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管政法:领航社会主义法治征程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党管政法犹如定海神针,牢牢把握着社会主义法治的前进方向,引领法治中国行稳致远。
党管政法是历史的深刻抉择,是我国政法工作始终坚守的根本原则。回溯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司法制度的萌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政法工作的艰难探索,再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体系的逐步完善,党始终是政法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延安时期,党领导下的司法工作坚持群众路线,马锡五审判方式以其深入群众、就地办案、不拘形式的特点,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成为司法为民的典范。这一时期,党通过领导政法工作,将党的意志与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为新中国政法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党管政法,才能确保政法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历史进程中,为国家和人民筑牢安全稳定的防线。
从政治层面看,党管政法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政权稳定的关键所在。当今世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各种风险挑战层出不穷,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在这样的背景下,政法机关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必须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党的领导赋予政法机关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强大的战斗力,使其能够坚决抵御各种政治风险,挫败敌对势力的阴谋诡计,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和政权稳定。
在社会层面,党管政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障。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也是人民群众感知法治建设的一把尺子。党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制定政策、领导立法、监督执法等方式,推动政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员额制改革等一系列举措,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从“昆山反杀案”到“赵宇见义勇为案”,这些典型案例的公正处理,彰显了党领导下的政法机关维护公平正义的坚定决心,也让法治的阳光普照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经济层面,党管政法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护航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支撑。经济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秩序。党通过领导政法机关,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一方面,政法机关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积极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政法机关加强国际司法合作,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保障,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党管政法就是我国政法事业发展的根本和源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管政法原则,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政法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让社会主义法治的航船在党的引领下,乘风破浪,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