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云南葫芦丝传人哏从国先生
作者 春 生
主播 一 萍
龙飞蛇舞、冬春交替的除夕之际,我要到梁河亲家那里过春节。
我刚出医院就从红河州个旧市出发了。要到德宏州的梁河县,要经过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保山市……千里迢迢。
我亲家住梁河县城遮岛的常寨村,新建的振兴大街拐弯进去一千米左右,屋后山不高,但竹木葱笼,是闹市中的清雅居所。亲家是一位忠厚的瓦族汉子,也是一位有文化底蕴的优秀共产党员。真月初二,亲家约我去梁河的勐养镇拜望中国唯一葫芦丝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哏(读耿的音)从国先生。
我们从梁河出发,亲家开车作为先导,我儿子开车跟着。去勐养大约90公里,是梁河县最远的一个镇子。沿宽敞的公路行走。公路两边一排排紫荆花树,花开得一簇簇滿树彤红,在这冬季末退尽的暖阳下紫荆花开得特别耀眼。
哏从国先生家住在紫竹掩映,古树浓荫的帮盖村半山坡上。我们的车停在一大块水泥浇好的停车场上,然后顺山道而上。
我虽84岁,于当今耄耋老人中还不算老者呵!主要是我做过直肠癌手术后,又刚做了胃癌手术。所以很多人都关心我的身体。但我认为:人不是病击垮的,精神不垮才是最好的治病良方。你想呵,你身体几千亿细胞象千军万马,不都听你精气神‘总指挥调动吗!
我刚要启步上山,儿子和儿媳一边一个要搀扶着我走。而且平时走路,上下坎都特别小心地搀扶我。本来我要自已走的,在矿山和风钻钢钎与岩石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我,总觉得身子骨还硬着呢。但孩子们的孝心不好拒绝,只有接受这份暖暖的爱了。
上坡后经过一段流水小桥,进入一道大门,滿目大大小小的葫芦挂满院庭。哏先生迎了出来,领我们参观他的葫芦丝制作的一间间工艺房间。
葫芦丝的制作和演奏,以及收集整理的乐谱现在他这里都有。葫芦丝相传历史很久远了。作为拜访一位真正唯一葫芦丝制作、演奏的第四代传人还是第一次。
葫芦丝音历久远,
梁河勐养有遗传。
古韵一曲寻传人,
勐养江畔哏从国。
寻到哏先生后我们一見面便如老友重逢,他非常热情地向我们作了祥细介绍。
我们又听了他用大小不同的葫芦丝演奏的乐曲,特别听了一曲被音乐界认为是创世之音的《古歌》。该曲被誉为是一部古老的史诗般作品,它讲述了葫芦丝诞生年代的古老传说。哏从国先生为我们演奏了这首《古歌》。悦耳的葫芦丝古歌必须一气吹奏,音韵古朴、雄浑、悠扬,葫芦丝特有的音韵把我们带回到悠远的远古神话传说中。
很久很久以前,帮盖村前这条勐养江的江水清彻地流着。桑亮是个孤儿,在村里吃百家饭长大。在勐养江畔帮盖村中长成了俊小伙子。他每次去"赶摆"(赶集)都要去一亇卖葫芦的老婆婆摊上买个漂亮葫芦带回家。并把葫芦挂在房前屋后,土墙周围种的茂盛紫竹上,紫竹上挂滿葫芦,这紫竹与葫芦一直伴着桑亮的平静生活。
忽然有一天,桑亮去"赶摆"时卖葫芦的老婆婆没卖葫芦了。婆婆对桑亮说:"孩子,今天我的葫芦卖完了,但我有一个宝葫芦送给您,您带回去吧"!婆婆说完眨眼间消失了,桑亮把婆婆送的小葫芦看了又看,揣在胸中衣兜里 ,回家了。
然一日,桑亮从山上担柴回来,离家老远就闻到饭菜香,回到家一个漂亮小卜哨笑嘻嘻告诉他:"桑亮,您是一个好心人,但一个人孤孤单单,老婆婆让我来照顾您……"。说完羞红着脸、低头不语。
桑亮惊喜交加地说:"我穷,家里什么都没有……快把婆婆接过来一起过日子吧"。"不用,她被她孙女接走了"。
忽一天,天崩地裂,天上大雨如注,地上洪峰涌起,洪水滔天。桑亮伐竹作竹排,竹排周围拴上葫芦,准备逃离洪水。竹排划出一段后洪水太大,浪大风高,竹排载不了俩个人,小卜哨妻子对桑亮说:"桑亮,婆婆说过,让我一定要保护好你。你一定要坚持划下去,躲过洪水,一切都会好的……"一边说着一边投进洪水中……
洪水过后桑亮回到原来的帮盖村,重新盖了土房,种紫竹、种葫芦。一年又一年桑亮已人到中年,他思念那个心地善良而漂亮的妻子。桑亮的悲哀感动山风和种有紫竹与葫芦的土地。连紫竹和葫芦都悲呜不已。紫竹那婉转而悠长的萧萧风声与葫芦的衷情之音交织在一起,犹如一首古歌在这房前屋后的紫竹林和密密葫芦架中飘动着。桑亮心中有一种音韵之乐在涌动。于是他砍来紫竹,摘来葫芦,做成只有三个孔的葫芦长萧,曰夜吹响心中的思念之曲。
这葫芦长箫吹得动人心魂,这个葫芦与小卜哨妻子的凄美故事和葫芦长箫的乐曲一齐在这勐养江畔传开了,越传越远。后来桑亮做葫芦长箫的技术不断改进,音色更好。由于桑亮思念卜哨之妻殷殷之情生死相爱终生不变,后来人们把葫芦长萧改叫"葫芦思"。
于是人们每年春社时都到江边泼水跳葫芦思舞,这个葫芦故事与葫芦思古歌就一直流传了下来。箫鼓追随春社兴。一直流传成葫芦丝(也叫葫笙)的民族音乐舞蹈文化。
哏从国先生的吹奏、好象也一直沉浸在他祖上传承的动人故事中。哏从国先生对几百年来的葫芦丝传承恋恋不舍,从春城辞了工作回到帮盖村继续吹响这葫芦丝。
这次正月里来釆风、寻访葫芦丝第四代传人哏从国先生,受益匪浅,这是开春的一大收获!
有人说音乐能治愚,也能治病。信不信当然由你。
但当你沉浸在无限优美的音乐旋律里,当你陶醉在创作笔耕的构思意境中,你摒弃一切杂念 ,丢掉私欲和烦恼。专心耕读,心生幸福之感! 病还会骚扰你吗 ?
勤读无字书,名人多拜访,葫芦丝吹响,悦心听诗章。
这真是:千里寻遗帮盖村,脚踏山路有墨香呵。
( 巳蛇年真月初二釆访于德宏梁河勐养帮盖村葫芦丝传承人哏从国先生家。真月初三完稿于梁河常寨)
~~~ ~~~ ~~~
作者 邵春生
主播 一萍
*~~~*~~~*~~~*~~~*
栏目编辑部
顾问 毛诗奇 邓耀泽
李敦伟 杨振昆
编委 毛诗奇 李敦伟 曹立萍
主编 曹立萍
常驻作者
毛诗奇 欧之德 杨振昆 邵春生
周艳珍 真 真 杨艳秋 李文选
张家贵 苏建华 陈怀志 高春林
王礼贵 李敦伟 杨杭澄 任恩扬
曾玉龙 高国斌 姚顺忠 龚太美
胡连勇 耿 良 阿佤一枝花
常驻主播
邓耀泽 文 鹤 燕 子 赵 文
左莉明 一 萍 汪玉丹 刘 敏
秦 芳 杨艺琳 月满西楼
本栏目是一个公益文学园地,欢迎文学爱好者投稿,投稿文章以诗词、散文、杂文、科普、故事、微小说、时事评论等原创作品为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方向,不得涉及政治、宗教。拒绝低俗不雅文字,作者应对文章内容负责。若2个月后仍未发布的稿件请作者自行处理。栏目作者、主播、编辑均无稿费报酬。
来稿请注明“原创投稿”字样。
翰墨无食能养性 诗书非药可医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