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心与耻辱
聂崇彬
2002 年底,意大利的一些报纸上出现了一条特殊的寻人启事:“1992年5月17日,在瓦耶里市商业区第5大道的停车场,一个白人妇女被一个黑人小伙子强奸。不久,女人生下了一个黑皮肤的女孩。她和她的丈夫毅然担当起抚养女孩的责任。然而不幸的是,如今这个女孩得了白血病,急需做骨髓移植手术。她的生父是拯救她生命的惟一希望。希望当年的当事人看到启事后,速与伊丽莎白医院的安德烈医生联系。”
这则寻人启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议论的焦点是:这个黑人会站出来吗?他显然面临着两难选择,如果站出来,他将面临名誉扫地、家庭破裂的危险;如果保持沉默,他将再一次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这个故事将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呢?
白血病女孩牵出一个耻辱的隐私
在意大利瓦耶里市的一个居民区里,35岁的玛尔达是个备受人们议论的女人。她和丈夫比特斯都是白皮肤,但她的两个孩子中,却有一个是黑皮肤。这个奇怪的现象引起周围邻居好奇的猜疑,玛尔达总是微笑着告诉他们,由于自己的祖母是黑人,祖父是白人,所以女儿莫妮卡出现了隔代遗传。
2002年秋,黑皮肤的莫妮卡接连不断地发高烧。安德烈医生诊断说莫妮卡患的是白血病,惟一的治疗办法是做骨髓移植手术。医生分析道:“在那些与莫妮卡有血缘关系的人中,最容易寻找到合适的骨髓,你们全家以及亲属最好都来医院做骨髓匹配实验。”玛尔达面露难色,但她还是让全家人做了骨髓匹配实验,结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医生又告诉他们,像莫妮卡这种情况,找到合适骨髓的几率非常小。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玛尔达与丈夫再生一个孩子,把这个孩子的脐血输给莫妮卡。这个建议让玛尔达突然怔住了,她失声说:“天哪,为什么会这样?”她望着丈夫,眼睛里满是惊恐和绝望。比特斯也眉头紧锁。安德烈医生反复向他们解释,现在很多人采用这种办法拯救了白血病人的生命,而且对新生儿的健康没有任何影响。这对夫妻只是听着,久久地沉默着。最后,他们说:“请让我们再想想吧。”
第二天晚上,玛尔达的丈夫比特斯神色肃穆地对医生说:“我们有一件事要告诉您,但您必须为我们保密,因为这是我们夫妇多年的秘密。”医生郑重地点了点头。“那是在10年前,1992年5月的时候。我们的大女儿伊莲娜已经两岁了,玛尔达在一家快餐店上班,每天晚上10点才下班。那天晚上下着很大的雨,玛尔达下班时街上几乎空无一人了。在经过一个废弃的停车场时,玛尔达听到身后有脚步声,她惊恐地转过头,看到一个黑人男青年正站在她身后,那黑人手里拿着一根木棒,将她打昏,并强奸了她。等到玛尔达从昏迷中醒来,踉踉跄跄地回到家时,已是凌晨1点多了。我当时发了疯一样冲出去找那个黑人算账,可是早已没有人影了。那晚我们抱头痛哭,仿佛整个天都塌了下来。”说到这里,比特斯的眼里已经蓄满了泪水。他接着说:“不久,玛尔达发现自己怀孕了。我们感到非常可怕,担心这个孩子是那个黑人的。玛尔达想打掉胎儿,但我还是心存侥幸,也许这孩子是我们的呢。就这样,我们惶恐地等待了几个月。1993年3月,玛尔达生下了一个女婴,是黑色的皮肤。我们绝望了,曾经想过把孩子送给孤儿院,可是一听到她的哭声,我们就舍不得了。毕竟玛尔达孕育了她,她也是条生命啊。我和玛尔达都是虔诚的基督徒,我们最后决定养育她,给她取名莫妮卡。”安德烈医生的眼眶也湿润了,他终于明白这对夫妻为什么这么惧怕再生一个孩子。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是啊,这样的话,你们哪怕再生10个,也很难生出适合给莫妮卡移植骨髓的孩子!”良久,他望着玛尔达,试探着说:“看来,你们必须找到莫妮卡的亲生父亲,也许他的骨髓,或者他孩子的骨髓能适合莫妮卡。但是,你们愿意让他再出现在你们的生活中吗?”玛尔达说:“为了孩子,我愿意宽恕他。如果他肯出来救孩子,我是不会起诉他的。”安德烈医生被这份母爱深深地震撼了。
寻人启事掀起骨髓捐献热潮
人海茫茫,况且事隔多年,到哪里去找那个强奸犯呢?玛尔达和比特斯考虑再三,决定以匿名的形式,在报纸上刊登一则寻人启事。2002年11月,在瓦耶里市的许多报纸上,都刊登着一则特殊的如前所述的寻人启事,启事恳求那位强奸者能站出来,拯救那个可怜的白血病女孩!启事一经刊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安德烈医生的电话都被打爆了,人们纷纷询问这个女人是谁,他们很想见见她,希望能给她提供帮助。但玛尔达拒绝了人们的关心,她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莫妮卡就是那个强奸犯的女儿。
此时媒体对这则启事所述事件的结局进行了讨论。《罗马报》这样评论道:“那个黑人会出现吗?如果他勇敢地站出来了,我们将如何看待他?我们的法律该如何制裁他?他是应该为昨天的罪恶受到惩罚,还是应该为今天的勇敢受到赞美?”《瓦耶里新闻报》还展开了“如果你是那个黑人,你该怎么办”的讨论,向广大读者提出了一个两难悖论。当地的监狱也积极地帮助玛尔达。他们为医院提供了一份1992年后的罪犯名单,由于该市的黑人很少,所以10年来该市的黑人罪犯也很少。
对玛尔达说:“尽管有些人当年并不是因为强奸而被判刑,但也有可能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这些人有的已经出狱,有的还在狱中,玛尔达和比特斯与这些人一一取得了联系,许多当年的罪犯都表现出足够的真诚和关注,纷纷提供了线索,但遗憾的是,他们都不是当年强奸她的那个黑人。随后,玛尔达的故事在监狱中传开,不少罪犯被她的母爱所感动,不论是黑皮肤还是白皮肤,他们都自愿接受了骨髓匹配实验,希望能为莫妮卡捐献骨髓,但他们中间也没有出现合适的骨髓。这则启事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不少人自愿接受骨髓匹配检查,看自己的骨髓是不是合适,志愿者越来越多,在瓦耶里市掀起了一个骨髓捐献热潮。这些志愿者的骨髓意外地挽救了不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然而莫妮卡却没那么幸运。
玛尔达和比特斯焦急地等待着那个黑人出现,然而两个月过去了,那个人还没有出现。他们忐忑不安地想,也许那个黑人已经不在人世了?也许他已经远走他乡,早已不在意大利?也许他不愿意破坏自己的生活,不想站出来?但无论如何,只要莫妮卡活一天,他们就不愿放弃寻找那个黑人的希望。
那一个灵魂在痛苦挣扎
希望总是在绝望的时候出现。当这则特殊的寻人启事出现在那不勒斯市的报纸上后,一个30岁的酒店老板的心中起了波澜。他是个黑人,叫阿奇里。1992年5月17日,在他的生命中经历过这样一个噩梦般的雨夜,他就是那个故事的主角。没人能想到如今腰缠万贯的阿奇里曾经是个被人呼来喝去的洗碗工。由于父母早逝,没有读多少书的他很早就工作了。聪明能干的他希望用自己的勤劳换取金钱以及别人的尊重,但不幸的是他的老板是个种族歧视者,不论他如何努力,总是对他非打即骂。1992年5月17日,那天是阿奇里的20岁生日,他打算早点下班庆祝一下生日,哪知忙乱中打碎了一个盘子,老板居然按住他的头逼他把盘子碎片吞掉。阿奇里愤恨地给了老板一拳,冲出餐馆。怒气未消的他决定报复白人,雨夜的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在停车场他遇到了玛尔达,出于对种族歧视的报复,他无情地强奸了那个无辜的女人。事后,阿奇里惶恐不安。当晚他用准备过生日的钱买了一张开往那不勒斯的火车票,逃离了瓦耶里。在那不勒斯,他交了好运。阿奇里顺利地在一个美国人开的餐馆找到了工作,那对美国夫妇很欣赏勤劳肯干的他,还把女儿丽娜嫁给了他,最后甚至把整个餐馆委托他经营。几年下来,精明的他不但把餐馆发展成了一个生意兴隆的大酒店,还有了三个可爱的孩子。在员工和家人眼里,阿奇里是个好老板、好丈夫、好父亲。然而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犯下的罪恶,他祈祷上帝保佑那个被他强奸过的女人,希望她能平安无事。但他从没把心底的秘密告诉过任何人。
那天早晨,阿奇里反复将那条新闻看了好几遍,他觉得自己正是那个被寻找的强奸犯。他万万没有想到,那个可怜的女人竟然怀孕了,并抚养了本不属于她的孩子。这天,阿奇里几次想拨通安德烈医生的电话,但每次电话号码还没拨完,他就第挂断了电话。阿奇里在挣扎着,如果自己站出来承认这一切,人们将知道他最丑陋的一面,他的孩子将不再爱他,他会失去幸福的家庭和美丽的妻子,也会失去人们对他的尊重。这一切是他辛苦奋斗多年换来的啊!那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全家人和往常一样议论着报纸上有关玛尔达的新闻。妻子丽娜说:“我非常敬佩玛尔达。如果换了我,是没有勇气将这样一个孩子养大的。我更佩服玛尔达的丈夫,他真是个值得尊重的男人,竟然能够接受一个这样的孩子。”阿奇里默默地听着妻子的谈论,突然问道:“那你怎么看待那个强奸犯?”“我绝对不能宽恕他,当年他就已经做错了,现在关键时刻他又缩着头。他实在是太卑鄙、太自私、太胆怯了!他是个胆小鬼!”妻子义愤填膺地说。阿奇里怔怔地听着,不敢把真相告诉妻子。那天晚上,由于5岁的儿子不肯睡觉,阿奇里第一次失手打了他一耳光。儿子哭着说:“你是坏爸爸,我再也不理你了。我不要你做我爸爸。”阿奇里的内心被猛烈地撞击了一下,他一把抱住儿子,说:“对不起,爸爸再也不打你了,爸爸错了,你原谅爸爸好吗?”说到这里,阿奇里竟然流泪了。儿子被吓坏了,刚刚开始懂事的他赶紧安慰阿奇里:“好吧,我原谅你了。幼儿园的老师说了,能改错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一夜未眠的阿奇里觉得自己仿佛在地狱里煎熬,眼前总是交替出现那个罪恶的雨夜,和那个女人的影子。他仿佛能听到那个女人的呼唤声和哭泣声。他不断地问自己:“我到底是个好人,还是个坏人?”然而听着身旁妻子均匀的呼吸,他就失去了站出来的勇气。第二天早晨上班的时候,员工们亲切地向他问好,“早上好,总经理先生!”他脸色苍白地一一回礼,心底满是尴尬和羞愧!阿奇里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以前的罪犯现在成了英雄
几天后,阿奇里无法沉默了,他忍不住在公用电话亭里给安德烈医生打了个匿名电话。他极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平静:“我很想知道那个不幸女孩的病情。”安德烈医生告诉他,女孩的病情很严重。最后安德烈医生伤感地说:“还不知道她能不能等到亲生父亲出现的那一天。”这话深深触动了阿奇里,父爱在灵魂深处苏醒了,那女孩毕竟也是自己的骨肉啊!他决定站出来拯救莫妮卡,他已经错过一次,不能继续错下去了。那天晚上他鼓起勇气,把一切告诉了妻子。最后他说:“我很有可能就是莫妮卡的父亲!我必须去拯救她!”丽娜震惊、愤怒、伤心,听完这一切她气愤地说:“你这个骗子!”当晚她带着三个孩子,开车跑到父母的家里。当她把阿奇里的一切告诉父母时,这对老夫妇在盛怒后,很快就平静了下来。毕竟是历经人生沧桑的老人,他们告诉女儿:“是的,我们应该对阿奇里过去的行为感到愤怒。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他能够挺身而出,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这证明他的良心并未泯灭。你是希望要一个曾经犯过错误,现在能改正的丈夫,还是要一个永远把邪恶埋在内心的丈夫?”丽娜沉默了。第二天一大早丽娜回到阿奇里身边时,看着眼睛里布满血丝的阿奇里,丽娜坚定地说:“阿奇里,你去找安德烈医生吧!我陪你一起去!”
2003年2月3日,阿奇里夫妇与安德烈医生取得了联系。2月8日,阿奇里夫妇赶到伊丽莎白医院。医院为阿奇里做了DNA检测,结果证明阿奇里的确就是莫妮卡的生父。当玛尔达得知那个强奸她的黑人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时,她热泪横流。她恨了阿奇里整整10年,但这一刻她充满了感激。
莫妮卡的生父找到的消息振奋了所有关心这件事的市民,他们纷纷打电话、写信给安德烈医生,拜托他转达对这个黑人的宽恕和尊敬。他们说:“也许他曾经是个罪犯,但现在他是个英雄!”
2月10日,玛尔达夫妇要求和阿奇里见面。2月18日,在医院的秘密安排下,玛尔达在医院会客室里见到了阿奇里。玛尔达和丈夫走上前去,紧紧握住他的手,三个人顿时失声痛哭,三个人的泪水流到了一起,良久,阿奇里声音哽咽地说:“对不起,请原谅我!这句话我在心底说了10年,今天终于有机会亲口对您说。”玛尔达说:“谢谢你能够站出来,愿上帝保佑,你的骨髓能拯救我的女儿!”2月19日,医生为阿奇里做了骨髓匹配实验,幸运的是他的骨髓完全适合莫妮卡!医生激动地说:“这真是奇迹!”
2003年2月22日,人们期盼已久的时刻终于到了。阿奇里的骨髓输入了莫妮卡的身体,很快,莫妮卡就度过了危险期。玛尔达夫妇完全原谅了阿奇里,盛情邀请他和安德烈医生到家里做客。但那一天阿奇里却没有来,他托安德烈医生带来了一封信。在信中他愧疚万分地说:“我不能再去打扰你们平静的生活了。我只希望莫妮卡和你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请告诉我,我会帮助你们!同时,我也非常感激莫妮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她给了我一个赎罪的机会,这是她送给我的礼物!”

作者:聂崇彬,曾国藩曾外孙女,美籍华人女作家。

编辑制作:包焕新,甘肃镇原人,笔名惠风、忞齐斋主、陋室斋主,网名黄山塬畔人,曾任广播电视台主编,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电话:13884122919(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32771896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