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常有杨子荣 青史永垂童祥苓
文/惠武
看新闻得知,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扮演者童祥苓先生,于2024年12月2日因病去世,享年89岁。
童老先生的逝世,确实让人感到愕然和痛惜。
童老先生是中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的舞台形象和艺术魅力,影响了几代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他的艺术造诣,在七十年代以来中国京剧艺术史上石破天惊,一鸣惊人。最有影响和最有感召力的是在《智取威虎山 打虎上山》中,“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的那段精典唱段中那种气宇轩扬,声震寰宇,荡气回肠的雄宏气场和策马扬鞭,一往无前,勇闯匪巢的那种英雄气概,至今萦回脑海,难以忘却。每次只要一听到他那力透宇宙,气冲霄汉的唱段时,骤然间就有热血喷涌,激情澎湃,精神倍增的激奋感。
西北人普遍接触京剧、观赏并熟悉京剧,就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观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电影开始的。那时候,因为大力提倡普及现代样板戏,现代京剧才进入普通百姓的视野。而我们能有幸看到童祥苓饰演的英雄人物杨子荣,也是从电影屏幕上第一次看到的。因为现代样板戏的普及和宣传,一个个通过舞台艺术家塑造的英雄人物,比如《智取威虎山》、《红灯记》和《沙家浜》等,通过电影戏剧和绘画影像,使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家喻户晓,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定格脑海,跃然眼前。他们以矫健昂扬,阳光正气的形态展现在国人的生活面前,给国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和艺术享受。也是在一定时期激励人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就是在这一时期,为我们所熟悉、所喜爱。为了观看《智取威虎山》,人们不惜翻山越岭跑几十里路,一场看完还不过瘾,又去下一个放映地接着看,乐此不疲。之所以不知疲倦三番五次的跟着看,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被扮演杨子荣的童祥苓(那时的人们只习惯说演杨子荣的人)那精湛的演技和高大的形象与凛然的正气所吸引,在人们的眼里,屏幕上的演员就是杨子荣,就是真正的杨子荣。
七十年代左右的我们,还是半大小孩子,有的在上小学,有的还光着屁股满村子玩耍。大家最喜欢玩耍的主要方式,就是模仿《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和《活捉座山雕》中的场景,最喜欢扮演的人物,就是杨子荣。我们用木棍自制刀枪长矛等道具,用装过化肥的塑料袋,绑在身上当做披风。当时,大家争相扮演的角色就是杨子荣,谁也不愿意去装扮那个阴险歹毒,相貌丑陋的座山雕。有时,为了争抢扮演杨子荣而争的面红耳赤,互不相让。于是就规定,要扮演杨子荣,首先得像演杨子荣的人那样,会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这段唱词,然后手拿一节树枝当做马鞭,模仿银幕上杨子荣的动作,一边挥动马鞭一边唱,谁也不得马虎敷衍。谁要是嬉皮笑脸不认真,或者动作不到位,立马就会被取消资格换上别人。
英雄形象伴随人生,童真童趣无处不在。七十年代前后西北地区的冬季,气候湿冷,隔三见二,大雪纷飞,漫山遍野,冰天雪地,脚底下的积雪,有时会漫过腿肚子。这个时候,虽然没有林海,但一眼望不到头的雪地就是我们这里最真实的雪原,是我们模仿杨子荣打虎上山的最佳季节和最好场景。
无论是在上下学的途中,还是去山里砍柴干活,或者是吃完晚饭的闲余时间,几个小孩凑在一起,总会不失时机找出一段时间,意趣盎然地演上一会杨子荣,唱几句“小常宝”、“共产党员最听党召唤”和“穿林海”等唱段,直到有人提醒时光已过,才意犹未尽地开始其他的事情。
光阴如梭,白驹过隙,短暂的人生一晃而过。我们这些当初的垂髫少年,聆听着童老先生昂扬顿挫的优美唱段,伴随着童老先生的精彩演艺,一路走来,也已步入古稀。今又惊闻童老先生正寝仙逝,驾鹤西去,不能不使我们这些受益于他精彩艺术渲染的忠实观众,心续怅然,恍然若失。但自然法则是无法抗拒的,人间痛别“杨子荣”,世上再无童祥苓。先生虽去,余音仍在;巨星陨落,笑貌犹存。童老先生精湛的表演艺术,已经深深地浸入每一个喜爱他的人的骨髓;他光辉正气的舞台形象和清正雄浑的演唱功底,是留在京剧艺术界永不消退的一道彩虹,也是他的忠实观众赖以纪念他的最好依托。
打开手机屏,一幕幕杨子荣浩然正气的光辉形象展现在眼前,一段段逾听逾淳,震耳弭新的经典唱段余音绕梁,使人如醉如痴。
童祥苓先生并没有离去,他仍一如既往地为热爱他的忠实观众奉献精典,倾情演唱。他的形象,他的声音,永远在观众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