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华亭砚北煤矿印影
全兴
2024年,金秋有约,我邂逅了甘肃,初恋了平凉,深吻了华亭。
在米家沟旁深居,在漆树湾边简出,在砚北煤矿值守近百天。砚北煤矿南风井生活区留下了我的秋恋冬情。
这里,潺潺流水从西向东让日出有声;在这里,绵绵细雨让秋月圆缺有影。
这里,氤氲缭绕,唯有那山高为峰的山亭和耸立在工业广场的高灯不为云雾所动,展示着别样的坚定,印证着我们的坚守。
在这里,从秋立到冬来,日月轮替与我们的昼夜轮班一起,从座座青山到层林尽染,共同见证着砚北群山茂林的季节变换。
在这里,每一个披着星光早出的同伴,都是我们的牵挂,入井的那一刻,我们的心都被提到了嗓子眼;每一个月夜升井晚归的同事,让我们悬着的心落地,只有在听到他们的脚步声后,我们才能安然入眠。每一节槽子的转运安装让我们提心吊胆,每一付支架从地面到井下安装到位升起,我们如履薄冰,井下打来的每一个电话都会使我们战战兢兢。
这些天,远处的嘉峪关雄姿和敦煌胜景任其在脑海中浮现,近处的麦积山和崆峒山也只能望而却步。可每一天,最让我们动心和动情的是砚北煤矿调度楼大门滚动屏幕上显示的动态安全生产天数,一班班,一天天,一月月,每一次的更新都是“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重演,最怕因我们而停更。
当11月10日凌晨2:00,最后一付超前单元支付到位升起,最后一班完工,最后一个工友升井,最后一次汇报时,我们才长吁一口气,那天晚起的懒觉最有意义,也更幸福,那顿早餐也最有香,吃起来津津有味。
3150天,我们与砚北同心接力保持的最新纪录,还在不断的刷新,并继续着我们和他们的期待和憧憬。
这些天,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想聚又相别,来有踪,去留影,诠释了什么叫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继续着打工人的传奇。
这些天,这群平均50多岁的中年人,还在打拼,没有躺平,传承着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留下了青春要打拼,打拼更青春的印影,尽管为了生计,为了明天,但干好每一天,干好每一班,成了每一个人共同追求,正是这种追求,让我们急不得,慢不得,关键是停不得,更容不得我们有半点闪失。
这段时间,这群人,面对着冲击地压和20多天的持续高温的考验,那些坚持下来的人,不言苦,不叫屈,与后来者一起把坚持进行到底。
这群人,这些天,从聚合到组合,从与砚北人的磨合,到与砚北的融合,让华能和鼎能无论困难还是艰险,都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这些天,这群人有过彷徨,也有过苦闷,更有过委屈,但他们无怨无悔,从不言弃。
因煤而结缘,一项工程安全圆满,虽然没有见证滚滚乌金开始被源源不断被采出的那一刻,但他们能想像那美好的情景。
一座铁打的煤矿,一群流动的矿工。在动和静的交响曲中,静因动而富有朝气,动因静而富有神韵。
短短近百天,相见时难别亦难。何时能再来?“君问归期未有期”。
相见时恨晚,惜别时恨短。“人行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里不息的山水怎不恋?此景不关风和月;这段难忘的人情岂能舍?此情可待成追忆。
常言道,上岸不赏水中月,在我看来,华亭的南汭河除外;俗语说,登船不恋岸边景,在我看来,离开了砚北更想砚北。
“离歌且莫翻新曲,一曲能都肠寸结。”这段砚北的珍贵华亭印影永远定格在我和我的工友们的人生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