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常见有人吐槽看病难,一场大病倾家荡产。医疗关乎芸芸百姓的身家性命,关注的人多不足为怪。也常有人与国外的医疗保障相比,鄙视道国外虽然有免费医疗,但是预约要几个月,生了病根本指望不上。哪象我们,大医院小医院社区医院,到处都是,方便的不得了。
在国内时很怕去医院,动辄这个化验那个检查,嘛事没干,大几千出去了。国外医院如何,咱没经历过,犯不着操那个心。可是世事难料,出国探亲期间发生意外,不得不和避之若浼的医院来了场亲密接触。
到加拿大多伦多市四个月了,搬儿子贷款买的新房汤浩斯(联排别墅),搬家当天下楼梯时,一不留神把脚崴了,当时便躺在地下起不了身。在家人的帮助下勉强移动到长沙发上,只觉得扭伤的左脚疼痛难忍。没多久左脚肿的像个发面馒头,走路是别想了。由于骨子里对医院的恐惧,我不想去医院,想试试躺床上休息几天看是否会有好转。躺了两天愈发严重,儿子坚持要我去医院检查治疗,无奈只好点头应允。
最近的中心医院开车只需十多分钟,上午近11时把我送到了医院急诊室。急诊室不大,有二十来人在侯诊。入口处放了几辆轮椅,儿子用轮椅推我进去,先去电脑终端取号。输入基本情况后,机器吐出一张Y28的号单,然后进入了等待程序。急诊室里病人不少,但是很安静。喝凉水塞牙倒霉的大有人在,侯诊年纪大的老人并不多,一个个手里握着号单,等着叫号。
急诊处有四个半开放小诊室,里面的医生全是女性,也似乎都是亚裔。等了整整40分钟,终于叫到我了。例行的询问基本状况,量血压量体温,打出表格让去交费。儿子解释,按叫号单上的说明,这是登记,也就是国内医院的挂号。挂号费可不便宜,收了整整800元加币,合人民币近4200元。我吓了一跳,好家伙挂个号4000多?儿子却毫不在意,他告诉我有枫叶卡和有国籍的加拿大人医疗全是免费的。我是访客,要自费。但来到多伦多的第二天就买了医疗保险,保险的额度是10万加元,只要不超过10万元保险公司全部买单。这下把心放到了肚子里,扭个脚不至于收10万元吧。
交过费,护士让我去一个紫色标记区域继续等侯第二步注册,这一等又是三十分钟,注册后安排去拍X光片。拍完片去医生诊室外继续等。三十分钟过去,来了位白人女大夫,看看扭伤的脚,用英语说了很多。听儿子翻译后才明白,脚扭伤的挺严重,从急诊接诊来说没什么危险,她的处置是给开个拐杖支架,待会有专业人士来了解哪种最适合我用。由于扭伤后有点骨裂,需要明天去门诊骨科进一步诊断,做个CT,转诊文件已经开好,明天直接去骨科挂号就诊。这次等的时间不长,负责医疗器械的医士来了,是位年轻的亚裔姑娘。她很认真,让我试用她带来的两根腋下撑拐杖和带轮子用手扶着移动的支架。比较后我选择了支架,费用80加元(420人民币)。在急诊室的就诊结束了,总共耗时约4个小时,没有开药,花费880元加币。
第二天去门诊部骨科就诊,这才发现中心医院其实挺大。走进门诊部大厅,惊讶不己,仿佛走进了豪华商场,有着许多售卖各种商品的铺面还有就歺的美食广场。继续前行才见有指示科室位置的指标,骨科在C区。骨科的挂号费远低于急诊号,只250加元(约1300人民币)。骨科的诊室也很小,主治医生很忙,他的助理接待了我。助理是个黑人医生,很耐心的检查扭伤的左脚,在各个部位按揑找痛点。他的诊断是脚伤的挺严重,但还是无需住院治疗,基本靠休息静养恢复。他取消了CT检查,说用不着多化这个检查费,他会马上向主治医生报告,由他的上级做最后结论。
主治医生来了,这是个40多岁的白人医生。他也很认真,动手检查后同意助理的意见。他说至少得一至二个月才能正常行走,完全恢复应该要六个月。他给开了只硬塑料鞋套在扭伤左脚上,象打石膏般。这只鞋收费220加元(1150人民币),帐单会邮寄给我们。最后告诉一个月后再来骨科复诊检查。
在骨科的就诊结束了,耗时二小时十分钟。听别人说的再多也比不上亲身体验,我觉得很多人对国外的医院和医疗盲从各种传说,其实蛮不是那么回事。等待时间没有多么夸张,看病经历也没有那么糟糕。所有的医生护士并不是热情似火,只是非常认真负责。我想,病人也不需要医护人员热情,没有谁认为生了病还是件好事,只要医生护士认真负责也就放心很多。多伦多的医院应该是政府的福利机构,国民看病是完全免费的,医院不会从病人身上得到盈利。医生护士拿的是固定工资,相比其他工作,工资够高福利也够好。当然用不着多开药乱开药,拿回扣拿红包。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一份工作,只要认真工作对得起工资报酬,就不会被辞退失业。保住这份工作比什么都重要,能让你活得体面活得滋润。
相比工作,把医疗当成生意来做,那就是另外一种感受。我不由想起一年前的就医亲身经历。去年春,早起有些手指发麻,便与老伴一起去她们校医院检查。接诊的是省级大医院骨科主任专家,他只听我说了手指发麻便断然说:“你这是颈椎毛病。”既然已经诊断了,依然给我开了核磁共振检查单,老伴也同样是判定为颈椎不好,核磁共振检查上还多加个腰部。检查完回来主任专家说:“看看,就是颈椎不好,这一节粘连。”吩咐:1,淘宝上买个太空棉颈椎枕。2,网上下载个颈椎保健操。3,肌肉注射20天,囗服药20天,膏药5大盒。整个接诊没上手摸下脖子,也就十多句对话。老伴也差不多情况,处置结果一模一样。除去检查时间,看病开药也就三两分钟,可是一交费,检查费和药费小五千元人民币,这可是门诊,完全自费的呀。住家离校医院挺远,为了方便,在当地社区医院交费注射。开注射单的医生笑了,说愿打针就打吧,颈椎病多着呢,打20针吃20天药是治不好颈椎的。顿时无语,感情花小五千就买了个寂寞。医生又乐了,安慰说,打了针,吃了药,你感觉上总会舒服些。得了,忙乎一天只是个精神安慰治疗。打完针吃完药,20天过去,确实没什么改善。我的手指该麻还是麻,老伴的脖子该痛还是痛。这四千多算是扔水里都没听个响。
医院以盈利为目的就太糟心了。科室和医生的收入与效益挂钩,开的检查越多,开的药越多,医院的收入就越高。当然医生的收入也同样高了。所以开起不必要的检查,开些没什么效果的药,很多医生是毫不手软,反正吃不死人,检查费药费可是节节涨。你看医院里人山人海,堪比大超市和大商场人流拥挤,很难说可能一个小病,硬要让你跑上三趟五趟。
相比下我宁愿像多伦多医院那样慢条斯里,等候时间长些,慢些没什么了不起,总归还是放心的。因为全民医疗免费,医生只是工作而已,犯不着过度治疗,花费再多也是政府买单。要是在把医疗当作生意的医院里,有没有可能为了多收费,把你好好的肠子割去一节,或者给你开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药,掏空了荷包还不知究竟好没好。比如这次崴脚,会不会让我住院打个石膏,会不会让买张轮椅。住上两月院,七七八八得一万多还是二万多。城市的医保,农村的合作医疗能管多少用,万一这个不能报,那个要自费,生个大病重病,真能让人绝望。
医疗是人人关心的民生大事,近些年有很多改革举措,可惜效果并不佳,怎么改也没法把医院改成公益机构。只要医院讲效益讲赚钱,医生和病患就是买卖双方,而且是强买强卖的卖方,病人只能是忍声吞气的弱者。医疗问题是老百姓心头上的一根刺,什么时候才能拔掉这根刺,让看病吃药,不再成为压在头上的一座大山。
前途迷茫,路在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