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爱国,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学会会员,⼭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六汪文联副主席。2024年,他的作品,被青岛西海岸新区作家协会重点推介。
现刊发他创作的现代诗《沉淀》,请欣赏......

沉 淀
程爱国
被风抚慰的草木,把手
放在沉思的额头
雨后的空气让人明心静目
也许沉默的太久
枝头的果实又红又亮
林间有无数的蜜蜂在歌唱
做茧的文字在书本中死去
一些写生者
画着田野上的一棵果树
时光摘去果实
树木变得格外峻拔
《沉淀》赏析
程爱国的《沉淀》是一首颇具禅意的自然哲思短诗,通过精炼的意象组合展现生命沉淀的辩证过程。全诗以“草木-果实-树木”的生长轮回为经,以“蜜蜂-文字-写生者”的文明镜像为纬,构建出充满张力的诗意空间。
首节“被风抚慰的草木”开篇便以通感手法赋予自然灵性,风的手势与沉思的额头形成天人合一的暗喻。“雨后的空气”作为澄明之境,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摹,更是对精神沉淀的隐喻。当“沉默的太久”积累到临界点,枝头迸发的“又红又亮”的果实便成为最璀璨的生命宣言,色彩的强烈对比暗示着内在能量的释放。
次节以蜜蜂的歌唱对应文字的作茧,在嗡鸣与沉寂的二元对立中,揭示出自然生机与文明困境的永恒命题。写生者的画笔试图定格果实的丰盈,却不得不直面时光摘取果实的必然。当树木卸下累累硕果,“峻拔”的形态恰似文人风骨,在失去中完成生命的升华。这种“摘去即生长”的辩证思维,暗合道家“损之又损”的哲学智慧。
诗人运用“果实红亮/树木峻拔”的视觉辩证法,构建起从丰收到沉淀的生命循环。文字在书本中作茧的意象,既是对传统书写方式的反思,也是对自然天籁的礼赞。全诗语言凝练如宋元小品,在十行之间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哲学跃升,最终抵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诗意境界。这种将东方美学与现代意识熔铸的创作实践,使作品既葆有古典意蕴,又闪烁当代思辨的光芒。

人物简介
程爱国,男,⽣于1969年1⽉,六汪镇崔⼽庄村⼈。毕业于⼭东师范⼤学汉语⾔⽂学专业,⼤学学历,中共党员。历任胶南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文字秘书、青岛西海岸新区第六初级中学、第十初级中学和六汪初级中学副校长,⾼级教师。多次荣获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区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科技教育先进工作者、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称号。2023年获“青岛市教学能手”荣誉称号。是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学会会员,⼭东省作家协会会员。1990年代初在《⼤众⽇报》《诗歌报⽉刊》《南国诗报》《中国煤炭报》《中国电⼤报》等全国15家纸媒报刊发表诗歌60余⾸,散⽂和⼩说多篇,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各级⽂学艺术征⽂奖。后搁笔30年,2021年重捡诗笔。2022年以来在《青岛文学》《长江文艺》《长江丛刊》《海燕》《辽河》《三角洲》《北方诗刊》《长江诗歌》《书香两岸》《传奇故事》《作家报》《企业家⽇报》《西海岸》《青岛西海岸报》等30多家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诗歌、历史散⽂和⽂艺评论200余⾸(篇)。近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育实验与研究》《天津教育》《青岛教育》等报刊发表论文十余篇。2023年受区⽂联委托参与主编《西海岸印迹》,该书已由百花⽂艺出版社出版发⾏。六汪⽂联副主席。

程爱国
程爱国作品的艺术特色
程爱国的作品艺术特色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赏析:
一、主题多元。一是自我认知与情感抒发,如《归来》《和月亮有关》等作品,借助独特意象深入剖析自我内心世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个体在生活中的感悟与思考。二是自然与生命礼赞,在《春雪》《西风至》等诗中,对自然景象进行细腻描摹,挖掘自然背后生命的力量与意义,表达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三是社会现实批判与思考,像《泥瓦匠与墙》《突围》等,以敏锐的视角关注社会现实,通过诗歌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和思考,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二、语言凝练富有张力。语言简洁而不失力量,用较少的文字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以精准的用词和独特的语言组合,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在有限的文字中感受到广阔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
三、意象丰满高远。善于选取独特的意象,并将其巧妙组合,营造出丰满而高远的意境。这些意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使诗歌具有丰富的解读空间,能引发读者的联想与共鸣,如在写月亮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被赋予了多种情感和意义,成为连接诗人与读者心灵的纽带。
四、情感真挚克制。作品中的情感表达真诚质朴,没有刻意的矫揉造作,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同时,这种情感又不是肆意宣泄,而是有所克制,使诗歌在情感的张力中更显深沉和内敛,更具艺术感染力,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沉浸在诗歌营造的情感世界里无法自拔。

(此文编发过程中,得到了程爱国先生关于作品艺术分析的指导,特此致谢!)


(本栏目编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退休干部。曾任诸城市枳沟镇党委副书记,诸城市水利水产局副局长等职。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实《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参与编纂《六汪人物》。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六汪镇志》编辑、六汪乡村记忆丛书副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