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郑建灵,网名等闲视之,绝句小说新文体学会执行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日照作协、日照诗词学会会员;临沂散文学会会员。《新老年》绝句小说新文体学会执行会长;《青年文学家》绝句小说新文体学会执行会长。作品散见国内外报刊。偶有作品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01
与他有过无数次的擦肩而过,却从未有过只言片语,更没有问候。
这个他,就是在我们当地,甚至潍坊、日照一带,人见人敬,德高望重、桃李遍天下的高昂校长。
直到2022年的春天,正值樱桃花绚烂的时日,我与王姐一起,与高校长及他的夫人王老师才有过一面之缘。
我虽然不是他的弟子,但自此后,每当见到他,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的亲切感,不知不觉,总是从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飞逸而出,首先汇聚成一句久远的问候。
高校长也总是面带微笑,主动而热情地上前握住我的双手,一番简单的话语后,或因各自忙碌,或因有急事匆匆别离。
02
其实,我与高校长同住一个小区,他的大名我也早就耳闻。
听说他广交四海的文人雅士、书画爱好者等等。正因于此,每年与他相聚的文朋好友众多。
他也是文字的忠实爱好者,曾经收集九仙山一带的民间故事,已经出集成册。
我也有幸读过有他主编的《五莲山故事集》。但是,与高校长面对面说个家长里短,机会真是难得。
一是高校长与夫人,除了冬季之外,长期居住九仙山后围场村的平房里,名曰伴云居。他俩,晴耕雨读,自食其力,惬意的享受着退休后的田园生活。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幸福时光,沐浴的夕阳温暖,有谁见了不羡慕一番呢?
二是我自身原因,个性腼腆,不善言谈,更不善交朋友,所以,与高校长有“相见恨晚”之憾。
03
自从认识了高校长后,感觉他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
他不仅谈吐风雅,平易近人,而且一点也没有高高在上的“官架子。
日后,每当见到高校长及夫人,我们总是亲切而热情地说几句。他俩也总是让我有机会去他们的伴云居玩。
我虽然应答着,但由于种种原因,行程终是未果。
去年临近腊月底,我骑车走在出小区的路上,巧遇王老师,她热情地对我说:你老师还保留了一张报纸,上面有你的一篇文章,你有空去我家拿吧。
心里充满感激,但因当时我的腰疾犯了,不能久坐,就只好期待以后了。
04
今年正月初八,送走侄子一家三口,又来了婆婆家的远方客人,客人招待完毕,我骑电动车回家,路上,又巧遇高校长外出回来,停车下车。
年后的首次不期而遇,自然少不了一番问候,猛然间,我记起有关报纸的事儿,一定抽时间去拿报纸。
初九早饭后,收拾完家务,我径直去了高校长家。敲门三声过后,开门的是面带微笑的高校长。
高校长,他个头不高,衣着朴素,肩背微驼,穿大约40码鞋的双脚稳稳的立地支撑起约110斤左右的体重,岁月的风沙侵蚀他曾经英俊的脸颊,三两个淡淡的老年斑点缀在红光满面的颧骨周围,越发精神矍铄,一幅金丝框的眼镜高高地架在鼻梁上。
尽管他年近80岁高龄,但步履轻健,神情与走路的姿态仿若年轻十岁,不用化妆,简直是一幅快乐活神仙的模样。
他一见我,连忙热情地打着手势让我快进屋。不巧的是,王老师出门没在家。是啊,这还没过初十呢,家中的客来过往基本处理完毕,妇女们也算有自由时间了,可以尽情地去见想见的亲朋好友。
高校长热情地非让我坐在沙发上,我没好意思,而是坐在旁边的一个马扎上。他又热情端起茶几上的果盘,让我吃这吃那,又要泡茶,满是热情。
我摆手并口吐淡淡的幽默:刚吃完饭,胃没有丁点空间呢。高校长,你快坐下,千万别忙活。
他还是不改热情,硬要泡茶。
这时,敲门声又响起。分明又是来了拜访的客人,高校长起身开门。
05
迎面进来的是曾未谋面的中年陌生人,甭用问,来者一定是高校长的亲朋好友。
只见他个头高大,穿着讲究,方正的脸庞上转动着一双炯炯有神但是不算很大的眼睛。
来者见我早坐于此,双唇绽开一弯弧度,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氛围中,径直坐在了沙发上。
高校长就近坐在茶几北面的沙发上,接着,他热情地把我介绍给来者,然后,又把来者的详细情况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给我。
这时我方知来者原来是大名鼎鼎的丁立金校长。我的心弦放松,随即脱口而出,我读过某人写您的文章,可是,具体内容记不太清了。貌似你也是一位文人?我们应该在共同的群里。
接着,我们三人东一句、西两句闲聊起来。
短暂的闲谈,方知丁立金校长原来是五莲民间文艺协会的主席。
继而,丁校长详细地向我介绍了他的工作经历,这期间,我俩不乏相互询问各自的籍贯,工作经历等等。是同行,都是教师出身,倏地,朗日拨云般豁然开朗的心绪,便溢满心胸。
我与丁立金校长闲聊期间,高校长转身翻动沙发靠背上的一摞书刊,经过一番忙碌,他从中找出一份报纸,边递给我边与丁校长简单说明情况。
我接过报纸,2019年1月8日的《黄海晨刊.百姓写手》栏目,我的作品《童年的年味—豆腐》赫然醒目。
时至今日,整整六年了,我一直没有见到该文的版面,报纸略微泛黄,可见高校长的惜文之情。
我感动着、兴奋着,言出由衷地感谢他。
接着,我们三人又各自提起不堪回首的许多往事。最后高校长向我提出诚恳的建议,建议我应该出本集子。
06
自写作以来,我涉猎诸多文体。
喜欢散文的率真洒脱,小说、绝句小说,诗歌、诗词,童话,民间故事等等,倾我心思,尽心而为,由于身体诸方面的原因,近两年我已退出写作圈。
当然,还有前几年写的没有公开的几则小文。
出集子之事,也曾考虑过,但是,出了如何?不出又如何?当今,能读纸质书的能有多少人?
送人,被送的人能不能打开看,真的另题别论了。
岔开话题,时间在三人闲聊中静静流淌。
不知不觉,已近做午饭的时间。
我欲告别,高校长执意留我吃饭。
由于腰疾问题,我婉言谢绝他的好意。
闲暇,余兴未尽之意缠绕心扉,特写小文记之,期待下次的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