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温馨提示,这是一篇有关六汪镇大沟村婚嫁风俗的访谈录,篇幅较长,没有耐心阅读完全文的,择要阅读“内容提要”,即可对大沟婚嫁习俗的流程有个大概的了解。
〔内容提要〕大沟村位于六汪镇,村史近 600 年,其婚嫁习俗在 2014 年被黄岛区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访谈中,71 岁的大沟村村民陈德仁详细介绍了大沟婚嫁从说媒到婚后 “看三” 等一系列环节,包括说媒时媒人牵线、换庚贴合宫;下媒契时送彩礼、有《婚书》;送日子根据生辰八字选良辰吉日并避开禁忌;做媳子女方准备嫁妆、将媳子男方迎亲的流程与讲究;迎亲队伍组成、婚车花轿装饰及途中禁忌;婚礼现场拜堂、过火盆的含义与流程;洞房布置特色;“看三” 的安排等。还提及随着时代发展,大沟婚嫁习俗在迎亲工具、婚礼形式、彩礼观念、恋爱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探讨未来传承发展方向,展现了大沟深厚的婚嫁文化底蕴。
大沟婚嫁风俗探秘
2025 年 1 月 31 日,正值大年初三,新春的喜庆氛围仍在空气中弥漫。六汪镇驻地的一个住宅小区里,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我来到小区的前边,正巧遇到大沟村村民陈德仁,我们笑容满面地互致新春的问候。他引我进入他家的客厅,坐了下来,然后给我倒上一杯茶,于是,我们一边品着香茗,一边说起大沟村独具特色的婚嫁风俗。
陈德仁,男,生于 1955 年 4 月,今年 71 岁,六汪镇大沟村人,初中文化程度,曾在昌潍农校培训,获结业证。他在大沟村出生长大,长期在大沟村务农,对当地的婚嫁习俗了如指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他为我们揭开了大沟婚嫁的神秘面纱。

陈德仁
大沟村,位于六汪镇人民政府驻地六汪(村)东北 4.8 公里处,地处丘岭。相传,明成化七年(1471 年),单氏五世祖单聚、单功、单宝、单敬四人,从高密迁来立村,至今已有将近 600 年的历史。
婚姻,作为人生大事,承载着无数的情感与希望,而不同地区的婚嫁习俗更是各具魅力,充满神秘色彩。大沟的婚嫁传统源远流长,与村史相适应,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2014 年,大沟婚嫁习俗被黄岛区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集体传承项目。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大沟独特的婚嫁文化世界。

我(采访人,下同):在大沟,传统的说媒是怎么进行的呢?比如媒人一开始怎么知道哪些男女适合说媒,又是怎么去跟双方家庭沟通的?
陈(陈德仁,下同):在大沟一带,媒人一般都是些能说会道、人脉广泛的人。他们平常就会留意身边适婚的男女,了解他们的性格、家庭情况这些。要是觉得哪两个孩子合适,就先去男方家里,跟男方父母唠唠女方的优点,说这姑娘多懂事、多能干。然后再去女方家,把男方家的情况,像家境、小伙子的人品啥的,都跟女方父母讲讲。两边都觉得有点意思了,就拿着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写成庚贴,互相交换,这叫 “换贴”。再找先生查生辰八字,看看两人合不合,俗称 “喜不喜”,这步骤叫 “合宫”。要是 “属、命、宫” 三相皆合,那就是 “相生”,这可是 “上等婚”,婚配大喜,两边家庭也就更愿意往下谈了。以前人都讲究 “天上无云不能下雨,地下无媒不能成亲”,这媒人就是牵红线的关键人物。
我:下媒契作为定亲的重要仪式,都有哪些具体的讲究呢?彩礼一般都包含什么,这些彩礼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陈:下媒契可讲究了,这就是定亲的大日子。女家应亲之后,媒人就一锤定音,选个好日子,让男家到女家送彩礼下聘。“私凭文书官凭印”,男家去下礼定聘,必须得有《婚书》,这就是 “媒契” ,代表着这门亲事定下了。彩礼一般是四色彩礼,四十个贴着红花的大喜饽饽,每个都得一斤半开外,这饽饽又大又圆,寓意着生活圆满;猪肉两刀,十六斤,猪肉在咱农村可是好东西,代表着富足;粉条两捆,每捆二斤,粉条细长,寓意长长久久;饼四封,每封一斤 ,这是传统的点心,也是祝福的意思。除了这些,还得给女方割衣裳面子,就是衣料,让女方做新衣服。聘金放在匣里,用红签封固,叫 “看钱”。记得我结婚的时候,“看钱” 99 元,到了我儿子结婚的时候,社会上的通常做法是 1 万多元了。女方家收到这些彩礼,就知道男方家的诚意,这门亲事也就稳稳当当了。
我:送日子这个环节很关键,能讲讲是怎么根据生辰八字选结婚日期的吗?还有,选日子的时候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禁忌吗?
陈:男方下了媒契以后,就得找查日子的先生选良辰吉日了。先生会根据女方的属命,选不犯本命星的月份,这叫 “大利月”。要是大利月不合适,就选 “借月”。比如说,属鸡和属兔的姑娘,大利月就是正月和七月。选好月份后,再挑宜于嫁娶的黄道吉日。先生会用红纸把禁忌的事宜写成文式,叫 “日子”,然后送到女家去。像新娘 “坐帐”、开脸梳妆、上下轿这些时候,都得避开和自己属相相冲的时辰,送客也得注意属相。男、女双方还要往亲朋好友家送喜饽饽,通知婚期,吃了喜饽饽,大家就知道要来 “看喜” 或 “点茶” 了。这日子选好了,以后的日子才能顺顺利利。
我:做媳子和将媳子是婚前很忙碌的阶段,女方在做媳子的时候,准备嫁妆都有哪些讲究?男方将媳子迎亲的流程又是怎样的呢?
陈:女方做媳子,也就是出嫁,可忙乎了。女子出嫁叫 “出门子”“出阁”,父母叫 “应从闺女” 。陪嫁用品叫 “陪送”“妆奁”。在应从闺女之前,先得把家什染成红色,再用油漆刷得锃亮,像箱子、柜子、梳妆台这些,都得准备好。以前富裕人家还会准备橱桌、椅子。不管嫁妆多少,一盏 “长命灯” 可不能少,这代表着长长久久。男方将媳子,也就是迎亲,更是热闹。男方提前赁好花轿,请四个年轻力壮的轿夫,天不亮就到女家门首。女家顾不上,就有邻家把轿夫请去酒饭招待,这叫 “待喜客”。轿夫吃饱喝足,就去女家迎候新娘子上轿。女家先打发抬家什的走,再伺候新人上轿,这叫 “发嫁”。用花轿迎娶新人就是 “迎亲”,赁花轿的人随轿走叫 “跟班”,跟班的把红色飘带插在大门楼上,叫 “大门挂彩”,寓意喜庆。把新人封家什的红绳抛到房顶上,预示日子过红了将来拴马用,再把两块新砖用红纸包起来摆在窗外,叫 “一方金砖”,盼着发财。花轿一落地,就有两个儿女双全、和新娘属命相合的半老徐娘,叫 “架女客”,迎候花轿。

我:迎亲是婚礼中很重要的环节,大沟迎亲队伍一般都由哪些人组成呀?婚车或者花轿在装饰上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吗?迎亲途中又有哪些禁忌呢?
陈:迎亲队伍可热闹了,以前是花轿迎亲,得有四个轿夫,还有 “跟班” 跟着花轿。现在条件好了,都用高档车辆。婚车的话,头车一般是新郎和伴郎坐,后面跟着载着亲朋好友的车。迎亲队伍里还得有能说会道的人,到女方家好应对各种 “关卡”。婚车装饰可讲究了,车头一般用大朵的鲜花扎成喜庆的造型,像红玫瑰、百合这些,再配上红色的绸带,看着就喜庆。车身上也会贴一些大红喜字,有的还会挂彩色气球。花轿的话,那更是装饰得花团锦簇,上面插着龙凤呈祥的装饰,四角挂着丝穗。迎亲途中禁忌也不少,像迎亲队伍不能走回头路,得 “东来西走,不走重道” ,不然就怕夫妻不能白头到老。要是迎亲路上两辆婚车相逢,这叫 “喜冲喜”,不吉利,双方都得赶紧放鞭炮,冲冲喜,化解一下。
我:婚礼现场的仪式感十足,像拜堂、过火盆这些仪式,在大沟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和流程呢?
陈:拜堂那可是婚礼的重头戏。新人到了男方家,就来到供桌前,按男左女右站好。主婚人在旁边喊着,“一拜天地”,这是感谢天地的庇佑;“再拜高堂”,就是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夫妻对拜”,代表着夫妻以后要相互尊重、相互扶持。拜完堂,这夫妻关系就算正式定下来了。过火盆也很有讲究,新娘要从火盆上跨过去,这火盆是用铜盆盛着木炭,上面盖着红纸当火苗。新娘跨火盆,寓意着驱邪避凶,以后的日子能像火一样红红火火,兴旺蓬勃。而且火盆点燃还有薪火相传的意思,象征家族延续、繁荣。
我:洞房花烛夜充满了神秘和浪漫,大沟在洞房布置上有什么独特之处?
陈:洞房布置那得喜庆又温馨。窗户得用粉红色纸封好,炕上要铺好新席和被褥,四周放上栗子、枣,寓意 “早立子” 。还得让一个小男孩在炕上打几个滚,这叫 “滚床”,也是求早生贵子的意思。新人进洞房后,要先点上长寿灯,这灯得一直亮到天亮,象征长长久久。然后就是吃宽心面,这面是提前安排邻居做好的,里面有鸡蛋、面条、栗子和大枣。吃完后,把栗子和大枣从窗户打出去,要是栗子打出去,就说能生男孩;枣打出去,就说能生女孩,都是些美好的期盼。还有撒帐的习俗,就是有人拿着红枣、花生、桂圆、莲子这些,往新人床上撒,寓意 “早生贵子” 。以前还有新郎用秤杆挑下新娘盖头的环节,取 “称心如意” 的好彩头 。现在年轻人可能会简单些,但这些传统习俗里的美好寓意,大家还是很看重的 。

我:据说,结婚后,有 “看三” 的安排,什么是 “看三” 呢?
陈:“看三”, 民间流传着这样有趣的说法:“爹看穷,娘看富,哥哥看三开当铺。” 意思是,看三的人员是新娘的哥哥、弟弟等亲属。通常在这一天,女方娘家人会精心安排新娘的哥哥、弟弟等到男方家看三日。他们会带上饼干、点心之类的礼品,这些礼品承载着娘家人的心意与牵挂。到了中午,男方家会大摆宴席,热情招待来看三日的贵客,同时还会邀请亲朋好友以及自家长辈作陪。一时间,席间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午宴结束送走客人,新郎有自家长辈领着,带上从窗上揭下来的红纸到已故长辈坟地上坟,坟头压红纸,叫作上喜坟,以示后代已结婚。
我: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沟的婚嫁习俗肯定有不少变化。就拿迎亲来说,过去用花轿,现在用婚车,您觉得这种变化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呢?婚礼形式上,现在和过去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陈:变化可太大了!以前迎亲用花轿,那是老传统,讲究个明媒正娶,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不过花轿慢,迎亲路程远的话,费时间。现在用婚车,方便快捷,还能装饰得特别漂亮,婚车车队一走,那场面也很气派。以前婚礼就在家里办,摆上几桌酒席,请亲朋好友来热闹热闹。现在好多人都去酒店办婚礼,有专业的婚庆公司布置,舞台、灯光、音响一应俱全,还有各种浪漫的仪式,像新人走红毯、交换戒指、切蛋糕这些环节,都是以前没有的。以前拜堂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现在还会增加新人宣誓、感恩父母发言这些环节,更注重情感表达。
我:在彩礼和自由恋爱这些观念上,大沟的变化是不是也很明显?现在的年轻人和过去相比,想法有什么不一样呢?
陈:那可不,以前彩礼讲究个四色彩礼,图个吉利,寓意着对新人的祝福。现在虽然也有彩礼,但观念没那么死板了。以前彩礼多少关乎面子,现在年轻人更看重感情,只要双方家庭能接受,彩礼意思意思就行。过去讲究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年轻人自己没啥选择权。现在都是自由恋爱,自己认识或者经人介绍,相处一段时间,觉得合适才谈婚论娶。现在的年轻人更注重彼此的感情、性格合不合得来,不像过去只看重家庭条件、门当户对。现在大家思想开放,更追求婚姻自由和个人幸福。
我:在这些变化中,大沟的婚嫁习俗有没有哪些一直保留下来,哪些又进行了创新呢?比如现在有没有融入一些西方婚礼的元素?您觉得未来大沟的婚嫁习俗该怎么传承和发展呢?
陈:像拜堂、回门这些传统习俗还是保留下来了,毕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寓意好,大家都舍不得丢。现在也有不少创新,就像刚才说的婚礼形式,融入了一些西方元素,像穿婚纱、交换戒指,这些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还有现在婚礼上有主持人,活跃气氛,安排各种环节,让婚礼更有仪式感。现代婚礼的浪漫元素和大沟传统的喜庆氛围一结合,还挺有意思。未来啊,我觉得传统的精华部分一定要保留,像那些美好的寓意、对新人的祝福不能丢。但也得跟上时代,多些创新,把现代的浪漫元素和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合。年轻人可以多了解传统习俗,把这些习俗讲给下一代听,让大沟的婚嫁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
我:现在大沟结婚,彩礼一般给多少合适呀?有没有个大概范围?
陈:现在大沟结婚,彩礼没有个固定的数。早些年彩礼还讲究个彩头,像 “万里挑一”(10001 元)、“万无一失”(15010 元)、“两家发”(28000 元)这些。现在年轻人观念变了,更看重感情,彩礼一般就是双方家庭商量着来,意思意思就行,少的可能几万,多的也有十几万的,但不像以前那样攀比得厉害。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可能彩礼会给得多些,还会陪送不少嫁妆;条件一般的,就按自己能力来,主要是表达对新人的祝福。而且现在也有很多年轻人不要彩礼,或者彩礼意思一下,双方一起努力创造新生活。

我:对大沟的婚嫁风俗,您还有什么建议?
陈:传统的婚嫁风俗,从说媒时的红线初牵,到下媒契的庄重承诺,再到送日子的精心抉择,以及做媳子、将媳子的忙碌筹备,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大沟人民对婚姻的敬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些迎亲路上的讲究、婚礼现场的独特仪式以及洞房花烛夜的习俗,无不展现着大沟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习俗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情感的寄托和家族传承的纽带 。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大沟的婚嫁习俗能够继续传承下去,将那些美好的寓意和祝福传递给一代又一代的新人。同时,也希望在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融入更多符合时代潮流的元素,让大沟的婚嫁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大沟村边公路向远方延伸

(作者日月星辰,即采访人,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退休干部。曾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实《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参与编纂《六汪人物》。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六汪镇志》编辑、六汪乡村记忆丛书副总编辑。在“都市头条”开设的栏目,主要内容:(1)六汪乡村记忆;(2)各地非遗人物。提供线索可私信或留言联系。喜欢我的文章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