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灯影戏
作者/惠武
灯影戏,也叫皮影戏或影子戏,在我国是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地域传播的一种曲艺表演形式是舞台戏的浓缩版。灯影戏是由兽皮(主要是牛皮或猪皮等)制成的具有表演灵活、轻巧便携,活动自如等特点的人物或动物与器具的镂刻模形(皮偶),利用灯光投影,在亮子(一种约为方方一到两米左右白色透明的幕布,有的地方称它为幛子)后面进行表演,以达到表演逼真和轮廓清晰的艺术展示。
据史料记载,灯影戏在我国起源于西汉时期,兴于唐朝又盛于清代,元朝时期传入西亚和欧洲。可以说,灯影的兴起和输出,对后来世界电影业的兴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难怪被世界电影历史学家认定为电影发明的先导。灯影,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灯影戏的演出,首先要根据灯影戏演唱的地域所流行的传统曲目,来准备灯影道具和操演人员。就是说,所处的地域主要流行的曲艺有哪些,根据曲艺内容表现的人物和情节,来准备演出所需用的皮影种类(戏曲人物或动物与器具的镂刻造型)。一般的情况下,演唱灯影的人员组成大约有五六个人就足够了。这五六个人既有严谨的分工,又有紧密的协作和递补。一个人负责挑线(操纵画面人物动作造型),板胡二胡各一人,司鼓唢呐罗钹梆子等各一人,另外,如有闲余的人,负责后勤打杂,也可以为挑线的人按照剧情人物依次出场的顺序,准备需要出场的人物皮影。要演一本戏,生旦净丑,吹拉弹唱,这几个人要样样精通。挑线的,司鼓的和拉板胡二胡的人,一边操纵、配乐,一边按照出场人物的剧情,依照戏词说唱道白。观众们看到的是亮子后灯光影照在幕布上面皮影的真实轮廓,听到的则是配乐人或挑线人的唱词和道白。
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农村人很少看到电影。全公社只有一台电影放映机,要在本公社内的几十个生产队巡回放映,没有几十天或一两个月的时间,是轮不到的。所以,在漫长的冬季农闲时节,外地的灯影戏来村里演出很受欢迎,很是吃香。有灯影戏,就是农民们唯一能消遣的方式了。灯影戏来到村里后,队长忙前忙后,又是派人清理打扫演出场所的卫生,生火取暖,又是给演灯影戏的人安排吃饭和住处,还有专门伺候演戏的人。待一切都准备停当,演灯影戏的人才挺着吃的圆鼓鼓的肚子,打着饱嗝,一边摸摸油腻腻的嘴,一边才慢悠悠地迈着八字步去演出的地点。
那时演灯影戏,因为冬季比较冷的缘故,一般都是以保暖性能好的窑洞或房屋内进行。灯影戏的演出,首先在窑洞的中间支好一张桌子,以区分演出和观看者的区域。桌子前面大块空地就是供看戏的人坐的地方,桌子后面隔出来的一方空间,就是演戏人的演出场所。桌子摆好后,以亮子下沿紧贴桌面挂好用来投影的亮子,亮子的后上方挂上一盏汽灯(那时没有电灯),以提供灯影戏表演投射的光源。
演灯影戏的人进入演出场所后,负责挑线的人根据今天要演出的戏剧内容,从箱子里拿出相匹配的皮影摆放在手边的架子上。其他的人则根据自己的差事,迅速摆放好罗鼓钹架,拉胡琴的人拿出板胡和二胡,坐在杌子上架起二郎腿,又是调整胡弦的张紧度,又是给胡杆根部烧滴黄香(也叫松香,滴黄香是为了确保胡琴的音质)。各种调试准备停当,迅速就位,在一阵紧似一阵乒哩乓啷像在铁锅里倒豌豆似的抱鼓声中,随着一声清脆悠扬的唢呐调,演出就正式开始。这时,只见挑线的人坐在桌子后面,一声“噢哌!”的长腔调,第一个出场的皮影,在他手中挑线杆的操纵下,粉墨登场。接下来,各种角色陆续出场,不同配音依次说唱,整个戏剧,正式开场。
这就是灯影戏的演出过程。
我们陇东地区的灯影戏,主要是以秦腔演唱为主,当然,也有眉户剧和碗碗腔等。演唱的剧目,取决于演灯影戏的这几个人能否唱完全本戏,如果能唱完,就从头至尾唱一本戏。如果他们拿不下来一本戏,则就唱几个折子戏(只唱一本戏里的一段戏叫作折子戏)。
灯影戏,在那时的农村来说,是很受农民喜爱的娱乐形式。一个生产队唱灯影戏,不仅本队的社员扶老携幼,提着小板凳围在亮子前观看,就是邻近生产队的社员,听到隔壁生产队在唱灯影戏,吃完晚饭筷子一撂,也会三五成群地去这个队里看灯影。
灯影戏,同样是我们小时候唯一开眼界,寻乐趣的最好时机。每年的冬季,只要队里来了唱灯影戏的,最张狂的就是我们这些七八岁十来岁的小孩子。冰天雪地大家都不知道冷,围在演灯影戏的窑洞那里,碍手碍脚的看大人们在那里支桌子,挂亮子,打扫卫生。乐颠颠地替大人们跑腿打杂,就连回家吃饭的大事都忘记了。
那些锣鼓家什一响,就像听到了冲锋号一样,毫无顾忌地跑出家门,径直跑到窑洞里,抢占最佳位置。而演出开始后,尽管亮子上皮影人物在挑线人的手里反复变幻的操纵下,就像真人似的左腾右跳,念唱做打;皮影的色彩在汽灯的照射下,五颜六色,鲜艳夺目,却也丝毫吸引不住孩子们充满好奇又不安分地心情,总是想方设法地挤在挂亮子的桌子旁,扯长脖子把头伸进亮子侧面,看挑线的人在咋挑线,看敲锣打鼓的人和拉胡琴的人在怎么打鼓拉胡琴,推搡的桌子左右晃悠。直到队长板着面孔吼道“把他这些碎大(这个地方骂人的话)!不好好蹲着前头看戏,旋在这里有啥好眣的呢?快走开!”才一个个缩起脖子溜到亮子前面老老实实的看戏了。
灯影戏离开我们的生活已近四十多年了,当初那些因为演灯影戏而欣喜忘形的垂髫孩童都一个个成为古稀之人,曾经风靡神州大地数千年,陪伴了数千年的人度过了一个个难忘时光的灯影戏,也成了一件挂在人们记忆中的非遗物件。当如今的人们坐在电影院里或在电视机前观看影视剧的时候,可否记得,曾经的灯影戏,在逝去的岁月里,带给人们多少欢乐与喜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