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域文化的儒雅本色及当代思考
作者/裴章传
一,安徽地域文化的总体印象
安徽地域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从地理位置上看,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正所谓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属于与长三角洲相连的内陆省份。全省占地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在全国不算大,仅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安徽南边有长江,北边有淮河,大自然,把安徽切割成了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板块,合肥市居中,是江淮丘陵的分水岭的地带。
走在这块高高低低的土地上,能感受到远古的凿山运动,才形成了山、岗、冲、圩共同存在的奇妙的地理形态:这儿有峰峦连绵的山林,有高地相间的岗冲,有地势低洼的圩区。全国所有的地形地貌在安徽这块热土上,都可以找到相同的存在。合肥地在是分水岭。所谓分水岭,是指南水注入巢湖而入长江,北水流入淮河涌入大海。所以可以在合肥地区可以这么划分:长丰县和肥西县的北部地区属于淮河流域。肥东、巢湖和庐江以及肥西的南部土地属于长江流域。长江、淮河两大水系让安徽地域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大文化版块。有学者取名为涡淮文化、皖江文化和徽州文化(新安文化),它们在饮食、民居、民风民俗、方言、地方艺术和信仰等诸多方面差异很大,构成了安徽地域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但无论多么复杂,多么多样,安徽地域文化的儒雅尚文本色是一致的。这里“江山代有人才出”,而且年年岁岁不相似。北宋政治家包拯,大清重臣李鸿章,引领中国文学几百年的“桐城派”,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胡适,才高八斗的文化巨匠陈独秀等等,都具有“不相似”的经历和成功。但在“文”字上面,他们又惊人的“相似”。史学界依据安徽出人才,出名人多,称赞安徽是中国内陆省份的“内秀”,应该是很有见地的。
安徽更出奇之处在于它历史悠久。公元前16世纪即商周开始,就有人类在蜀山淝河边上筑台而居。古村落遗址大雁圩便是今日合肥的胚胎和萌芽。秦汉时期(公元206年前后)合肥正式建县,算是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当时的合肥已有了皮革、木材和鲍鱼市场,以一县之力而成为全国十大商业城市之一,被司马迁写进了《史记》。
安徽建省比较晚,在清朝康熙6年(1667年)行政区域才固定下来。安徽地域文化由此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三国(公元220年至280年)时,建安文学兴起,斯文儒雅人士荟萃安徽。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仁”与“智”构成了安徽地域文化传统的特色内涵。早在原始社会,黄帝炼丹、大禹治水的优美神话,就像我们美丽的黄山一样遗存下来。到了魏晋时期,建安文学的兴起,更是把安徽的文化摇篮点缀的五彩缤纷,绚烂夺目。以曹操父子创作的诗歌是古代中国诗歌的顶峰,所谓“建安风骨”、“建安诗风”,指的就是三曹的诗歌成就。安徽是古诗词大省,各朝代诗人如李白、王维、杜甫、贺知章、白居易等均来到安徽,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在安徽写下了3万多首诗词,仅写巢湖的古诗词就达800首以上。我们的黄山向来以柔和清秀著你,一幅儒雅神态,这正是世世代代安徽文化风貌的写照。黄山的性情带给这片土地以无限的才情,吸引大批斯文儒雅之士荟萃于此。奔腾的长江如同一条彩带披挂在这片热土之上,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安徽亦山亦水,世代安徽人民就是这山水性格的统一体。“仁”与“智”成了安徽最具文化传统的特色内涵。这里是星空,这里有星座。“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写这样诗句的人,就是三国名流、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这首《短歌行》,已经永垂后世了。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尚武”之人却能把“文”做得有声有色,文采绚丽,这正是历代安徽人积“文”难返的特色。魏文帝命胞弟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做不成诗就要“行大法”,而曹植立即应声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正是这首“七步诗”使得魏文帝曹丕深感羞愧,一场决定生死的权力之争就这样被“文”化了。这是武中有文,大有“要文斗不要武斗”的君子风范。足以显示文化的力量。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浪漫主义文学,管子的传记文学等等,都诞生于安徽,从安徽走向全国,令世人震惊。
安徽的桐城派引领中国文坛200多年,一时间“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的美誉,传遍大江南北。桐城派创始于方苞,中经刘大櫆,形成于姚鼐。至今,桐城派的传承仍在继续。安徽文化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桐城派的崛起真正将安徽的文化推向灿烂辉煌的境界。一部叙事长诗从安徽庐江诞生出来并流传下去,更说明安徽人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氛围铸就了安徽人特有的地域文化性格。发生在怀宁县小市港汉乐府的《孔雀东南飞》成为中国“长诗之圣”,可与《梁祝》齐名。全市共353句,1756个字,除了自身的艺术品位外,其主人公的“女子有才也是德”的思想,更是折射出安徽人文化传统的崭新含义。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也就是说在古代安徽,讲求女子也要读书成才的。这在旧时中国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安庆地区有句土话:“去到考场放个屁,也替祖宗争口气”,这句话正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世俗化表达。出自安徽全椒吴敬梓之手的《儒林外史》,是安徽历史文化的又一骄傲。吴敬梓笔下所见所写的全是他身边的人和事。进入古稀之年,还做童生,足见自古的安徽人的文化情节的执着。而范进中举之后由喜而疯,反映的是在安徽人强烈的名份意识之中,渗透着十分强烈的政治意识。历代安徽人爱以政治本领和文化经历量才,大抵也是这种古老习俗的延续。
作者简介:裴章传,国家一级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第四届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文史研究会文化建设研究院院长。主播简介:胡林,现任安徽省朗诵艺术学会理事 ;安徽诗词协会朗诵部副部长;语言类高级讲师;安徽老年大学朗诵表演教师。 荣获首届中华经典诵读全国一等奖;中宣部《学习强国》“一起读课文”全国一等奖,安徽省电视广播读书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