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 记
终于整理好了从 2018年到现在零零星星所写的部分拙作和最近补写的一些稿子,将要出印成册,且命名为《岁月留痕》,期盼着文集能够有机会早日和文友、家人、亲人们见面,为此深感欣慰。
我是一个出生在黑暗中的人,命运多舛,即使心向阳光,却无法走出黑暗的辖区。写作、并非诗情画意,只是能让我找一个心灵栖息之地,倾听自己的声音。从小喜欢读书,更喜欢把身边的人和事用文字记录下来,作为生活的欢愉和对于未来美好理想的憧憬,可是只上完了初中就辍学回家了。失去母亲、诸事的不顺,软弱无能的我除了哭鼻子,唯一安慰自己的方式就是用文字记录痛苦,聊以自慰。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它有窄处,也有宽处。2017 年丈夫意外去世,紧跟着自己查出癌症,那种无奈一般人是不会明白也无法承受的。身边一些认识我的老师写诗鼓励我,让我慢慢的坚强起来。辛苦半辈子的我也终于可以停下忙碌的脚步胡写乱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把自己经历的悲痛、坎坷和父母、身边的人一篇篇的写了出来,发在网络平台上,认识了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得到了更多人的鼓励,孤单寂寞的我身心不再疲惫,忘记了烦恼,幻想着好好活着。
我真的就是那个走不出黑暗的人。本来癌症治疗五年后心存侥幸心理的我,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健康人了,可咳嗽、胸闷等各种不祥症状促使我再去医院复查。这一复查一下子浇灭了我所有的热情和希望,当再次确诊癌细胞复发,我真的疯了。我还有好多事情没做、儿子还没有成家,更不想走后,儿女成了孤儿。心有千千结,可现实是那么的残酷无情。
抗癌路上的我,仿佛就像天空的流星一样,不知道那天就会消失在茫茫的天际。静下心来,首先想把自己的作品整理成书,留给大家。不管怎样,看着这些曾经伴随过自己和记录以往行踪影迹的文字,尽管有些很清浅,但敝帚自珍,心情十分愉悦,对于其中的每一篇文章来说,不过是一时所见所感而已,但这是我艰难困苦时,曾经帮助过我的同学、亲人、朋友等,在黑暗中送给我的一束束温馨的曙光。我用文字记载整理成册留给大家,也是我对大家的礼物。可这要一大批费用,几次犹豫不决,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几位老师的时候,他们都鼎力支持。尤其是高自刚老师、张士勤老师、杜万鹏老师、李建琪老师、王晓老师、段怀勇老师,鼓励我好好治病,他们尽力帮助我完成这份心愿早日出书。于是我边化疗和疾病做斗争,边补写稿子。心中想写的人太多,可化疗太痛苦了,白细胞低的厉害,只能草草写了几篇,一些没精力写的好多人和事只能默默的记在心里……
有些我经历的事情,也牵扯到了一部分人,本来一直说话直来直去,写作也是记录个人心情,实话实说,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表达出来而已,也希望理解。
我水平有限,因为治疗的痛苦和疾病的折磨,文章中难免有很多的不足和缺憾未修改,敬请见谅。再次感谢帮助我出书的老师,感谢帮过我的朋友、亲人。
感谢高自刚老师、李建琪老师百忙之中为此集做序。看到李建琦老师发来他写的序时,我惊呆了,也真的被他的实诚感动的语无伦次。足足写了十几页,几十首诗歌和散文看起来读了很多遍……他每天那么忙,还那么费心费神的给我写序,感激之情悠然而生。高自刚老师百忙之中帮我写序,还一次次帮着整理作品,并且进行分类,几个晚上忙到通宵。也感谢姬文海老师白天给学生们上课,晚上灯下给我画像,更感谢段怀勇老师千方百计尽能力减少出书费用……没有他们,我的这一愿望可能这辈子无法实现。他们的鼓励将成为我继续抗癌和活着的动力。
当我刚落笔的时候,突然却莫名的失落和伤感,想起了崔护的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好好活着吧朋友们,去履行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享受上帝赐予我们的幸福,去忍受生活现实带给我们的苦难、无聊和平庸。
二零二三年五月
作者:马芸,生在北方的憨厚女子,初中文化,直率、真实、书香门第。幼受父亲熏陶,喜看书,爱诗文。喜欢一切接地气的人和事,喜欢从平常的日子中寻找灵感,在困惑中用文字安慰生活的无助。其诗歌、散文作品发表于《祁连文学杂志》《定远文学》《庆阳人在他乡》《西宁头条》《都市头条》《陇东报》《陇东打工文学》《陌上草根》《镇原百姓圈》等文学刊物和网络媒体。诗歌作品被选入《梦月诗潮·当代爱情诗选集》《高处风景低处诗》。

编辑制作:包焕新,甘肃镇原人,笔名惠风、忞齐斋主、陋室斋主,网名黄山塬畔人,曾任广播电视台主编,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电话:13884122919(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32771896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