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王庄传奇
文丨李玉德(山东)
一条流淌的大河经过岁月的洗礼,风化成一抹宽宽的河床。大明永乐年间,从河北枣强迁徙至此的李龙、李虎、李豹三兄弟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他们兄弟三人各自插槐为记,以太极图为模板,带领家人在古笃河的二河套内,经几年的艰苦创业,一座村庄便奇迹般挺立了起来。因在草窝中立村,取繁衍茂盛之意,故取名曰:草王庄。
草王庄因以太极图为模板,故将村庄是设为圆形。在村庄周围挖土筑围,隔开了村庄与远方。围墙设三道围子门,即,东门、西门,外加东南角的一座小门。围子墙顶宽三丈,高十丈。顶部外侧建有处女墙,四角设有炮台。炮台有子母炮八门,生铁炮十六门,火孩子炮三十二门,火枪一百多支。紧依圩墙而卧的是一护村小河,小河建有两座石桥和一座木桥。西围子门石桥叫黄龙桥,黄龙桥的标志至今还在甜水井的井口上。东围子门的石桥叫青龙桥,东南角小门的木桥则取名为凤凰桥。护村小河外岸依河栽植一排青杨和柳树。小河内长满了扑朔迷离的芦苇,给村庄平添了几份神秘。尤其是到了秋天,金风一吹,苇荡斜倾,苇穗飘逸,芦花纷飞,这秋景便洋溢出许多令人心动的好奇来,似乎里面装满了故事。芦苇深处,一群群鸟雀繁衍生息,若遇惊吓,便鸣叫着,掠过天空,消失在了天边的云间。苇荡边,那一棵棵参天的青杨树和飘逸的柳树,可不管苇荡间的这些小动作,依然傲慢地挺立着,藐视着这个纷杂的世界。每逢万物纷呈的季节,如果你站在离村庄稍远的地方,顺缓缓的平原遥望,无论从什么方向,你所看到的只是一片绿的海洋。绝看不到半点村庄的迹象。只有走近时,透过树木和芦苇的间隙才会隐约窥视到那斑驳的圩墙。因时代的久远,围墙脊背上长满了杂然相间的榆树、槐树、酸枣树、杜梨树……在风中摇摇摆摆地显示着自己的存在。
若从西门入庄,跨过黄龙桥,走过高大厚重的围子门,便步入了东西走向的S形大街了。依大街而立是李龙、李虎、李豹三兄弟分别栽植的三株古槐,株距大约有50米。古槐茂盛的时候,三株国槐枝枝相连,遮天蔽日,煞是壮观。庄内还有一条隐形的、南北走向的S道。名曰:鬼道。这条道虽不为外人所知,但村人却知它的存在、位置、和走向。鬼道,时常发生一些诡异之事,村人却见怪不怪,倘若外人误入,肯定会走不岀来。
圩子墙外,有东西两塘大湾,与护村小河相连。湾中央各有一口水井,据说分别代表着阴阳鱼的两只大眼。井水甘甜凛冽,村人通常称为甜水井。湾周杨柳成行,湾内荷叶田田。据传说,湾内水深处各住着一只三条腿的大蟾。
草王庄有人口一千余人,以李姓为主。其余还有安姓、王姓和苟姓等。李姓分为李龙、李虎、李豹三大支脉,后来又𧗠化为四小支脉。若包括从郭名太迁来的李姓一支,共为五小支脉。明代,三大支中的一支迁到了乐陵苏家,经多年的繁衍,苏家的李姓人口比草王庄还多。还有一支,迁到了苇子高和韩打泊。李小盼一支则迁到了哈尔滨的三棵树。建国前,苏家和草王庄常有走动,曾多次来草王庄祭祖和续谱。据老人们讲,李龙、李虎、李豹的坟墓在现马王村的村北,后来几代先祖的老坟迁到了马王村南,老坟上立有石碑。
清未,草王庄庄众集体加入了义和拳和九宫道,家家户户都打造了冷兵器和火枪,经大师哥的训练,庄众武术大有长进。有一次九宫道在攻打南王集官兵的时候,被曹司令的快枪队迅速击败。草王庄的李芝三,小名三剩,膑骨处被打成贯穿伤,从此,残了一条腿。后来这条腿又被倒塌的饲养处砸瘸,再后来,那条好腿又被邻村的一个妇女骑车压断。九宫道在败退中将刻有草王庄的生铁大钟丢弃在了褚家湾,再未弄回。据说,大钟有一人多高,几百斤重。
民国时期,山东阳信一带土匪横行,不但烧杀抢掠,而且还强行向各个村庄摊派索要钱粮。搞得村村自危,民不聊生。当摊派到草王庄时,一向尚武,又有义和拳和九宫道的底子,那里还把区区几百个土匪放在眼里。所以,庄众齐心,拒绝摊派,从此和土匪结仇。草王庄以围子墙为依托,且武器火药充足,土匪拿着庄子一时也没办法。
当然,土匪不会死心。当时盘居在阳信的土匪有:绰号大镰把、二镰把、杨四打瓜、沒耳朵等土匪。这些土匪对草王庄的对抗恨之入骨。在江湖上喊叫:誓破草王庄圩子。
民国十四年(1925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小年)之前,土匪向李王庄下了战书,战书上曰:一是在腊月二十三打开围子门,投降。二是若不投降,便破围子屠村。经庄众合议给土匪的回复是:决不投降,胆敢来犯,必将土匪灭于庄下,誓于村子共存亡。
土匪见草王庄誓不降匪,于腊月二十三大清早,天刚蒙蒙亮,土匪马队叩响了冰冻的大地,呼啸着向草王庄窜犯而来。阳信土匪还纠集沾化一带的土匪头子张长太、猴子阮英、杨三,共三百余人来将草王庄团团围住,在牛角号中,呼喊着,嚎叫着:“誓破草王庄围子!”火枪乱开,向庄内展开猛烈进攻……
草王庄依托高大的围子墙和围子墙外围冰滑水深的护村小河,外加围子墙已泼水成冰,火枪打上也就一个白点,土匪很难攻入。庄上见土匪进攻,依据处女强和炮台,土炮、火枪一起开火,一下子把土匪打了个人仰马翻。土匪见草王庄久攻不下,在草王庄胜利的高呼中,就丢下几具尸体,嚎叫着向西窜犯,攻打西边村去了……自此一役,土匪再不敢犯,村子保持了相对安宁。邻村知道草王庄硬气,遇到土匪骚扰,常来投奔亲朋好友避难。
1937年10月,日军占领阳信后,先后修筑了几处据点和炮楼。1938年,站稳脚跟的鬼子不断向周边村庄侵掠扫荡。由于小队侵掠乡村的鬼子对草王庄无可奈何,鬼子终于耐不住性子,在1939年春天的一个拂晓,一支约100人的日伪军队伍在装甲车的引领下,气势汹汹地向草王庄逼来。草王庄自卫队早就埋伏在了围子墙上,眼看日军逼近,已做好战斗准备的自卫队员,在一声令下,果断开枪。恼羞成怒的鬼子用大炮轰开了草王庄圩子。庄众死伤数人,自卫队员安为林腹部被打成贯穿伤,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鬼子攻进村后,误入了鬼道,又见草王庄人尚武好斗,心生胆怯,转而对村人进行了怀柔安抚。在经不起威胁利诱的汉奷李洪德的引领下鬼子走出了鬼道,逃出了草王庄。
草王庄围子和周边住满了狐狸、皮子、狸子和獾等动物。这些动物和村人井水不犯河水,算是和平相处。狐狸即不侵犯村人,村人也不敢轻易冒犯狐狸。当年,有一专打狐狸的村人宰杀了几只小狐狸,被老狐狸连续追叫了三个月,被追的头发一日三变色。还有两人,钻进老坟去打狐狸,差点被狐狸咬断气嗓。多亏其中一人机灵,及时开枪,打死了狐狸才救下一命。邻村崔王庄爷俩来草王庄围子打狐狸,被狐狸咬住衣服,差点被拖入狐穴。经一连串与狐狸的争斗,村人吃亏不少。从此,村人对狐狸只好敬而远之。
到了六七十年代,围子已经破败不堪,围子顶部还免强可以通行。由于围子的破败,进庄,围子门已不是唯一途径了。在村西南角和西北角各挖了两个洞口,村人可自由出入。孩子们却放着好道不走,不畏险阻,常常从圩子墙上攀爬而过。当然,攀爬也有攀爬的好处,攀爬圩墙最大的收获就是可以分享野味,什么春天的榆钱了,初夏的槐花了,初秋的酸枣了,深秋的杜梨了……还有,当你爬到圩墙顶上除了可以一览村庄鳞次栉比的风貌,如果有足够的勇气和探险精神,还可以顺便造访一下圩墙上那勾打连环的狐狸洞。若造访狐狸洞穴可千万要小心,或许这个时候,在某个角落深处,狐狸正用狡黠而警惕的眼睛窥视着你呢!
草王庄的过往从不乏神奇的传说,如那迷惑人的貔达狐子;连猫见了都吓的涮肠献身的狸子;让人惊惧的鬼打墙;如麦秸垛般庞大的白魔。这些离奇古怪的东西似乎也成了草王庄的一部分,承载了许多让人心悸,而又似信非信的故事,让人与大自然间有了一种纠缠不清的结合。许多故事虽然离奇,可讲述者往往都会振振有词地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有的甚至号称是亲眼所见。不论传说是真是假,可民国时期,故乡女子学校的一位女教师被貔达狐子拐走,村人普遍认为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