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江夏区文化路中学
支持单位:江夏区妇联
省朗协语言研究与实践基地
作者:化雪老诗
诵读:贺莹 李菊芳 范琪悦
音乐合成:江丽芳 编辑:杨建松
很多人以为中共早期史上只有男性在奋斗,其实这是误解,那时不仅有巾帼,而且还有不少为追求真理赴汤蹈火的女英雄,即使在湖北,也有一批致力于学潮的女杰,她们不仅大力传播过马克思主义,而且还亲身参与了很多具体的革命实践,其中有一位自称是“经历了不平凡时代的平凡女子”,她就是杨子烈。

杨子烈(1902~1994),乳名“小凤”,湖北枣阳县人。在母亲的坚持下,布娃娃般的小凤没有像其他女孩那样裹小脚。8岁时,祖父为她改名“子烈”,并亲自领她拜孔子启蒙,后又进入县立女子高等小学。
1917年,杨子烈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当时,男子出门已不容易,女子赴省城读书,在枣阳尚无先例。其父其叔其哥其嫂个个反对,只有母亲支持她并说:“男女同是人,为什么女子就不能出门读书!可约几位女同学结伴去!”就这样,杨子烈费尽唇舌,终于说动了李兰英、江玉贞、王文凤、周歧凤、骆继凤等一起投考,还请了年高德重的史地教师马守仁护送前行。那一年全省报考者多达400,但名额只有50个,经过初复两试,枣阳同去五女竟然全被录取,杨子烈还名列第一。

1919年,五四运动在校园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杨子烈和数十位同学在征得校长的同意后,也打着校旗上街游行,反对帝国主义。
1921年,新文化运动的浪潮涌进了省立女师,湖北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陈潭秋、刘子通等受聘到学校讲课,他们以《新青年》《武汉星期评论》上的文章为教材,在课堂上努力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中国政治的腐败,启发学生自觉思考,关注和批判现实。杨子烈颇受震撼,陆续写下好几篇短文,追求进步思想,成为湖北较早觉悟的女子之一。
不同思想的交汇必然引起现实的震荡。1922年初,湖北女师校长王式玉觉得,学生自动剪发、到男校看话剧、要求撤换古板的学监等,都是“不安分”的表现,这必定是受教师刘子通鼓动的结果,于是一纸文书将刘子通解聘。这引发了女师的学潮,同学们立刻前往教育厅静坐抗议,在寒风中坚持了整整三天。
经过这场学潮,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被扩大了,杨子烈也成了知名的学生领袖,在思想上更加成熟了,她在董必武、李汉俊等名师的关心指引下,还于1922年夏天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又由陈潭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3年春,杨子烈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参加了北京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并结识了张国焘等北京的早期共产党人,还经常把北京的情况告诉武汉的马克思主义者。1924年2月,她与张国焘结婚,不久还因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张国焘一起被捕,坐了五个月的监牢。1925年,获释的杨子烈当选为中共中央妇女部委员,成为中国早期妇女运动的领袖,不久即被派往莫斯科学习。1927年回国几个月后,再次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显然,党组织对她是寄予厚望的。遗憾的是1931年刚回到上海不久就后因叛徒出卖,中共中央上海局遭到破坏,她与党组织也失去了联系,直到1937年她才在南京找到党组织,奔赴延安后与张国焘团圆。

1938年清明节,犯了错误的张国焘以祭拜黄帝为借口,逃离延安并叛变,此时身怀六甲已经半年的扬子烈在不知情时依然等待中央恢复她失联时丢失的党籍,同时也苦苦等待不知去向的丈夫。
当中共中央组织部长陈云同志将张国焘叛变的消息告诉她时,她根本不相信,直到看见张国焘的亲笔信。
读完此信杨子烈哭了,但是没过多久还是决定前往武汉寻夫。
毛泽东主席安慰她说:“我们和张国焘一起干革命20多年了,他要走、要跑,不愿干革命了,那有什么办法!我们希望他回来和我们一起干革命才好。”
杨子烈说:“我想去汉口找他,问个明白,把他找回来。”
“好啊!你若能把国焘找回来,那你就是共产党的大大功臣。”
毛泽东主席说:“你是好的,一切都因为国焘不好,现在国焘已被戴笠捉去了。戴笠是什么人,你不是不知道,他是国民党的大特务啊!你去了汉口以后生养孩子的一切费用,党都可以负责,你无论任何时候都可以回到党里来。”
然而,毛泽东的诚意没能打动杨子烈,她还是离开了,而这一离开便是一生。
1994年,杨子烈在加拿大多伦多去世,半生光荣半生凄惨。
扬子烈留给后人许多启示:不变初心,不忘祖国,会不会是最重要的呢?
写于2024.10.12.

作者:化雪老师,武汉市江夏区人。华中师范学院毕业生。曾为武昌县第一中学教师、江夏区教科所科研员。
诵读:贺莹,中共党员,硕士学历,高级双师型教师,现任武汉市江夏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被评为武汉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长期担任省、市数学教研中心组核心成员,兼任湖北工业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教学比赛奖项及获得3项国家专利。

诵读:李菊芳,武汉市江夏区文化路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八年级语文备课组长。

诵读:范琪悦,武汉市江夏区文化路中学八年级(3)班学生,曾获校优秀学生,武汉市征文比赛一等奖,武汉市朗诵比赛三等奖。

音频合成:江丽芳,江夏区文化路中学七年级年级长,优秀教师,江夏区百优班主任,区“新长征突击手”,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2024年荣获“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荣誉称号。《都市头条》认证编辑,铁马豪歌平台三年阅读已逾一亿七千多万。
图片采自网络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