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
肖河风云
第六十三章 理乱麻成荣定准星
为了使这次的纠偏工作踏实稳妥,不给以后的工作留下隐患,在去李家咀的路上,成荣又让小杨把农会干部的基本情况向他详细地梳理了一下,使他对这些人的个人情况和在村民中的影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小杨对黑娃的事说的多些。他问成荣:“我到现在没弄清楚,胡副乡长和黑娃咋那么熟呢?他为什么极力推荐黑娃进入农会呢?”
成荣遂就把他从村民那里得知的黑娃在晁家寨子放羊,与当时搞地下工作的胡平在山里干活时相遇,一来二去两个人就熟了。后来黑娃又介绍胡平来李家咀干活,才认识了他现在的这个女人。直到有一次两个人去肖家河看庙会,和黑娃的亲戚在一起喝酒,那亲戚怀疑胡平是共产党,在喝了一点酒后,寻思能抓一个共产党,就可以得一笔很大的赏金,于是,立即跑回去报信给自卫队抓了胡平,最后又多亏文忠从中周旋,成荣才保释了胡平的这一大串子陈年旧事抖落出来,说给小杨听。
小杨惊异又不解的问:“既然黑娃和他的亲戚敢给自卫队报信抓他,那胡副乡长咋又能和他走到一起,还把他塞进了农会呢?”
成荣笑笑说:“世上的事,不会永远一尘不变。就像两个人,原来不卯(不和)有过节,可是因为偶尔一件事,比如做了一件对自己有恩的事,抵消了过去的怨恨;或者自己有啥把柄被人抓住了,成了人家要挟的口实;又或者因为时间的磨砺,使已经过去的矛盾摩擦慢慢的淡化了,那现在就给他一点好处,或许在日后还能对自己有所帮助等等。”两人一路说话,下午时间就到了李家咀。
来到李家咀后,他们首先找到农会主席,说明了这次来村里的目的,通报了村民们反映、经过乡政府实地调查后,村里存在的極需解决的群众关切的问题。
成荣说:“为了帮助农会解决问题,化解民怨,乡上决定,由我负责,来村里协助农会开展工作,使这些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早日得到化解,给全体村民一个满意的交代。为此,我建议先召开一次农会干部会议,摆出问题,说明真相,使大家提高认识,最后在内部形成共识,以便我们的纠偏工作进展顺利。我想这会人们都从地里回来了,请你现在通知所有的农会干部,立刻到这里参加会议。”
农会主席唯唯诺诺地答应后,走出了门。约有一袋烟的功夫,农会的几个人都陆续来了。成荣和他们一一打过招呼,一面叫小杨做好记录,一面宣布开会。
他说:“今天把大家在繁忙中通知到这里开会,内容只有一个,就是我们村上在土改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偏离了政策的框框,引起村民的不满。反映出来的问题,大家都可能已有所闻。为此,乡上通过村民的反映和入村调查,形成了决议,就是要尽快纠正偏差,改正错误,维护土地改革运动的严肃性,公正性和彻底性,让全体村民真正感受到土改运动是为全体贫苦农民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幸福生活的伟大的,彻底的改革运动,而不是作搞形式,走过场,敷衍老百姓的表面文章。下面,就请小杨把村民反映,经过乡政府查实,乡党委责成予以纠正的问题,给大家公布一下,请大家谈一下自己的意见后,我们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驻村队员小杨随即拿出在乡政府会议上讨论过的、需要他们这次来李家咀整改的问题清单,一项一项照着念完。
在小杨公布问题的时候,这些人都伸长了耳朵静静地听着。等问题公布完以后,整个会场却陷入了死一样的寂静。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大家都面色沉重,始终不肯说一句话。成荣不清楚这些人是怕说出不该说的话招致是非,还是怕把话说错了引火烧身,要承担责任。
就连平时叽里喳啦说话最多的黑娃,这时也勾着头,只顾着一个劲地抽着旱烟卷,还不时地拿眼睛一会斜睨一下成荣,一会斜睨一下参加会议的人。从现场上看,似乎都有和成荣掰手腕的意图。
成荣看大家都好像在互相掣肘,不愿意挑头说话。就对着农会主席说:“大家都不说话,我就不清楚你们心里的真实意图。今天这个会,是应广大村民的要求和为了化解民怨而召开的,说具体点就是让大家行使权利的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农会是农民自己选出来的一个替农民撑腰做主,说话办事的组织,就是要大家把农民心里想要说的话,在今天这个场合替他们说出来,这就是大家的权利和责任,也是农会的职责。
大家没有想好,拿不准,可以考虑,咱们有的是时间。但我要说清楚的是,今天这个会议的议程完不成,谁也不能中途离场缺会,这是一条纪律。
我们今天专门在这里请大家来说话,不是没事找事追究哪一个人的责任,也不会给哪一个人找麻烦穿小鞋,或者因为说错了话进行打击报复。这样的事,现在不会发生,今后更不会发生,请大家放心。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从来是光明磊落,说话算话的。就如这次土改中发生的问题一样,出现了问题我们就纠正问题,而不是针对人。问题纠正了,就是替村民办了事,维护了村民的利益,大家就会在无形中受到村民们的拥护,信赖和支持。民怨化解了,农会在村民中间的威信自然就会树立,村民自然会相信,农会就是他们信得过,靠得住的自己的家。他们会自觉地聚拢在农会的周围,和农会拧成一股绳。问题解决了,包袱放下了,大家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继续工作。主席,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农会主席听成荣在问他,略有迟疑地说:“成乡长说的道理都是对的,查出来的问题咋处理,你咋说我们就咋办,我没有说的二句话。再一个,今个人都到齐了,乡长也来了,我看,你们把这主席重新指定一个人干吧,我确实干不了这个差事。一个我年龄太大跑不动又不识字,加上我家里的事多顾不上。应人事小,误人事大。要我干,会误了大家的事,还是趁早换了的好。”
一听农会主席要撂挑子不干了,黑娃像打了鸡血似的忽地抬起头说:“啥?你说不干就不干了?这可是大家选的!不干,你早欻啥镫去了(早干啥去了)?这时候你觉得能撂得下吗?”
那主席嗫嗫地说:“谁选我来?是胡乡长叫我干的。当时我就说我干不了,可非要赶着鸭子上架,我有啥办法呢!”
黑娃又说:“你说不干了,你把这个摊子撑起了,你溜了,那你手上的事情谁负责呀?你是主席,你觉得你就这么说不干就不干了,这是三岁的娃娃过家家,换刀刀,说不换就不换了?”
那主席犟着脖子愤愤的说:“我就是不干了!难道你还把我杀了不成?谁弄的事谁心里清楚。不是你搅和,能有今个乡上来说的这些事情吗?”
黑娃一听这个家伙竟要提起麻袋乱抖,倒他的臊子(揭露他做过的不光彩的事),立马涨红着脸跳起来凶狠地说:“你说啥?我搅和的?当时决定的时候你不同意,能有今个的这些事吗?青天白日,你大张着嘴乱咬人。在座的谁不清楚,当时是你同意的呢?”
成荣一直没有说话,他本来想着让这两个人辩论一下也好,这样,就能从中听到一些问题的端倪,同时还能引发其他人说话的情绪。可是,黑娃一听到对他不利的话时,竟然像弹簧一样蹦了起来,而其他的人依旧冷眼旁观,还是不插一句嘴。
面对这个局面,成荣只得打断这两个人的争吵。他说道:“你们两个不要吵,有话慢慢说,有理不在声高。我刚才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我们这次是就事论事,是解决问题,不是要追究那一个人的责任。过去的事做错了,话说错了,现在一笔画掉,就不要再提起,只要把以后的工作做好就行了。
至于你们两个刚才说的如今的问题是因谁形成的,又是谁同意决定的,这都不是我们要说的话题。土地改革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谁都没有搞过,谁也没有这个经验。所以说,在座的你们谁都不用负这个责任。与你们有啥关系呢?要说负责任的话,我成荣是全乡土地改革工作的一个负责人,又是乡长,这个责任就应该由我来负。所以,大家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和担心。只要我们把这些问题纠正了,还能有啥责任可负的呢?”
“刚才主席提出不想干了的事,我现在可以这么给你说,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先把村民们关心的事情解决了,把过去一切不利于今后工作开展的问题了解了,再说下一步的事情。到那时,还是我们这些人坐在一起,还是要征求大家的意见,如果哪个人觉得自己不愿意干农会的工作,那我们再考虑。当然,愿意继续为村民服务,为农会工作的人,我们也照样欢迎。所以说,这是下一步的事,不是现在要考虑的事。现在,我们就一件一件地讨论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成荣再三地解说释疑,这些人才放下了顾虑,表示愿意先把出现的问题放下来,结过去。既就是下一步不干了,起码要把自己的屁股擦净,搞干净了不要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这个囊怂当了三七两个后晌的农会干部,把村子搞的乌烟瘴气,一塌糊涂。那样的话,以后还在这个村里咋做人呢?
看到大家的态度有了转变,成荣及时就成分的复查纠正进行说明,他说:“根据村民的反映和我们入村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多数村民的成分划分是准确的。有争议、待复查纠正的只有极少的两三户。这几户人家的成分,根据村民的意见,在划分时有争议,所以,我们大家对照标准好好考虑一下,最终怎么定案。”
接着,成荣又重新把古原县依照中央政府颁布的《土地法大纲》(其时国家土地法尚未出台)和老解放区的标准,根据本县土地总面积和人口比例拟订的人均土地占有量,依据土地占有量试行的农村阶级成分划分办法,给大家陈述了一遍,以便更清晰成分的划分界限。
按照古原县农村成分划分的办法是,依据土地占有量和家庭财产状况,农村成分划分,分为四个档次,分别是地主(地主成分又可以细分为恶霸地主,地主,小地主和开明地主),富农,中农(中农又细分为富裕中农,上中农,中农和下中农)和贫农(贫农又细分为雇农,佃农和贫农)。参照古原县山区人均耕地四亩地的标准,近三年以来有没有雇工,放高利贷和出租土地以及家里的牛羊牲畜等等硬杠杠,再来和李家咀在土改中的调查摸底汇总情况,对照检查这几户人家的成分。
通过对照,有一家人土地虽然多,但他家的人也多,不要说近三年,就是近十年也没有雇过工,更没有放过贷。所有的庄稼活,都是他们一家人自己在侍弄。当初划成了富农,明显是划高了,这次应改划成富裕中农;而另一家应该把中农改划成上中农。对这两家人的成分重新划定,大家都没有异议。
当说到胡平家的成分时,似乎又陷入了僵局。原因是黑娃等三四个人不同意,要维持原来的划分成果。他们的理由是,这家人没有雇过工,又没有放过贷剥削过人,就是土地多一点,那也是他们自己买的,又不是靠剥削得来的,他们孤儿寡母的也不容易,况且多出来的土地都已经交出来了。还要把她们的成分再调高,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还有一个因素,就又牵扯到了胡副乡长。他们说,胡副乡长在当时也是代表乡政府搞土改的,这时却趁他不在改这个成分,无论从工作还是做人上看,都是不地道的行为。
但这家的问题,恰恰就是这次村民反响最大的问题。如果要绕过去不动,那就等于无视民意,无视政策原则。等于说这次的调查和努力走了过场,是徒劳的,甚至是做样子给村民看的。这是放弃原则,又在人为地制造事端,扇起民愤。为此,成荣决定不休会,为了再听一听村民的意见,让村民有表达意见的机会,应当再找几个村民参加会议进行表决。采用以多胜少的办法,使这一问题不留任何余地,迎刃而解。
于是,他派小杨去通知到乡上反映问题的人到农会参加会议。小杨走后,黑娃显得焦懆不安。一会说他要去解手,一会说出去抽烟透透气。但因为成荣有言在先,尽管他很心焦,但却不能离开会场,离开了会场就等于放弃了,他啥事就都不知道了。他明白,仅凭他们这几个人是绝不会挡住胡平家成分改划的。竟管胡平走的时候说到时候成分咋改都行,但那是一句无可奈何的气话。现在,胡平不在,又通不上气,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成荣主导下的改划成分了。
(未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