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祖斌 朗诵:杨忆梓
音乐合成:卜祥伦 编辑:杨建松

有一个国人都喜爱的成语:柔情似水。简简单单四个字,把那种温柔与情怀描绘到极致。水,无形无色的水,化身为一个多情温柔的女子,流动无声,清澈透明,不自觉地带上了江南的味道。
中国西高东低,所有的水都汇到东部海边,从这里开始结束那些万里千里的追逐与求索,进入到大海。在上海、杭州一带,长江、钱塘江邻近入海。而且在入海口开始整理梳妆,卸掉身上的那些一路带来的风沙行李,开始一种自由的新生。从这里,水开始忘掉国籍,在这个地球上的包裹液体里自由地流动。杭州湾,于是成了一个换衣间。那些从峡谷高山唧唧喳喳一路嬉笑而来的女子,一到这里换装,马上就融合了一种海的气度与时尚。

江浙一带的水,因了地势平坦的缘故,一改在中西部的野丫头模样。迈着莲步,微风般地掠过,就像要出嫁前的娇羞的姑娘。一看到江南的姑娘,就会自然地与水联系起来。那些静淑温柔的女子,真是应了贾宝玉的那句话:女人是水做的!所以,江南的河流、湖泊,无论是传说还是掌故,总是和美丽的女子有关。整个江南水乡,也都罩上了这一抹浅浅的粉色!
钱塘江的入海口,就是杭州湾,与上海的长江入海口紧邻,水的变化就这样发生了!在这平静美丽的水面下,谁也没料到,它正慢慢地积蓄着一种力量,一种回归本真的力量!钱塘潮——江南的雪崩!每一滴水都在这时找寻前世的那片雪、那块冰,以一种朝拜和寻根的狂热信仰纪念自己的前世今生!水,到底是中华民族沸腾的热血,无论被江南的暖风熏过多少年,无论被大海的巨手拥抱得多么紧,无论被无峰无坎的土地侵凌过多久,骨子里的那种沸腾却一刻也没有停歇!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都要在这杭州湾泼辣地秀上一场!

钱塘潮,世界奇观。潮涨之时,浊浪滚滚,怒涛动天。几米高的浪头自海上呼啸而来,犹如万马奔腾,又似雪崩的千钧气势,排山倒海,势不可挡。遇到堤坝、挡墙、岛屿,总是会卯足劲头冲上去,把全身之力化为数丈高飞花碎玉的呐喊。声如雷霆,形如狂狮,疾如飞龙,观者无不动容、动心。被尊为国父的孙中山就是在这里,面对势不可挡、奔涌的激浪,悟出了“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道理,这与今日的“与时俱进”异曲同工。静静的钱塘江、静静的海平面,在这一刻,用叛逆的姿态换来人们的又一次瞩目!
让我动心又动容的就是这钱塘大潮的个性。在这娴静婉约的江南,在这波平风轻的江南,不知为何形成这样豪雄的壮观奇景?而且这主角居然是素来温柔的水、如女人的水!

钱塘大潮的形成是有原因的:其一是因为太阳、月亮对地球引力变化的原因。其二是入海口的地形,尤其在地形上还不止钱塘江本身的原因,与从上海入海的长江也有关系。月球引力由于距离的远近产生引力大小变化,形成潮汐,处在入海口的杭州湾于是就有了形成钱塘潮的最初和最永恒的动力。其实在世界上,因为潮汐现象形成此类大潮的地方很多,可是数钱塘潮最为壮观,这与它的独特地形有关。长江的入海口与钱塘江入海口相比,在北面。长江从上游挟带泥沙逐渐在杭州湾北岸形成太湖冲积平原,与相对稳定的南岸形成独特的河口形状。现在,杭州湾两岸相距有100多公里,而到上游盐官处,江面迅即缩小到2公里半,形成一个巨大的喇叭形。喇叭形的河口结构使得在每日的潮汐中有更多的海潮汇入杭州湾,推动湾口附近沉积的泥沙向湾内移动,慢慢地便在河口段形成栏门沙坝。进入湾口的潮波遇到一个个沙坝的阻碍,前锋变陡,涌出水面,不断涌来的后浪又推动着受阻的前浪滚滚向前。越往后上游,河床急剧变窄抬高,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汹涌的潮水到达海宁盐官附近时,潮头最高可达3、4米以上,每秒流速可达5-7米,浩浩荡荡,气势恢宏,宏伟磅礴,甚是壮观。
其实阴历每月的月半、月初均有潮涌产生,但是,钱塘江涌潮的大小受天文、地理、河床高程、径流的大小、主槽(航道)的走向和气候等许多因素制约。而且钱塘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的梅雨和台风季节,因此秋潮要比春潮大,故八月半是最佳观潮时间。据此沿袭下来,形成八月半到钱塘观潮的定律。

钱塘江大潮分为几种,其一为交叉潮。杭州湾不远处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个沙洲。沙洲将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壮观异常的交叉潮,有诗形容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两股潮在经过沙洲后相碰,激起的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由此得名;其二为一线潮。看一线潮的最好地点在盐官,当然没有沙洲的河道都会形成一线潮,都很壮观。一线潮来时,未见潮影先闻潮声。声响轰隆隆,犹如万鼓齐鸣,震耳欲聋。开始,江面会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迅速就到眼前,呼啸席卷而来,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气势磅礴,锐不可当;其三是回头潮。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还要直奔老盐仓。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阻碍它的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从而形成万人争睹的“回头潮”奇观。

钱塘大潮,因为奇特壮观的景象,引来世界各地的人一睹真容。尤其在每年八月,游人纷至沓来。不仅外面来客,钱塘本地人也乐此不疲。因此钱塘两岸,万人空巷,大潮之侧,摩肩接踵!水在这里,用一种自身的变形制造了一个让人心里澎湃的节日!
面对着汹涌、壮烈、执着、叛逆的钱塘大潮;面对着突然陌生的江南的水,我忽然觉出一种感恩和庆幸。豪,是钱塘大潮的姓氏,也是每一位看客的感受。钱塘潮,实在是天地时空的杰作。在这温柔淑静的江南大地上,却也石破天惊地造出一个钱塘大潮。这是一种生活与生命的修复和填补!那些水,是带着勇敢的基因的。它们或自高山来,或自雪融化而成,或自气凝结而成,几经涅槃。它们跳过悬崖、淹过泥沙、挤过小道、碰过顽石,千辛万苦,到达了这平静的海。但是它们不会沉沦,在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都在寻找那些拼搏的记忆,修复自己破损的血性。于是,在江南的土地上,演绎起这动人心魄的回溯之路,铭记那些刻在水上的钙质!

钱塘潮,其实是这个伟大民族的血,无时不在起伏激荡!侵略者来了,它会咆哮怒吼;和平年代,它依然搏动如昨!钱塘大潮,其实是文静女子怒目时的峥嵘,是温柔江南的烈烈军演场,是吴侬软语下鼓胀的动脉青筋!

作者:董祖斌,男,笔名草千里,湖北恩施人,1975年出生,土家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恩施州文联副主席、恩施州作协主席、恩施州博物馆馆长。迄今已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作品逾100万字;出版个人散文集《岁月栈道》《在路上》《寂静如初》,旅游风情散文集《歌舞恩施》、长篇报告文学《星光》(与人合著)、长篇小说《撒叶儿嗬村庄》。主编或编辑《恩施州文学回眸》(七卷本)《恩施古村寨纪游》《恩施山水故事》《民族自治州风采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卷》《恩施州博物馆精品文物录》(系列)等书籍。入选省文联青年文艺人才库、省“五个一批”文学类人才库。曾获全国徐霞客散文旅游文学大奖等奖项40余次。

朗诵:杨忆梓:武汉电视台主任播音员;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师资团导师,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朗诵类)考官。曾主持《武汉新闻》及央视十套《科技之光》。

编辑:杨建松,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北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湖北省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都市头条》铁马豪歌平台创始人,三年阅读量已逾一亿七千万。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