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牌传奇之密码
朱教贵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黄石日报社驻大冶记者站工作期间,采写过一篇关于大冶县地方国营酒厂(劲牌有限公司前身)的纪实报道,题目取名《寻觅》。文章主要记述了酒厂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走向新生的经过。1987年,拥有500余名职工的酒厂人均负债2万余元,年支付银行利息40多万元。酒厂濒临破产之际,吴少勋临危受命,出任党支部书记兼厂长。他带领职工迎难而上,向内而生,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苦苦寻觅救活酒厂的“良方”,终于使这家酒厂绝处逢生。此文荣获了鄂东南地区征文竞赛一等奖。1996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就是用收录其中的这篇文章的题目《寻觅》作为书名。
斗转星移,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间,30多年过去了。2024年5月14日,我受劲牌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少勋邀请,组织黄石地区新闻界、文艺界老朋友和政界退休的老领导一行若干人,前往劲牌公司参观。吴少勋及公司高管,与大家进行了座谈交流。
耳闻目睹,实地考察,我了解到劲牌公司2017年销售收入就已经进入了我国酒业第一方阵,2023年上缴税金25.6亿元,两组数据分别比1997年增长150多倍和320倍。近7年来,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资金21亿多元,先后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22件,国家、省、行业科技奖励27项,其中25项科技成果被国家权威机构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到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劲牌公司累计捐赠助教、助学、建设便民利民设施和全民抗疫等公益活动的资金达37.21亿余元。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至今,劲牌公司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99所高中,开办“劲牌阳光班”,并于2023年对助学项目进行升级,与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开展“劲牌阳光学子”培养计划。逐步全面覆盖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已累计捐资5.2亿元,帮助47000余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作为湖北省民营企业的标杆,劲牌公司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健康产品企业,专注“保健酒、草本白酒、中药业”三大业务板块,打造“中国劲酒、毛铺草本酒、持正堂”三大产品品牌,坚持所有产品和服务必须具有健康内涵和健康价值。公司旗下中国劲酒更是稳坐保健酒第一品牌的交椅,被业界大佬和饮者视为传奇。
建厂72年,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小酒厂发展成为中国保健酒龙头企业,从寻觅出路,到成为传奇,劲牌蝶变,携带着怎样的基因,镌刻着怎样的努力?为了探寻和解析劲牌传奇之密码,我的采访也在逐渐深入。

一
水者,酒之血也。甘泉出佳酿,好水酿好酒。
如何才能称之为“好水”?劲牌公司的标准可谓严苛:水源一定是四季稳定的自流深山泉源;附近山体必须厚实、植被丰茂、无人为破坏;周边百公里范围内必须无化学、生物等有害污染源;经权威科学检测,达到国家优质水质标准。
经历海选、复选,从1998年起,劲牌公司就成立了基酒选址项目小组,组织专人到160公里之外绵亘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山峰多在海拔千米以上、树木葱郁、植被繁茂的幕阜山脉考察、找水。小组成员几乎跑遍了鄂东南的每一座山和每一个湖泊。终于找到了幕阜山脉天然溶洞泉水双龙泉——我国白酒业界泰斗周恒刚先生称之为“酿酒的世外桃源”——作为劲牌原酒生态园一期的水源地。之后,劲牌人寻找优质水源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止。遇到陡峭山岩,附近的村民用绳索把他们吊下去,考察完后再用绳子拉上来。找水人孟凡文感慨:“在幕阜山找水,真是把我这辈子可能要爬的山都爬完了”。经过多年实地寻找、勘察和专家反复论证,接下来的几年中,选址小组的专家们沿着幕阜山脉又先后找到了半山罗、仙人洞、养石泉、观音洞、翟湾泉、座溪泉等天然溶洞泉水,泉水中富含33种矿物质,达到了天然饮用矿泉水的标准;还含有具有防癌排毒功效的锶、硒等微量元素。
沿着这七眼甘洌泉源,依山傍水,劲牌公司投资11.7亿元,历时十年,先后建起总面积达930亩的三座清香型原酒基地。2011年,又在阳新县枫林镇建成投产枫林酒厂,成为劲牌公司第四个原酒生产基地,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小曲原酒生产基地。

二
作为酿酒的基础原料,粮为酒之肉,只有好粮才能酿出好酒。中国白酒的主流香型,大多使用高粱为原料。然而高粱又有粳高粱和糯高粱之分。劲牌公司在原料品质的选择上,有过艰难的专业取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公司酿造清香型白酒,是用粳高粱为原料。后经过反复的科研试验,发现用糯高粱酿出的白酒,在粮香、水果香和纯净度上比粳高粱更胜一筹。于是,从2017年开始,公司决定用糯高粱作原料。为了进一步提高白酒质量,劲牌酿酒技术部,通过对比分析,又从全国44个糯高粱品种中精选出了皮薄、圆润、颗粒适中、淀粉、蛋白质、单宁等含量适中的“两糯一号”。经专家论证,“两糯一号”比肩茅台酱香型白酒原料“红缨子糯高粱”。
为了确保“两糯一号”品质纯正和供应链稳固,公司通过组织多家供应方以自主流转土地、持续开展基地标准化建设等方式,先后在内蒙古通辽、辽宁朝阳、河北黄骅、河南周口、安徽宿松等地,建成30余万亩“两糯一号”种植基地。
据公司质检员柯红梅介绍:进厂的糯高粱必须先检后卸,只有色泽、气味、水分含量和糯性等各项指标符合标准的,才能入库。不达标者,原封不动地退回。2018年,内蒙古奈曼旗供应商孟凡义发运的500吨糯高粱,在运输过程中吸收了过量空气中的水份,没有达到劲牌公司制定的内控标准,被无条件退了回去。后来,孟凡义总结教训,依据劲牌公司制定的标准,研究出了一套“独门品控法”。装车前,在车厢内铺上一层厚垫子,并保持车厢内洁净……此后,在每天光照14个小时、昼夜温差12度左右的条件下种植出来的“红糯1号”,再也没有被劲牌公司退回。
三
曲者,酒之骨也。无曲不成酒,酒曲是酿酒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催化物。20世纪80年代,劲牌公司制曲,全凭传统的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制作出来的酒曲,出酒率低,远远达不到行业标准。
1982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生物专业的田焕章,主动请缨,要求从舒适的办公室下到生产车间锻炼。当时的劲牌公司,各方面人才匮乏,尤其是像田焕章这样“科班”出身的技术骨干,公司领导视之为宝,坚决不同意他的请求。几经软磨硬泡,田焕章才得偿所愿。下到车间一个星期后,田焕章就找到了酒曲不达标的症结——制作酒曲的高岭土严重不纯,含有大量的杂质和不良微生物。为了尽快找到高品质的高岭土,田焕章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骑着自行车在大冶周边地区地毯式搜寻。两个月后,终于在大冶郊区的一块荒地里,发现了寻找已久的优质高岭土。更换原料后,田焕章又对制作酒曲的工艺流程,大胆进行相应的系统改造,确保了酒曲品质的稳定性。新酒曲投入使用后,出酒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清香型原酒生产基地不断兴建和投产,酒曲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创新酒曲生产工艺流程迫在眉睫。2004年2月,董事长吴少勋提出“将酒曲制作列入企业重点攻关项目”,并成立了攻关小组,任命杨生智(现任酿酒技术部部长)为组长。
在杨生智的带领下,攻关小组成员集中在大冶市一座深山的平房里,夏天饱受蚊虫的叮咬,冬天顶着凛冽的寒风,全身心投入制曲研究。为了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组员们亲自动手进行中试生产,把和料池内400多斤制曲原料用手搅拌均匀,干料先搅拌两遍,加水后再用手不停地上下翻拌四遍。每翻拌一次,就会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身体好似散了架……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7年5月,项目组圆满完成了传统工艺酒曲研制任务。紧接着,他们又把精力放在新工艺酒曲的研制上,经过对上百个方案的研究与试验,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克服了气候环境和人为因素对制曲过程的影响,实现了传统制曲工艺和现代科技的融合。
历时八年,劲牌公司在酒曲生产工艺方面走在了全国酒类行业的前列。
四
对于保健酒行业来说,决定企业兴衰的主要因素是产品力,而产品力的第一道关口是原材料。2000年,“劲牌”商标荣获“全国重点保护商标”,是湖北省唯一入围的酒类商标,也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保健酒商标。为了保护好这一块国字号牌子,确保劲牌产品质量安全稳定,针对当时国内药材市场管理混乱、鱼龙混杂、药材质量良莠不齐、时有假冒药材出现的状况,2000年5月的一天清晨,董事长吴少勋拿着《本草纲目》、《神农草本经》两本医书,找到时任行政总监余敦文和物资采购部经理刘跃进,要求他们“按图索骥”,开通药材采购直通车,遵照道地药材标准,实施中药材源头采购。
接受任务后,刘跃进带领伙伴们闯关东赴广西,下广东走西口。据劲牌最早“寻药人”刘胜华和劲牌研究院中药技术与中医组方研究室主任贺友安介绍,20多年来,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追寻道地药材,从宁夏采购“宁杞1号”、从甘肃岷县采购黄芪、从印度尼西亚采购丁香、从伊朗采购藏红花……据不完全统计,“寻药人”的跋涉行程,累计可绕赤道10余圈。
除了找好药,还要种好药。为了从源头上杜绝“产非其地,采非其时”的药材进入,他们通过评价与筛选,锁定道地的药材产区,并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建立专属药材种植基地,劲牌技术人员直接参与种植管理,共建共管。专属基地的建成,标志着中国保健酒业的中药材GAP工作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劲牌公司也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建立专属药材种植基地并实行GAP标准化管理的保健酒企业。
截至目前,劲牌公司已拥有130多个中药材直供产区,并建有52个道地药材品种种植基地,药材种植面积达15万亩,遍及全国各地。

五
论保健酒,劲牌是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但论白酒,与国内酒业巨头相比,劲牌人自称为“小兄弟”。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兄弟”却自主研发了一套集运粮、洗粮、泡粮、蒸粮、糖化、发酵、蒸馏于一体的白酒制作新工艺,改变了我国千百年来手工生产的模式,跃上酿造白酒工业化、现代化的潮头。
手工酿造白酒,工人劳动强度大,原材料铺在地上不卫生,粮食蒸煮火候、摊凉程度、下曲时机等关键环节,全凭酿酒工人的经验,因此酒的品质无法保障,出酒率时高时低。2006年,公司董事长吴少勋,冒着“交学费”和投资有可能打水漂的风险,作出了“探索白酒酿造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决定。
创新白酒自动化生产工艺谈何容易,既无现存的经验可借鉴,又找不到提供设备的厂家……几经打听,劲牌人终于了解到广东省有一家酱油厂的生产线比较现代化。闻讯后,时任公司副总裁夏振千,火速带领一队人马赶赴广东考察。该厂采用特制高压锅蒸黄豆,然后用风送方式,将蒸好的黄豆输送到下一环节的生产流程,启发了考察组成员、劲牌枫林酒厂厂长沈永祥——特制高压锅既能蒸黄豆,同样可以蒸高粱啊!
返回大冶后,项目组成员在沈永祥的带领下,开始攻关,自己绘图,自行设计,公司投资100多万元,于2009年9月,建成了一座中试车间,经反复中试,结果不太理想。尔后,听闻台湾金门酒厂、日本的烧酒厂工艺现代化程度较高,夏振千再次率队,前往考察。返回后,对原设计工艺流程进行改造升级。2010年6月,公司追加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了一座1:1的大试车间。大试一年后,设备运转正常,年产白酒1.5万吨。
从作出决定到试验成功、投入大规模生产,劲牌人锚定目标,锲而不舍,平流缓进,稳扎稳打,整整走过了6年时间。
六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劲牌公司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成长为公认的国家酒类行业的传奇,离不开员工们的奋力拼搏、上下求索。而公司决策层在广纳人才、科研创新和诚信营销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一直以来,劲牌公司就十分重视科研人才。如今的劲牌,聚集了专职研发人员420余名,硕士以上学历占40%以上。科研团队中,有7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位中国酿酒大师,39位国家级评酒委员。
公司还建立了紧密结合各生产单元的技术服务中试成果转化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轻工业露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保健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12个国家及省级科研创新平台,配备了具有国际水准的专用研发仪器设备。
创新平台建好后,劲牌公司对研发的投入更是在所不惜,每年科研投入占销售额3%。只要科研需要,随要随拨付,从不打折扣。不仅如此,公司还对科技创新实行容错机制,只要是为了科技创新,允许试错。鼓励科研人员大胆创新,小心求证。公司不以职位论英雄,即使在普通技术岗位,只要有成果,薪资待遇可以高于管理层,让热爱科研创新的人能专注于科研。
为了进一步拓宽科研创新视野,劲牌公司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先后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夏威夷大学、日本大阪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比利时鲁汶大学、美国查尔斯河实验室等国内外的知名院校和顶尖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开展多项富有建设性的科研攻关,将数以百计的科研专利、论文成果悉数用于旗下产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劲牌公司得到了完美诠释。科研创新为劲牌稳健前行释放了澎湃动力。
营销方面,无论是在与合作伙伴、消费者还是社会各界的互动中,劲牌公司都坚持公平诚信,同心同向,互利多赢。1993年,借由著名相声演员姜昆道出的那句“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哟”,随着劲酒广告在央视频道黄金时段的播出,迅速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对酒当歌,人生忌贪忌满。这句广告语,温婉又有力,告诉消费者喝健康的酒,也要健康地喝酒。而“天地之性人为贵”,利他方能利己,今天,老牌劲酒备受年轻人追捧,被誉为中国人自己的威士忌,也是对劲牌公司以“健康人类,永无止境”为己任的惊喜酬报。

劲牌研究院
如今,劲牌公司除了在国内有健全的销售网络和固定的专卖店外,还设立了劲牌国际营销公司,产品叩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远销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柬埔寨、加纳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
树百年品牌,做百年企业,这是一条由梦想肇始、永不止步的跋涉之路。早在2004年,劲牌公司在生产车间和药材仓库等场所安装了120多个摄像头,其中16个连通互联网。鼠标一点,全世界的消费者都能身临其境一般,看到劲牌公司生产现场的同步直播。是的,也许劲牌传奇从来就无所谓密码,对消费者敞开心扉,真诚以待,坚守“健康、科技、品质、责任”的品牌核心价值,以此成大业,铸辉煌。
作者简介:

朱教贵,黄石日报社退休记者,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采写了大量的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和着时代脉搏一起跳动的新闻报道。兴趣使然,写点游记散文等“副产品”润润笔。1996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散文集《寻觅》。报告文学《蠢古》获全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二等奖,散文《铜绿山览古》获中华文学2022年度优秀散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