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陈绪彬,男,青岛祝兹侯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祝兹陶瓷制作技艺西海岸新区代表性传承人。2023年12月,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文创商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首届会长。青岛西海岸新区人大代表。

陈绪彬在展示陶艺作品
〔采访时间〕2024年12月13日
〔采访地点〕祝兹文化展览馆
我(采访人,下同):陈总,介绍一下您的简历好吗?
陈(陈绪彬,下同):我叫陈绪彬,祖籍山东汶上县,生于吉林省白山市,1972年11月生人,现居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大学文化程度。
我:您创业的主要阵地在六汪镇。您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六汪镇概况吗?
陈:六汪镇位于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西北部,过去有75个行政村,2020年,镇域行政村调整,设13个行政村,辖75个自然村,常住人口5万人,与诸城市、胶州市毗邻,总面积182.2平方公里。341国道和省道黄大路纵横全境。两条纵向丘陵带把全境分成东、中、西三部分,中部较平坦,东、西部为丘陵,南部为山地。流经几个县市的胶河,就发源于六汪镇域的孙家沟村。铁橛山上的“铁橛悬泉”和胶河畔的“胶河澄月”是著名的“古胶州八景”中的两景。土壤大多为棕壤(小部分为砂姜黑土),动植物资源丰富。这里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一月平均气温-2.6℃,八月平均气温26℃。全年无霜期200天,平均年降水量750毫米。

六汪镇域铁橛山风光
我:您是一名企业家,介绍一下您创办的企业好吗?
陈:2018年,我创立青岛祝兹侯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位于六汪镇,在龙庵等村流转土地1000多亩,建设了祝兹生态农业产业园。这个产业园与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合作,培育出数个抗倒伏高产优质旱稻品种。投资龙庵村建设青岛祝兹陶艺民俗文化村,利用村中闲置的民居,经过聘请专家改造处理,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元素,建成2个陶瓷馆、2个民俗馆、1个陶窑体验馆和1个村史馆。在柏乡三村建设的祝兹文化展览馆(祝兹陶瓷工坊),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陈列与祝兹汉文化和陶瓷文化相关的珍贵展品300余件,通过文化振兴带动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助力六汪镇党委政府建设了青岛市级祝兹田园综合体。
龙庵村入村处的标识
我:大家知道,您还是一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请您介绍一下您传承非遗项目的情况。
陈:2023年,祝兹陶瓷制作技艺入选西海岸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被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有关部门认定为祝兹陶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我:作为一项非遗技艺,祝兹陶瓷的历史渊源是怎样的呢?
陈:祝兹是西汉侯国的名称,属琅琊郡,其位置在现在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西部。据史书记载,西汉时共分封过两任祝兹侯。汉高后(吕雉)八年(公元前180年)五月,吕荣被封祝兹侯。这是第一任祝兹侯。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刘延年被封祝兹侯。这是第二任祝兹侯,他是胶东康王刘寄之子,任职五年。《史记·王子侯者年号表》:“祝兹侯,延”。据考证,祝兹侯为县侯,祝兹侯国管辖现西海岸新区大部分区域,都城祝兹城为当时侯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水经注》载:“胶水经祝兹县,故城是也”;《山东通志·疆域志·古迹》载:“祝兹故城在州(胶州)西南柏乡集”;民国《增修胶志·历代城池建置图》标注的位置亦在六汪镇柏乡、龙庵一域。此处历史上曾出土过不少文物,多为陶器,有完整的陶鼎、陶罐、陶匜、陶盆等,经鉴定均系汉代遗物。直到20世纪70-80年代,在六汪镇的龙庵、灰沟等村还有古陶窑烧制陶器出土。因此,2000多年前的祝兹古陶制作,主要分布在祝兹古城周边区域,即现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一带。
祝兹文化展览馆(祝兹陶瓷制作工坊)
我:祝兹陶瓷制作的技艺流程有哪些呢?
陈:祝兹陶瓷制作技艺流程,细分的话,有几十道工序,主要的,有以下八大工序:
一、采土,采挖适合烧制陶瓷的陶土,多选在未耕种过的岩土层或黄粘土,并将采挖后的陶土研磨、淘洗、过滤,将沉淀后的陶土收集备用;二、练泥,将制备好的陶土不断锤打、拉伸,充分排除其中包含的气泡,多次练泥后的陶土可用于陶瓷制作;三、拉坯,根据设计方案将陶土拉制成所需要的器型;四、修坯,根据需求将拉好的陶坯进行修整,以消除其缺陷;五、晒坯,将修整好的陶坯阴干晾晒,不可直接在阳光下暴晒;六、素烧,将晾晒好的陶坯进行素坯烧制,根据需求,烧制温度在600-800度,素烧后的素坯要二次修坯;七、画陶(施釉),根据设计需求在修整后的素坯上绘画或施釉;八、烧窑,将画陶(施釉)后的素坯晾干后进行烧制,因釉彩不同烧制温度大多在1260-1390度。
以上只是概述了八个环节,具体实施起来,还有许多需要掌握的要领。制陶人往往需要对祝兹古陶瓷有深入地研究,并有若干年的实践经验,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创作出完美的陶器。

祝兹陶瓷
我:据我了解,近些年,您获得了不少的荣誉称号。主要都有哪些呢?
陈:这些年,是获得了许多的荣誉,这是党和政府对我的鼓励和鞭策。这些称号,从内容上说,有乡村振兴的,有“非遗”传承的。例如,西海岸新区授予我“西海岸新区传统技艺人才”“西海岸新区乡村振兴公益之星”“西海岸新区最美新区人”和“西海岸新区最美乡村筑梦人”等称号,2023年青岛市授予我“青岛市返乡入乡创业带头人”,2024年11月,我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齐鲁乡村之星”称号。
在“非遗”传承领域,2022年,祝兹文化陶瓷入选青岛西海岸新区十大“文创好礼”;2023年在国家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印迹乡村设计大赛”中,祝兹文化陶瓷作品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这是山东省参赛作品的最好成绩;同年“祝兹文化陶瓷项目”获评山东省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2024年2月,在山东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共有文化家园”主题文创作品评选中,我和李洪文等人一起创作的作品《祝兹文化陶瓷》获优秀奖;2024年5月,依托“非遗”项目祝兹陶瓷制作技艺的创作工坊被青岛西海岸新区评定为“非遗工坊”,同年“祝兹汉瓿礼盒”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
我:祝兹陶瓷有什么特色呢?
陈:祝兹古陶瓷经历了古陶(原始瓷)—现代陶瓷的演变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现在祝兹陶瓷古朴大气、端庄秀美的独特艺术风格,堪称是古代技艺与现代元素的完美结合。除设在展览馆的“非遗工坊”外,从2019年开始,我们的团队就在龙庵村建设柴窑、汽窑和电窑等多体系烧制技艺,引导和培训周边村民参与祝兹陶瓷制作,祝兹陶瓷技艺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完善。现在,到祝兹非遗陶瓷工坊和祝兹陶艺民俗文化村(龙庵村)来体验制作祝兹陶器技艺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我真诚欢迎大家光临!

《人民日报》对祝兹陶瓷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