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兄弟陈圣田
美.卡·哈西(陈克群作)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中国唐代大诗人王勃的传神诗句,它最是在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原是斯里兰卡人哈西(在中国获得博士身份后,现入美国籍,为美国公民),2018年来青岛中国海洋大学读博,虽则得到中国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但由于故乡系斯里兰卡农家,父母年老体弱多病,时需我要拿出钱款补贴家用,这使我在中国的读书生活,还是遭到了相当的困顿。没法的小法,我在中国青岛发出了业余教授英语的家教。有中国青岛大学的同龄人陈圣田,热情地把我请去他家,凑空教授其小女儿英语课。时间稍长,陈圣田知道了我的家景,除了付给工资以外,他常常使我无功受碌,额外赠送我许多钱款,说是除资助我学业外,多余的钱就寄回家,帮我父母治病养身之用。
我一再表示:“除工资外给我的帮助,就算是借了您的款,待我工作了以后就还你。”
陈圣田微微笑道:“知道吗?因你父母般关爱我女儿的学业,因你循循善诱睿智地开启我女儿的灵性(自受哈西教育后学习成绩斐然),我已暗暗地认你做了兄弟,我女儿亦暗暗的视您为父亲,笫二个父亲哟。我是兄,你是弟,在我们中国,弟弟用哥哥的钱是不用还的,父母给儿女的钱更是不用还的。中国的传统理念是:‘爱我老以及人之老,爱我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圣人孟轲的教导。我女儿你哺育有份,你父母我帮其治病亦有份。”哈西默默地听后,没有再强调什么,两眼泊泊的泪水,就像青岛的大海一样浩荡。就这样,我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的就多了一个中国兄弟。从此,我称陈圣田之父为父,称陈圣田之母为母,认陈圣田之女为女儿。
现,我已是一位美国公民,在美国纽约一所大学里任教授,收入颇丰。我寄一份钱归还我兄陈圣田,就说:“这一份钱是孝父亲。”他不好推脱。又寄一分钱去,就说:“这一份钱是养母亲。”他又不好推脱。再赠一份钱去,就说:“这一份钱是供我女儿上学。”他还是不好推脱。我在与异国兄弟友好的互动中,打心眼里深深感到:友即夜明珠,谊是大海曙,好朋象太阳,灵光仁慧出。
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虽不同,中美两国的大义却时时相通,比如二战时美国毫不犹豫的,帮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为中国人民流血牺牲;中美两国人民的肤色囗音不同,但中美两国人民的恩义可以亲如一家。
人生贵相知,不在金与钱。两心若相亲,义在结金兰。两国铸太和,相互师与范。我为我在中国有一位好兄长而自豪,我为我在中国有一位好女儿而骄傲。兄长陈圣田也应该为,有一位先是斯里关卡人,后为美国公民的好弟弟而欣慰吧。
作者简介:
陈克群,青岛市作协会员、国学会员,《作家天地》杂志社记者,北京国际中医研究院客座教授,《文学与艺术》副主编,《世界诗人》副主编、《中华精英文化》副总编,《中国文学》副总编,获毛泽东文学奖,笫三届孔子文学奖等,省级以上文学大奖五十余次,近获华山杯首届诗歌节一等奖,2024华夏文艺奖,文化节排行榜笫一名,长江文学奖擂台赛冠军。被世界诗人大会授予亚洲十大诗人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