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广东省老子文化学会、“智华太极武道研修团”成员,以及部分文化人士、作家共30多人共30多人,一起到番禺大岭村和赤松宫游访、采风、健身,练太极拳。在赤松宫大家受到赤松宫负责人叶广彬道长的热情接待,一起品茶论道,研学悟道。
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林伟健教授向赤松宫赠送书法“尊道而贵德”。此系取自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一章:“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副会长兼秘书长、海珠作协常务副主席黄智华博士向赤松宫赠送《名山大道行》《行走老子众妙门》《岭南形胜行》等个人著作。
赤松宫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是广东省最大的黄大仙民间信仰场所之一,拥有宏伟的仿唐建筑和全国最大葫芦建筑群。
赤松宫的前身是清末民初的菩山普济坛,从2013年开始动工修建,耗时超过10年,于2024年12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
据史料考证,岭南黄大仙信仰的传播最早起源于广州市番禺石楼镇大岭村,而赤松宫正是在这一地区重建的黄大仙祠。黄大仙,号赤松子,一生为民赠医施药,深受民众敬仰。因此,赤松宫的开放,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黄大仙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大岭村是岭南著名的文旅之乡,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建村,因位于番禺菩山脚,故称菩山村。明嘉靖年间(1522—1566),因该村依大岭山而建,更名为大岭村。
据资料介绍,这个有着八百多年历史沉淀的小村庄,因为出了1个探花、34个进士、53个举人和100多个九品以上的官员而闻名,是广州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村中的文塔、祠堂、庭院、蚝壳屋(墙)等不同建筑形制的古民居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历史建筑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