已!其实,这殇,更深的是印在这片土地上,印在创造这片土地灿烂文化的浩浩人群里!
看过成都军区空军的一位部队高官的博客,曾有一文我读后很有感受。他满怀爱国热情,大胆地解剖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劣根性,科学地分析了祖国在现阶段所处的四面包围态势,指出了现在体制中的一些不足。其中数次提到南京大屠杀,我体会出了他心中的同样的哀痛与忧愁!
夫子庙的热闹、秦淮河的风月、总统府的气势、钟山的风水,在南京都不是记忆的主题。只有那次国殇、城殇,是该永远不忘的!
南京,我匆匆行过,我的足迹在混凝土地面上没有痕迹。但是,我的心却留下一道伤痕,或者说是旧的伤痕又被划拉了一下。想到一直纷争的日本教科书事件、钓鱼岛事件、上海修高楼的事件、日本人到大陆集体买春事件、学生看电影《南京》发笑的事件、明星穿太阳旗裙子的事件,我觉得愈加焦躁炎热。正是九月的高温,那轮几近惨白的日头,我倒是很想象后羿一样把它射下来!

作者:董祖斌,男,笔名草千里,湖北恩施人,1975年出生,土家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恩施州文联副主席、恩施州作协主席、恩施州博物馆馆长。迄今已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作品逾100万字;出版个人散文集《岁月栈道》《在路上》《寂静如初》,旅游风情散文集《歌舞恩施》、长篇报告文学《星光》(与人合著)、长篇小说《撒叶儿嗬村庄》。主编或编辑《恩施州文学回眸》(七卷本)《恩施古村寨纪游》《恩施山水故事》《民族自治州风采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卷》《恩施州博物馆精品文物录》(系列)等书籍。入选省文联青年文艺人才库、省“五个一批”文学类人才库。曾获全国徐霞客散文旅游文学大奖等奖项40余次。

朗诵:鄢萍,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朗诵专家团成员;武汉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独立制片人、资深节目策划人;全国青少年语言口才测试评审专家;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副会长;湖北省“少年中国说”大赛导师湖北省播音主持中高级职称评委;湖北省各类艺考大赛评审;曾主持央视《科技之光》、《武汉新闻》等节目 。

编者:杨建松,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北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湖北省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都市头条》铁马豪歌平台创始人,三年阅读量已逾一亿七千万。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