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送亮 缅怀先祖
胡泽群
来源:南楚风光

气动春灰五九天,太阳门户向东开。
在甲辰龙年除夕之际,为了完成心心念念的祭祀祖宗的“送亮”活动,我早上六点多就乘着寒气逼人的晨光,满怀虔诚地从青山桥集镇出发,经过宽广壮阔、庄严肃穆、尽显文化底蕴的楚江德孝文化广场,前往出生地流沙河镇辖区开始祭祀祖先的“送亮”活动。

我们当地一年有三次祭祀活动:除夕日(或前几日)去祖坟“送亮”、正月十五日去祖坟送烛,以及清明前或后三天到祖坟送青。去祖坟“送亮”有一些禁忌:

1.烧纸要画圈
不在墓地烧纸时,需要在空地上画一个圈,并在祖先安葬的方位留一个口子。这样烧钱纸时,祖先会从口子的方向过来拿钱。
2.点灯肃静
在坟前点亮灯盏时,要保持肃静,只能点头示意,不可交谈,以彰显对先人的敬意和缅怀之情。
3.不可践踏别家墓地
上坟的地方可能会有别人家的墓地相连,践踏别人家的坟墓会引起不快,也可能扰乱别人家先人的灵魂安宁。
4.带香火供品
上坟一般带香、钱纸、蜡烛、鞭炮。有的老人还会带煮好的年夜饭如肘子肉等,让亡故的亲人享用除夕夜的美食,寄托哀思。年轻人则更倾向于带烟花燃放,寄望人兴财发。
5.穿着得体
扫墓时应穿深色、朴素的衣服,避免穿大红大紫等鲜艳颜色,以示庄重肃穆。
6.不拍照录像
在墓地拍照或合影被认为是不尊重先辈的行为。
7.不提前食用供品
供品应在摆好后才能食用,提前偷吃被认为是不敬。
8.特殊人群不宜参加
病人、孕妇和3岁以下的孩童不宜参与祭祀活动,以免身体不适。
9.祭毕不回头
祭祀完毕后不返头回望,要勇毅前行。
10.时辰选择
有些人习惯在早上或上午阳气充足的时间去祭祀。

除夕天去祖坟“送亮”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寄托。有一首古诗《送亮》,烘托出人们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祈愿:
南北山头多墓田,除夕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烛泪染成红杜鹃。
人生七十古来稀,一滴何曾下九泉。
日暮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我是约三十岁左右开始去祖坟送亮等祭祀活动的,至今已三十余年。那时老兄们已独立门户,我已成家并和父母住在一起,彼时父亲已七十七岁,不太适宜完成此项严肃活动。第一年我是陪同前往,第二年开始独自前往。同年九月,父亲身体日渐衰退,农历9月中旬寿终正寝,享年79岁。从此,我便肩负起了我辈的责任。当时我要去送亮送烛和送青的地方有父亲、叔父、堂伯父、祖父、祖母(未葬在一起)、太祖父母,后来逐渐又有了叔母、堂嫂、嫂嫂、岳母、母亲共十一处祭祀,偶尔去外婆的坟墓上祭祀。岳父去世的第二年(岳母先逝三年),准备再去岳父母的坟墓去祭祀时,听说女生外向,嫁出去的女儿和女婿不宜去岳父母坟墓祭祀,说是有损舅子家的有些运程,为免不快,经慎重考虑,就把对岳父母、叔父母等的深深情谊藏于脑海心中,免去了祭祀。从此开始,我就只到父母、祖父、祖母、太祖父母和一个堂伯父(无后代,他幼年时经常带我)共五处祭祀了。

一回到几个月没见的家乡,我再次看到流沙河镇政府通过改造和提升打造的乡村庭院。这里环境优美宜居,各家各户创建了小而精致的景观点和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小广场。还有在外发了大财的乡坤捐赠的如日中天的路灯,每一处风景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活力。回想起六七十年代,我们的房屋多为泥砖搭建,屋顶盖着茅草,夜晚照明依赖昏黄微弱的煤油灯,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快乐的感慨。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我原以为自己已经算早去送亮的了,没想到步入山林时,遇到一位邻居比我更早。他说:“你来送亮了?我是下午有事,所以提前来送亮的。早祝新年快乐!你祖先保佑你人兴财发、万事如意。”我随即回祝,并告诉他我也是因为下午要回宁乡市城才早上来的。他又告诉我,流沙河镇政府通过标语宣传和广播提醒大家送亮要严防火灾,杜绝山火,还公示了镇政府的值班电话,并诚挚地叮嘱我注意防火。
挥手告别后,我又遇到一位多年在外打拼、今年才回来送亮的乡人。我恭祝他财宝归身,他也忙不迭地向我致谢。
我首先去送亮的地方是父母的墓地。我静立墓前,默默地与父母轻声“交谈”。父亲当时在当地算是有文笔的人,听说解放战争时期,他曾被国民党军捉去当兵,因常替士兵们写家书而受到礼遇,从而死里逃生。父亲经常教导我,要勤奋努力、诚实守信,要有感恩之心、责任感,并且善良友善。他说,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起伏。有时候,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些话至今历历在目。默默沟通后,我努力排除火灾隐患,点上香烛,恭祝父母在天堂逍遥自在。
接着,我去了堂伯父的墓地。他在世时没有子女,学会了一些“封血”“摘石碍子”“下鱼刺水”的小艺,十分灵验,到如今甚至可以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吧!因此常有人送礼酬劳,他老人家便把其中的零食分给我吃。因为好吃,我也经常依赖他。他老人家去世后,我与兄长们为他立碑,年年祭祀。
之后,我慢慢拨开荆棘丛生的灌木,虔诚地走向祖母的墓地。回忆起祖母,我想起了许多陈年往事。据说我祖父母在世时,我父母非常孝顺。我父亲长年在外行医,每次回家,都会先到祖父母房间问候行礼后才与我母亲相聚。我母亲对祖父母百依百顺,有好东西吃时总是先给他们。祖母临终时拉着我母亲的手说:“妳挂念我,我死后会再送一个挂念妳的崽来。”果然,第二年我便出生了(虽愧为孝子)。父亲去世后,我接母亲到我家与我们同住了23年。期间婆媳关系融洽,无口角之争,直到她93岁安然去世。母亲去世当天早上,她拉着我妻子的手说:“妳挂念了我,我死后会给妳送一个孙子来。”当时我们只有两个孙女,三胎政策尚未出台,我权当她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便唯唯应诺。后来赶上了生育政策放开,如今真的添了一个孙子。我是唯物主义者,这或许只是机缘巧合吧。
祖母墓地行礼完毕后,我又去了曾祖父母的墓地。曾祖父母原先没有立碑,是我们家族修谱时按图索骥确定位置后,与祖父母等同时立碑的,距他们去世已有七十余年。有人说,人去世五十年便无人祭祀,而我们的曾祖父母去世七十余年仍有后人立碑祭祀,或许是一种福报吧。
接着,我又去了祖父的墓地。他葬在青山桥的景德观后坡山上。据说那里是“黄狗垫窝”福地,埋葬后代可出大人物,所以父母将祖父安葬在那里。然而后来寻福地的人越来越多,乱坟岗一般,但至今没听说出过大人物。我们家人多是安居乐业的平民百姓。幸喜我老兄的孙子读研时能帮导师带学生;一个堂兄的两个孩子在长沙任科(队)局级领导;还有一个堂兄的儿子在核科研机构任职。今年广东某县物色副县长时,组织部曾找他沟通,但他深思熟虑后婉拒了。我一开始叹息他失去了一个好机会,后来又觉得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正如歌德所说:“你最适合站在哪里,就应该站在哪里。”
完成祭祀后,我即刻踏上了回家的路。抬头一望,四周渐渐人来人往。无草木的墓地燃放着冲天火焰和震天的鞭炮声,偶尔传来某处轻轻的悲怮声。我深刻感受到祭祀的庄重与肃穆。仿佛穿越时空,与祖先们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我感受到他们对我们的期望与祝福,也更加坚定传承孝顺、缅怀先祖的决心。
( 除夕送亮 )
除旧迎新夜未央,夕寒晨暖日初长。
送春杨柳垂青霭,亮节高风自远扬。
缅念亲情心尚敬,怀今雅意兴难忘。
先贤遗训铭心上,祖德流芳万古彰。
2025年元旦新年献辞中说:河山添锦绣,星光映万家。让我们满怀希望,迎接新的一年。祝祖国时和岁丰、繁荣昌盛!祝大家所愿皆所成,多喜乐、长安宁!

作者简介:胡泽群,宁乡市诗联协会会员,微霞诗社会员。感恩时代,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