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辞旧岁,书香迎新年。1月18日,第三届“读经典 写笔记——我的读书故事征文大赛”颁奖典礼在广州市南沙区图书馆隆重举行。该项活动由广东省出版集团指导,广东省文化学会、中共广州市南沙区委宣传部、羊城晚报社、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广东视窗、广州图书馆、广州市南沙区图书馆共同主办。广州市南沙区全民阅读联合会、广东省文化学会演讲与口才专业委员会、广东省文化学会乡村振兴研究院、何媒工作室协办。中国晚报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周建平博士作《让阅读更有深度》的演讲。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济济一堂,相约“经典”,隆重举行第三届“读经典,写笔记——我的读书故事征文大赛”颁奖典礼。谨此,我代表广东省文化学会,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对获奖作者表示由衷祝贺!对资助这次读书活动的刘国华先生、刘慧女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深谢意!借此机会,谈三点感想。
一、“经典阅读”,恰逢其时。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书,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
2023年,我国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为81.9%。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伴随着琅琅书声,第30个世界读书日的即将到来。从城市图书馆到农家书屋,从氤氲着墨香的实体书到触手可及的电子书……人们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感受读书的力量。
全民阅读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日渐浓厚。
提倡读经典,无疑是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重要体现!
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经典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
经典似酒,储藏越久则越加醇厚;经典如泉,不断诠解但意犹未尽;经典如日,总能给人灵感、激情与希望!
人生苦短,书海茫茫。如何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如何在有限时间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
牛顿名言:“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一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的肩膀”,就是那些记录前人成就经验的经典书籍。
二、读书故事,精彩纷呈。
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经典、写笔记”活动开展以来,东西南北、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八面来风,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己经成功举办三届,成为广东读书活动的响亮品牌。
名家分享醍醐灌顶。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刘斯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条路》,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岗,《我的“三本书主义”》,美国耶鲁大学高级讲师苏炜,《改变我命运的龙泉宝剑是什么?》等,这类稿件,厚积深厚、高屋建瓴,见解独特,颇有.启发。
读者故事感人心靡。获奖作品《读书记》《一张残缺的<语文报>》《<辞海>:一本难忘的书》《书⾹润泽童年》,讲述阅读生活,叙述自己的读书故事,刻骨铭心的记忆,抒发读书情结与人生思考。
读书随笔真情实感。读者阅读范围涉及古今中外。涵盖了文学、历史和哲学、自然科学经典名著。从诸子百家到四书五经,从唐宋诗词到明清小说;鲁郭茅巴老曹、红色经典、现当代佳作,世界文史典籍等。大量的读书笔记,阅读感悟,精神升华,真知灼见,展现全民阅读的生动画面和经典书籍的魅力与价值。
三、深度阅读,书香南沙。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第三届读书活动收到5000多封来稿,经过专家委员会评选出110篇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6名(成人组、中学生组、小学生组各2名);二等奖9名(成人组、中学生组、小学生组各3名)、三等奖15名(成人组、中学生组、小学生组各5名),优秀奖80名。这些优秀作品,展现了全民阅读活动的新面貌、新水平。
本次大赛,南沙区共有7名读者获奖,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在某种程度上彰显南沙深度阅读的水平与潜力。成绩骄人,可喜可贺!
《广东省2023年全民阅读指数报告》显示,广东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 94.89%,领先全国。
文化是民族的魂、民族的根!读书,是一个民族复兴与发展,最为基础和关键的力量。
近年来,南沙区着力推进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通过拓展阅读阵地、跨界合作、开展丰富活动等多种举措,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擦亮“书香南沙”品牌。“读经典,写笔记——我的读书故事征文大赛”,对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积极作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腹有诗书气自华!”
谢谢大家!(记者 何金德 摄影 朱晋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