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过土华古村旅游或是探亲访友吗?你有没有注意到土华古村中有一间洪圣古庙,它建在古村的村中心,这里曾是村民生活、娱乐的聚集地。开阔平正的广场东西两旁,大小商铺林立,村民们足不出村就可以解决日常生活“开门七件事”。东西两边各有一间富有乡村特色的"茶居":“华園茶居”和“蓬莱茶居”。
洪圣古庙座落其中,它座北朝南,背靠″旁襟凤岭,曲枕牛山″(土华村民俗称东西两岗),南面万亩果园郁郁葱葱,常年花、果丰盈,玉带般的河水绕村而过,美丽的岭南水乡就在眼前。

洪圣古庙牌匾

洪圣古庙是海珠区不可移动文物。
土华村自元代建村已有700多年历史。洪圣古庙从仅存零碎的石碑刻记中,也可以看到有300多年历史。古庙曾进行过三次重修:第一次是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第二次是民国四年乙夘年(1915年);笫三次则是2000年。
洪圣古庙在修建初期一直流传着许多美丽故事,其中洪圣古庙门口门槛轶事更是村民口中津津乐事。又例如土华村洪圣古庙每年农历二月初九洪圣诞节,为什么又与农历二月十三南海神庙波罗诞有关联呢?请看土华村洪圣古庙对联:
上联:群倫沾愷泽
下联:聖绩纪波罗
是一例证。
洪圣古庙门槛的传说

洪圣古庙门槛:长5米,宽13厘米,高23厘米。
经历数百年不腐不朽。
某年七月,台风季节带来倾盆大雨,数日无停,引发江河水涨,滚滚江水夹着黄土泥沙,自广西上游向下游奔流,风助水势浊浪排空,凶猛大水把沿江两岸的杂物栅架和水生作卷入滔滔大浪中,西江水顺河道涌入珠江河沥滘水道,迅速向沿岸古村落河涌蜂拥而至,众多随浪逐流而来的杂物中,有一条很长的原木枋夹杂其中。随着河水放缓,这条原木长枋就随水卡在土华村河涌转弯处,动弹不得。
河涌是水乡的交通要道,一下子被这条又长又大得木枋横堵着,水道无法通船艇,给村民生活、生产带来诸多不便。村中几位青壮年自告奋勇下河,硬把这条又大又长的木枋搬离转弯处,移到河堤脚下固定,疏通阻塞,行船如常畅顺。
建筑古庙师傅为寻找门槛发愁
传说当年土华村正在筹建洪圣古庙,一个月朗清晖的晚上,建筑师傅背靠着″马扎椅″半睡半醒,正思量着洪圣古庙的布局和用料,心中细算着花费多少银两。如果把庙宇高度稍放低些,门口比例要恰当加宽。这样的传统庙宇,大门口是不能出现两折门槛的。建筑师傅正犯难,冥想不得其解,要么重新设计庙宇结构,要么找到一条原木长枋做门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建筑师傅想着想着,朦胧中一个身着青衣长衫,面善慈目的智者缓步到他跟前,拍拍他的肩膀说道:“师傅,在河涌转弯处就有一条长原木枋,你可以用作洪圣庙门口门槛啦。”这时建筑师傅被一言惊醒,想伸手拉着老者手感谢点醒,任凭建筑师傅怎样抓,也没有抓着老者的手。建筑师傅连忙下跪,向智者老人缓步走远的方向作揖躹躬。
建筑师傅日夜牵挂的难题一下子解决了,择好良辰吉日,点燃一串长长鞭炮,洪圣古庙顺利破土动工。一条原木木枋做洪圣古庙的门槛,历经数百年风风雨雨,依然锒嵌在洪圣古庙门口不腐不朽,见证着土华村700多年的变化。
真是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