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父亲
作者/惠武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眼看就要来临了。在这个神州大地传统祭祀的重大节日里,我由衷地想起了不幸早逝的父亲。
我的家乡,在西北高原的龙东南部。这里森林茂密,山青水秀,属于典型的秦岭与六盘山气候带的交汇区。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中国历史上称为三年困难时期。也是在这一时期,我的父亲横遭飞祸,蒙冤罹难,命抛异乡。
父亲罹难时,我们兄妹五人年纪幼小,懵懂无知。对于父亲的印象,枝节零碎,朦胧无绪。有关父亲的为人处事和言行品德,则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在我们的母亲和家门长辈以及村邻亲友的述说当中,我们才对自己的父亲,有了一个清晰而完整的印象。至此,父亲高大健强,沉稳仁厚的形象,才牢牢地镶嵌进了我们的记忆深处。
我的父亲同胞兄弟八人,他排行第七。世世代代在这个地方,以自力农耕为生。在深不见底,渺不见头的黄土地里,不停地翻,不停地刨,总想在这些土疙瘩里,能刨出个吃喝不愁,过活有余的幸福生活来。
父亲身骨高大,体格健朗。他待人和善,仁慈厚道,勤慬俭朴,正直公允。正是有着这些极佳的口碑声誉和受人称道的人格品质,在我的祖父去世后,家里他的兄弟、侄、孙们,一直推举他为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一家之主,以期为这个几十口之家操劳主事,使一家人能够继续艰苦劳作,维持生计。所以,自父亲接手理家直至合作化的几十年内,经历了无数的年谨,瘟疫和动乱,生活尚能持续自给,家庭人口增加到四个辈分的六十多口人。
在那个耕作方式非常原始落后的年代,父亲和家人始终依靠自己的双手和自己的力量,人拉犁耕,肩挑背驮,硬生生地在这个沟壑纵横,峁梁交错的大山深沟里,勤勉不息,立足生存,创造生活。
父亲在世时的为人敦厚,仁慈重情,在我们当地,众口皆碑。
数十年后,老家的人在和我回忆起父亲的往事时,总是发自內心地感念他在世时,时常对村邻乡亲的诚心帮助和热心接济的点点滴滴。
一位在政府部门任职的老领导,曾与我多次说起过父亲的为人。他说:他小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差点就上不了学,正是在父亲的鼓励和帮助下,才能使他得以继续读书,解放后,顺利地参加了工作,并有了如今幸福美好的生活。
父亲过早地离世,虽使我们兄妹从小就没有感受到父爱的熏润护抚,但是,我们在母亲的言传教导下,始终如一的以父亲留给我们诚实做人,踏实劳动,守规守序,清白处世的精神遗产,作为一生成长的座右铭,来伴随我们的人生全过程。也正因为此,我们才能在日后经受住了数不清的生活磨难,以及利益诱惑的各种考验,使我们在满是坎坷的求生路上,淡泊名利,平安行稳,没有栽跤。兄妹五人在各自的生活领域,为社会,为家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受到社会的嘉奖和好评。
如今的我们,在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下,也由一个个嗷嗷待哺的盈尺婴童,变成了鬓发花白的花甲老者,生活在祖国的东西南北。各自的儿女都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保障,大家生活无忧,儿孙满堂。几个家庭加起来,又是一个近六十口人的幸福和美的大家庭。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里,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父亲泉下有知,亦当为他的后代能幸福快乐地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而深感欣慰!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谨以此意,来祭奠和纪念我们英年早逝的父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