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大集 迎新年
文/惠武
腊月,就是即将过去的年尾巴了,新的一年,已经在向人们招手,巳蛇春节眼看就要到来。又到了赶大集,准备年事,迎接新年的日子了。
说准备年事,在如今,其实就是平常在买的那些东西,只不过到年跟前换了个叫法而已。虽说现在的日常生活,早已和过年时的吃用没有什么区别,但作为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还是要正式、隆重地准备一下,把过年用的东西,比如花炮和肉菜烟酒等等置办齐全,营造年的气氛,迎接新年的到来。
今年的腊月是小经,没有三十,那就要提前赶集置办年货。腊月二十五这天,吃过早饭后,我们和孩子们乘公交车去海口灵山集贸市场赶集,准备置办过年用的一些物品,也好见识一下南方年节市场的盛况。因为是专线直达,不多的时间就到了市场。
这里的市场规模很大,一眼望不见首尾。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销售区域。宏大的市场,人群拥挤,摩肩接踵。人们穿梭流连于每条街道,每个商铺和摊点前,挑选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准备购买,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年的气息,已经扑面而来。
徜徉在人海之中,沉浸在喧嚣的买卖声里,仿佛又回到了老家腊月里办年事,赶大集的情景。
老家赤城的集市和灵山的集市有所不同,占地规模更没有这里的大。灵山的集市因为是位于海口郊区,属于省会城乡结合部,又处在交通要道,人流量大,流通集散周期快,所以它是每天都有集市,农贸市场的摊位和摊贩早晚都设摊营业。而赤城的集市则是一个月只有九个集,农历逢二、五、九为有集日。而且每天开市的时间比较短,上午十点多钟开市,中午十二点左右人流量才能达到高峰,下午四五点左右,除过固定的商铺继续开门营业外,流动摊贩就早早收摊回家。既就是县城也是逢单日的集日,并非天天有集。老家的集日虽然时隔比较长,开市的时间短暂,但同样是热闹的,尤其是进入腊月后更是热闹非凡。
进入腊月,就离年关近了。一是农活基本停顿,农民除了一天吃两顿饭,有牛羊的人去山里放牛羊外,大多数人基本是闲散无事可做的。逢集的这一天,吃完早饭后,村里男女老幼三五成群结伴去镇里的集市上提早置办年货,或者有事没事溜达散心看热闹;其次,附近厂矿企业的工人们也利用闲暇的时间,来集市上采买一些准备回家过年用的农产品,像蔬菜禽蛋肉面杂粮之类的东西,农民也趁此机会把自己一年来生产的土特农产如土鸡和鸡蛋等拿到市场上希望卖个好价钱;家里喂养年猪的人把年猪宰杀后,除留过自己食用的而外,剩下的拉到集市上出售,换取过年的零用钱。所以,逢集的这一天,南北山区,上下川道的人,呼朋唤友,拖儿带女,步行骑车。源源不断地涌到镇上,一时间,农贸市场以及上下街道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就像看秦腔跟交流会一样,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
腊月的集日,是一年生意当中大卖快卖赚大钱的最好时机。外地做买卖的和本地商户摊贩,都在等待这个机会,不会错失良机,想在这个年尾巴上大赚一笔。于是乎,市场内的蔬菜干果、副食调料和服装杂货以及地方小吃、农村生产生活用品等等,摆满了所有的柜台摊位和通道空地,就连市场外的上下街道两旁,也被摊贩们铺摆的满满当当。一个个摊主睁圆双眼盯着游动的行人,声嘶力竭的大呼小叫,招徕顾客,招揽生意。水果蔬菜,鸡蛋活禽,生熟肉类,烟花炮仗等等,尽数码放在道路两边,就等赶集的人驻足挑选,掏票子买走。
街道两旁商铺的主人也不甘寂寞,不会让自己门前的自留地让别人给随便占用,理直气壮地赶紧把自己的所有进货悉数搬出仓库,码放在自己的店铺门前,烟酒糖茶,副食礼盒,日用百货,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而最吸引人、尤其是吸引小孩子的就是那些映红了半边街道的大大小小的大红灯笼,以及大红大绿、图案精美、码放在路边的一排排烟花炮仗。摊主不停地裁一小截鞭炮时不时地放一两下,此起彼伏。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吸引着一群一群的小孩子围在他们的跟前,拽着大人的衣襟软缠硬磨,大有不买够自己喜欢的东西誓不罢休的架势。
和南方的市场相比,由于受北方的生活习惯以及地域条件的影响,这里的肉食市场很少有海鲜鱼虾等南方市场随处可见的水产品。清一色的全是土养猪肉,间或有少量的牛羊肉,既就是县城的市场上,水产销售,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想吃鱼虾等南方风味或者牛羊肉,大多只能去县城或陇县与平凉等地方购买。
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的农贸市场,由于政策宽泛,放开经营,流通活便,和以前相比,市场上的商品种类除过海鲜水产外,就本地生活常用品来说是很丰富的。只要你有钱,舍得买,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集贸市场上不仅有当地农家的土特产,而冬季当地人以前见不到的新鲜蔬菜,也通过蔬菜商贩运过来销售,极大地丰富了人们过年上桌菜品的花色种类。
人都说,腊八一过,人都让腊八饭给憋糊涂了,有钱的人到了集市上见啥买啥。晌午已过,太阳西斜,赶集的人大包小包,肩背手提,车载驴驮,花瘪了身上的钱包后,才三三两两拿着采买的年货,欢天喜地,满载而归。赶集的人一时三刻散尽以后,那些摆地摊的商贩和商铺的店主,腰里挎着鼓鼓囊囊地从赶集的人腰包里掏出来的钞票的袋子,兴高采烈地收拾起摊子,回家的回家,进店的进店,空旷的市场和街道,除了几个稀稀拉拉地打扫垃圾卫生、捡拾烂菜叶废纸片的人而外,再就很少有人影活动,又恢复了没有集市的寂静的原貌。
每年的腊月,如果是大经(有腊月三十),那么,二十九就是腊月的最后一个集日,这天的集也是特别的大,时间一般会延续到下午四五点钟才结束。而若是这年的腊月是小经(腊月只有二十九天,没有三十),那么,二十九这一天的集也不是很大,而且只有半天,大约十二点至一两点钟就结束。因为,二十九就是大年除夕,一些想在年尾巴的集市上等着商家和摊贩降价甩卖,好趁机捡拾便宜货的人和年事还没有置办齐全的人,把没有买齐和上个集日忘记买的年货买齐后,急匆匆地往回赶。这时,如果有熟人招呼说:“年货置办齐了,坐下歇一歇再回去!”可他一边走一边说:“嘿!你不看啥时间了。年尽无日了!还敢坐下歇息?赶紧回去要给老先人上坟呢!,这是不能耽搁的大事!”
年事置办齐全,就准备过年了。除夕这天的一大早,男主人把房间院落的卫生打扫的干干净净,焕然一新。每个房门贴上火红的对联和门画,窗户上再贴上自己剪的窗花,上房的房檐挂上两个从集市上买回来后通上电灯的大红灯笼,到除夕晚上,夜幕降临,又在院子里生一堆熊熊大火,孩子们穿上新买的衣服,拿着买回来的花炮,围在火堆旁噼噼啪啪地开始燃放;家里的女人们也把集市上买回来的年货食材加工烹制成一道道香飘四溢,花色精美的菜肴,摆成一桌丰盛的年夜家宴,就等一家人坐在一起,团聚享用,守候除夕。
浓浓的年味,温馨喜庆的除夕夜,就在一串串清脆的鞭炮鸣放声中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