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琦高
童年趣事(5):窑红薯, 送窑鬼
每年的秋末冬初,秋风渐退,霜冻欲来,人微感寒意。这正是南方红薯的收获季节,也是我们小时候窑红薯的最佳时机。(注:窑红薯,即挖窑烘烤红薯之意,这里的“窑”字,名词用如动词)
每当此时,家家户户,为了避免长在地里的红薯遭霜冻雪打(因为霜雪打过的红薯是煮不熟的),都急于把自己自留地里的红薯收回家冬日储藏。但又要忙着干大集体的活,只有等集体工收工了,才可以去收自己的红薯,而家长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收上最多的红薯,往往都安排自己孩子放学后,带上镰刀去自己地里先把红薯藤割掉,等待家长收工后来挖红薯。
收割红薯藤这份工作是我们男孩子非常乐意干的,只要讲是去割红薯䕨,没有那个不高兴,因为完成这份工作后,还有一个更吸引我们的嬉戏一一窑红薯。
红薯䕨割完以后等待家长来挖红薯的时间,就是我们用来窑红薯的时候了。窑红薯程序是:.一、选窑址;二、拣磊窑的泥块;三、拾柴火;四、烧窑;五、选红薯,焖红薯;六、送窑鬼。
首先选窑址,一般把挖窑的地址选在较平坦而上下分明处,便于窑的搭建和窑孔的磊设。然后挑选泥块磊设窑身,一般由年纪稍大一点的来完成。然后一部分人去拾柴火,主要是到周边收拾那些干枯的木桠枝条。再等磊窑完成后,就是烧窑了。此时,除一人在这里送柴烧火之外,各人回到自己的地里挖优质的红薯拿来放进窑内焖焗(或称烤煨)。
接下来,让我向大家科谱一下红薯家族并介绍宜窑煨口味最佳的优质红薯。当时,虽然红薯品种不多,但凭我们口感,也有优劣之分。所谓优是指那些红皮的花心薯,它的藤蔓和叶都是紫色的,薯块质地硬,但煮熟或窑熟后吃,又粉又香带甜味,是红薯家旅中最好吃的一种。其次是一种红皮的黄心薯,其藤蔓和叶子都青绿色,薯块质地稍软,糖分较高,煮熟了吃,又糯又甜。第三种叫甜薯,藤蔓细长,叶小而薄,皮薄而红,肉质白,质地和甜度和荸荠媲美。一般用来生吃。最后一种叫白薯,藤蔓一般,薯皮白肉亦白,生吃熟吃,口感都很差。
我们拿来窑的一般都是第一种红薯,如果谁拿了其它品质的红薯来窑焗,就是对窑鬼不敬,惹窑鬼生气,使红薯夹生,窑不熟。因此,大家约定俗成,此人就被罚到江边或湖边送窑鬼,给窑鬼赔不是。那怎样向窑鬼赔不是并送窑鬼呢?那些年纪长一点的是这样教我们的,拿几枚石头,几块火炭,去到江湖岸边,把石头和火炭放到水里,口里要不断地默念“火炭沉,石头浮”,直到看见火炭沉下水底,石头浮上水面就回来,才允许一起吃煨熟的红薯。
可是被罚去送窑鬼的小伙伴,在岸边不知道念了百遍千遍,这火炭就是沉不下去,石头浮不起来。最后只好灰溜溜地跑回来,一看傻眼了,红薯都被大家差不多吃完了,只剩下一两个小小的……
原来,这只不过是一场大孩子们的恶作剧。火炭那能沉得落水底,石头那能浮得上水面?这一切,不过是大孩子们以智慧戏弄小孩子。
但被罚者回家告诉家长,家长却不以为然,反怪他儿子不开动脑筋。问其详,说,拿一张从笋长成竹的竹杆里剥下的笋壳,把石头放在笋壳上,让石头乘上“小船”,再用潮湿的泥巴把火炭裹起来,放到水里,不就得了吗,窑鬼不就送好了吗?
哦!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