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剑推荐:
夏致是位有阅历但显得很年轻的艺术工作者,多才多艺,会写作,会吉他,还会谱曲和书法。拜读其大作,即可见其才气!
这里推荐他的一首歌曲《未来湖畔》及其后记随笔。
青春总是难忘,同学之谊更会是终生记忆!写自己的真实细节,总是最感人的。因此作者的歌词与后记随笔,都写得情真意切,很有感染力。
他的歌词写作,使用了对照与呼应的总体技法,有男女同学的行为对照,有不同场景的对照,有三十年前后的对照,最后用“再聚首只为重新启程,一起去拥抱诗和远方”做整体呼应。修辞上自然随意地使用了多种手法,细腻再现了卅年前校园生活的生动场景与人物,表达了对那段岁月的难忘与眷恋。细节生动,情感真挚,情节场景过渡自然,结构紧凑,语言节奏分明,有诗意有形象,韵律和谐。这首《未来湖畔》歌词充满了青春校园的气息与怀旧情感,确实是一首适合演唱的好词好诗!
不过这首歌词,本来有六段四十八行,内容丰富,感情深挚,但曲谱方面节奏有点快,旋律和抒情空间变化不大,在表现原歌词的艺术空间大格局上还不够力度。如能在旋律变化与节奏控制方面做些调整,对营造更大的艺术意境空间,加强辨识度与感染力,也许会更好。
作者写的后记随笔也是挺好的一篇散文,也写得细节丰富,修辞手法多样,幽默风趣,语言驾驭能力很强。也许作者稍为用心,多下些功夫去记录生活,积累起来就会是很好的散文作品集,甚至本人也会成为很好的散文作家。
能表现丰富细节,感情真实,熟练驾驭语言,这是作者写作的本钱。期待着作者成为这样的一位有成就的散文大家!
未来湖畔
作词:夏致
音乐:万图燧火
你可曾在湖畔漫步,
停云水边丁香飘满路。
莲叶田田朝霞日暮,
那年仲夏细柳低垂处。
往事如老电影回放,
青春身影在湖畔凝望。
朝阳晨读骄阳奔跑,
夕阳漫步剪影动人难忘。
那些年的那些女孩,
笑如阳光洒满舞台。
倩影悠悠留在脑海,
回想依旧温暖心怀。
男孩炫技时光操场,
左奔右突不可阻挡。
活力校园书声课堂,
老师点亮前行的光。
他念着醉里挑灯看剑,
点兵在田径场。
她要把立体几何解析几何,
打包成夯棒浪。
他演算牛顿力学定律,
吉他轻弹旋律回响。
他想炫耀金属的色彩,
不料酒精灯却点不亮。
转眼就要冲刺考场,胜券在握也来去匆忙。
你怀揣理想奔赴前方,
有志的青年天天向上。
谁记得谁说过要追到谁,
谁说过谁要把谁遗忘。
谁曾料想缅怀三年,
却用掉三十年的时光。
北江河畔五岭之阳,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
全实严勤德智体美,
切磋砥砺弦歌一堂。
那时你做过最多的梦,
梦里的未来是那么敞亮。
未来的你已经到来,
现在的你可是梦里的模样。
未来湖畔风轻飘扬,
思绪像湖水轻轻荡漾。
我们曾一起午夜启航,
也曾经梦想远走他乡。
再聚首只为重新启程,
一起去拥抱诗和远方。
说好了青春永不散场,
我们的故事一直在传唱。
随笔后记
夏致
上周,中学时代的卢笙同学向我要了快递地址,周四我就收到了一件衣服,我知道事情并不简单。这件衣服上有57个名字,他们来自1994年组成的同一个班。学校按照中考入学成绩以缠绕线的方式,把学生平均分配成六个班。三班的同学就这么随机搭在了一起。“随机”是个很有意思的词语,它是由“随缘”和“机缘”各抽取一个字组成,而“缘”,正是这其中的线索。就这样随机组成的一个班,高考出了1个清华、2个北大,一众985、211的同学。当时我在班上,属于仰望星辰的人,总感觉身边有一股看不见的气息。
其实我在北中度过了六年时光。北中全称“广东北江中学”,位于韶关。一个地区中学冠以省名开头,是因为北中在建国初年,就被定为广东省六所重点中学之一。六年时间能做什么呢?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以外,足以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如数家珍。一入校门,左边便是“未来湖”,刚入学,就有师兄介绍说,北大有未名湖,北中有未来湖,说得好生令人神往。说是湖,其实是一汪有莲花的水塘,夏季,会有白色的莲花、粉红的荷花盛开。围着湖水,种了一圈柳树,隔着没多远,便会有张石椅。而远处校道上,种着一排排阴香树,每逢开花时节,就会飘来阵阵花香,浓淡适宜,恰到好处。未来湖畔,正是跑步、散步、随性阅读的好地方,甚是休闲自在。不过,三十年前,同学们却是以1.5倍速从湖边疾步走来。没错,穿着这身蓝白色校服的同学,速度总是出其不意。比方说,每天做完早操、中午放学,都会看到一众同学手拿饭盒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食堂,傍晚时分还会以光速完成洗澡洗衣服的动作。
这种速度,正好匹配了班主任梁建国老师的语速,他噼里啪啦讲解着语文知识,开着班会课,布置着校运会、考场各种任务。他恨不得把单位时间的密度全部填满,让信息最大化。不过有时他的语速也会调成0.8倍速,讲古诗词的时候,示范朗读需要“气”。那时我甚至莫名其妙地觉得,浈江区有一条路的名字与老师名字一模一样,这其中必定有某种玄机,莫非是要表彰他带班出色的功勋?
而数学老师蔡奶奶(现在已83岁高龄,我们是蔡老师带的最后一届学生),却以逻辑学大师+语言大师的身份出场。在这个与智商相关的赛道上,如果有人企图在上课途中分神,那是必须被拉扯回来的。方法是,变换着语气语调,甚至是来个非普通话词汇“夯棒浪”,顿时我们又回到了精彩的逻辑世界当中。我也曾收到过蔡奶奶在日常作业本上的留言,有六行字!我看得心惊胆战,学习数学从此不敢怠慢。
化学刘国锋老师的出场就很特别了,他刚毕业,我们是他的第一届学生,他送给我们的见面礼是去化学实验室观看金属燃烧发出的各种色彩,进而了解烟花的原理,再进而爱上化学。当时的情景是,他身披白大褂,讲完一番化学术语后就进行示范。呃,是不是当天刮起了大风,还是实验员没把最好的酒精灯放讲台,他用了8根火柴,终于把酒精灯点亮。后来呢,手拿着钳子,夹着镁条,不停颤抖,镁条很争气地配合刘老师完成了一次完美的示范。我和卷毛兄笑而不语,料定小刘同志在酒精灯意外的情况下能完美完成实验,未来可期啊。果然,刘老师现在已经是一校之长了。
化学老师表演烟花,物理老师呢?居然是吉他!我们是在物理学的声学单元,才知道王群雄老师是吉他高手。因为我也弹吉他,所以他讲解同频共振的时候,我特别明白。在上世纪电子产品不发达的年代,用同频共振调弦、换算把位是最地道的。物理原理就不说了,各位看官,你知道我第一次见到现场的“轮指”技巧,居然来自物理老师。后来多个场合我都听到过王老师的演奏,吸收了他物理课以外的精髓。
老师的舞台就是讲台,学生也有各自的舞台。比方说北中有个传统体育运动模式,叫做“百分赛”,每个学期会以班为单位,全校各个年级都举办各类体育比赛,项目包括且不限于:足球赛、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甚至是环校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拔河……凡是能满足场地要求的项目,都上。校运会只是田径赛,平时的体育项目才是我们的乐趣之所在。如果现在你看到有奔五的人不分男女凌空跳起不带一丝犹豫,很可能是我们的同学。
比方说北中的一些特定周末会安排一档节目,叫做“周末对对碰”,有才艺的同学可以在舞台上一展才艺,唱歌跳舞、说学逗唱、器乐演奏,甚至书法绘画。香港回归的前几年,我们跟香岛中学结成了联谊学校,有个节目就让他们很惊讶——同一时间,一波同学弹古筝,一波同学朗诵,一波同学书法,一波同学画画,在古筝曲结束后,所有展示戛然而止,华罗庚的“统筹方法”在这个节目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方说北中有一个劳动项目,叫做“值周”,清晨在校门口列队问好,上课时间就半工半读,打扫校园,同学们尤其热爱值周。上的课是没有课本的课,比方说本土历史、音乐欣赏、美术鉴赏等等。而所谓劳动,除了打扫校园,一些调皮的男孩子会去捕获一些类似青蛙的这类生物。这里公布一个我作为案发现场的第一目击证人的案情(反正我目前没有从事进出口贸易,不需要动用到海关的关系,就公开吧),小洪同学是冤枉的,小巍同学才是当年把青蛙和野花包在一起放讲台的作案人员。梁Sir当年“今宵酒醒何处”?应该就是青蛙起跳处。
比方说北中是严格禁止早恋的,但不妨碍部分同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拿三班举例,那个当年暗中发誓要追到谁的谁,如果从那时算起,小文同学和小娟同学现在都已经是银婚奔金婚而去了。当然,也有一些遗憾的事情,感情这东西,谁懂呢?
对了,关于校歌,当时很多同学以为它只用来升旗礼后国歌之后用的,殊不知,校歌还别有妙用。有次我经过政教处,就看到温主任逮住两个同学让唱校歌的,唱完还要同学解释“全实严勤”是什么含义,毫无疑问,那两个同学犯错了呗。校歌还有一个妙用,就是供我这次写这首歌的抄袭之用。而事实上,我在北中至少听了1次/周*20周/学期*12学期=240次,所以现在已经到了会默写背谱且制作的境界。
对了,后来文理分班,我居然就离开了如此一个欣欣向荣的班集体,去了文科班。依依不舍却情有可原。一是这里学霸扎堆,我天天在这儿仰望苍穹闹了颈椎病,换个赛道去文科班也许会治好颈椎病(事实证明,去了文科班一样要仰望苍穹)。还有一个原因是,读初中时,同宿舍的花名叫“鱼头”的同学(现在就在这个三班)扛回来一箱子武侠小说,我中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毒,天真以为大学考到中文系就可以天天看小说,成为一名作家。唉,理想这东西,谁懂呢?
以上以上,就是我写《未来湖畔》这首歌的部分缘由了,现在能耐心读到这里的兄弟姐妹已经不多了,谢谢您陪我一起对北中的青春记忆来一次深情回望。如果您能在里面找到您的身影,那,我前天晚上的夜就没有白熬。
对了,北中的未来湖到底有多大?答案是:周长333米。你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我丈量了六年,环湖畔跑三周,用时跟400米标准跑道两周半,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