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橄榄树〔广州〕
这几天,岭南大地画展不断,各种题材艺术展览、艺术研讨会此起彼伏。由市美协、天河区等主办的《榴香满园、福满人间》画展就是其中之一,六十多位画家画了他们心中的石榴国画参展。每幅风格各异,将石榴表现得琳璃尽致,颇有新意。
我徘徊在这石榴园里,欣赏着每一幅画,石榴之美,晶莹剔透,如火之的艳丽,如美人之温柔。它给人最好的感觉就是吉祥和瑞,百子千孙,繁荣昌盛,满园福祉。这正是我们百姓祈求的。
中国画以水墨作为筋骨,让墨分五彩。五个色阶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去烘托主体。墨色让人感受传统画独特的美,感受到其丰富的内涵。当我看到一些笔精墨妙的作品时,我会怦然心动。我想,如果浓淡干湿使用得当,让焦墨去领军。传统加新意,画出来的作品,肯定是一流的。
古代文人被石榴树美丽的形态所吸引,流传后世很多高雅的诗句。比如:王安石先生的“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韩愈的“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还有杜牧的“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真是大胆夸张到极致,却能动人心弦。
看到这么多画石榴的作品,让我想我记忆中的石榴。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未,曾嵘先生携我探望岭南画派大师、他的师父黎葛民先生的夫人,当时大师已经仙逝,师母热情接待了我们,记得他门前的小园子里种植着一株石榴树。有碗口般粗,枝繁叶茂,疏密有致,树上结着二个大石榴。有少许淸香。看到我,师母很开心,她满脸笑容,与我聊天。她从一个精美的铁盒取出一颗高级糖果送给我食,告诉我糖是刚从香港帶回来的。是本地的希缺品。从此师母的笑容、糖的甜味、石榴的清香,便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当代的青年人淡于结婚生子,有着他们的隐衷,政府鼓励多生多育,也有其道理。其中有幅作品画了一树石榴和数个孩子在玩耍,有一种和谐的喜庆,我觉得他画得好,有童心雅趣,题为百子图。如果响应号召,取名为“榴百子,人如是”。榴与留谐音相关,这种联想超出了寓意,简直是弹着弦外之音了。哈哈😄😄
2024.12.27于松风斋
橄榄树(Emma),原名罗少珍广州业余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纽约艺术学院进修,系北美华文作家协会会会员,广州越秀美协会员。出版有个人诗集《半窗花雨》《雁影秋声》编著诗集《流丹韵赋》,创作了一批油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