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化雪老诗
诵读:许丽华 张春龙 刘禹玲
音乐合成:江丽芳 编辑:杨建松
项德芬(1907—1935年),女。祖籍江夏舒安乡响水桥项湾,她本人却出生在武昌涵三宫,是著名共产党人项英(原名项德隆)之妹[1],也是武汉地区早期的工运干部。
1921年,项德隆用当年应考的经验,辅导比自己小9岁的妹妹德芬,居然让她也顺利通过招工考试,进附近的纱厂当了一名挡车工。

同年11月21日,陇海铁路工人进行2天的罢工取得胜利后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几天后,平汉铁路的工人也纷纷要求组织起来,江岸铁路机车厂的工人更是要求共产党 “劳工组合书记武汉分部”派人去领导他们与资本家作斗争。党支部书记包惠僧很是高兴,立即和李汉俊、陈潭秋等人商量,挑选了一位愿意投身工运的青年项德隆前往。没想到仅仅三个月,项德隆就把工人俱乐部给办了起来,并于翌年1月22日在老君庙举行成立大会。开会时不仅有汉口租界人力车夫工会、武昌徐家棚段的来人,就连河南郑州、信阳、驻马店等火车站也派代表前来祝贺,法国的洋厂长杜拉克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当哥哥把这些讲给妹妹听时,德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这位从小就佩服哥哥的少女,认定哥哥的所作所为是自己应该效仿的,所以她也积极投身当时的工人运动,还成了工厂工会的女工委员,且在1926年底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中共中央迁到了武汉,这期间一位帅气且干劲十足的青年因工作需要常与项英打交道,不巧被项德芬邂逅了。他就是余昌生。
余昌生,本名陈学西(1904—1934),浙江临海古城街人。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复旦大学,1922年转入上海南洋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五卅”运动爆发时,他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反帝游行,上街演讲,散发传单,鼓动工人、市民起来推翻军阀统治、打倒帝国主义。学校放暑假后,他曾与林炯等回家组建了革命团体“乙丑读书社”,把从上海带来的《向导》、《共产主义ABC》等进步书刊布置在图书室里,在社员、学生中传播马克思主义。1926年,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党中央迁到武汉时,余昌生也到了武汉。
1928年夏,余昌生参加了以苏兆征为团长的中国红色职工工会代表团,出席在苏联召开的第三国际会议。后来还当选为中共六大代表,同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任大会秘书处记录科记录员,负责大会及各委员会的会议记录与整理[2]。回国后,余昌生赴上海,曾任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向忠发的秘书和中央交通局局长,不幸的是在进入静安寺路酱油店总工会秘密联系站时被捕,后经组织多次营救后才获释。
就在这时,项德芬跟着哥哥来到了上海,经母亲同意,她在哥哥的帮助下与余昌生步入了婚姻殿堂。
1932年3月底,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余昌生、项德芬夫妇跟随时任中共中央直属支部书记的邓颖超进入中央苏区,项德芬被安排在中央直属机关当了译电员,而余长生在中央秘书处做文书,不久后被任命为中央政治局秘书科科长。
朝气蓬勃的小夫妻俩为苏维埃政府做了许多工作,他们不仅同中央机关的干部一道发起了勤俭节约、反贪污反浪费的活动,还深入各村寨,动员群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因为成绩突出,项德芬多次得到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何叔衡同志的表扬,何部长称她“积极肯干、有见识”,“心里有大局”,是一位“了不起的女将”。

1934年秋,中央苏区为了打破蒋介石越来越紧的“围剿”,特派他携款赴上海苏联领事馆,接洽采购军用物质宜,可就在准备经广东汕头转运中央苏区时,遭到敌人重兵袭击,余昌生与随行人员全部壮烈牺牲。
项德芬没有因为丈夫牺牲而吓倒,她向何叔衡部长表示,自己会继续坚定地跟党走,做一位名副其实的“革命女将”。
主力红军长征后,项德芬被留在苏区打游击。
1935年春,项德芬所在的游击队在安治乡大塘村被敌人发现了,游击队怎么都冲不出去,只能在深山里打转。残暴的敌人白天搜山,疯狂扫射;晚上四下放火,一烧就是几天几夜,就在这残酷的围剿中,这支不大的游击队被打散了,项德芬也因此失踪,直到几十年后都没有消息 [2]。

整个游击队只有张桂清一人侥幸活了下来,她记得项德芬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如果能活,就接着干;如果死了,也要为共产主义!”

项德芬就是这样一个把一生献给党的革命女将,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作者:化雪老诗,中学教师,江夏文化学人。

诵读:许丽华,江夏区妇联执委,江夏经济开发区大桥社区两委委员、妇联主席。

诵读:张春龙,江夏区文化路中学学工处副主任、体育教研组长,多次被评为区“优秀教练员”。

诵读:刘禹玲,江夏区文化路中学七(1)班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类活动,在江夏区诵读活动中获二等奖。

音频合成:江丽芳,江夏区文化路中学七年级年级长,优秀教师,江夏区百优班主任,区“新长征突击手”,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都市头条》认证编辑,铁马豪歌平台三年阅读已逾一亿八千多万。
图片采自网络


主办单位:江夏区文化路中学
支持单位:江夏区妇联
省朗协语言研究与实践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