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街的《雨巷》
文/梧闽
闽南有个小小的福建古镇,他的名字叫石码,有一条长长的后街…现名叫西湖路,这后街头36号,是丈母娘的家…也是我常去的老地方!
如今的后街头,我亦常去买买早菜,不是因為这儿的地摊菜便宜,而是有一些老邻居,人一来就有人打招呼,粽子哥叫泡茶,丽珍叫买菜,火旺的龙岩花生摊热气腾飛…虽然他搬去了九二0路,隔壁的华安阿九,仍用他的口腔,叫我吃咸糕…这有山里人的朴实与热情,虽然我总是买,没有白吃…
后街头一间,是洪江强将军的出生地,每一戶人家,好象都有大学生…而今,大都去了北上广深,至少也在厦门或漳州。现在居住在后街竹篙厝,除了越來越少的老人,就是一些近郊入镇做小生意的农民。后街的原住民,除了去许林头殡儀馆排队,就是远走他乡…我来回上下张望,这似曾热闹,缅懷也熙熙嚷嚷的场景…一条老街,似乎已經没有'后'了!过去的老邻居、老熟人,走得实在太匆忙,包括我的岳父岳母…情以何堪,让我一个人溜達在春雨寒风中…
三十年前的后街,非常热闹。夏天的时間,总是有竹披排出来,让一家大小当街纳凉,那时間没有空调,少有风扇,只有手摇的各种魁扇…二十年,初八晚敬天公时,后街是很难走进去的…鞭炮声此起彼落,吓死人。如今,连互相追逐的哈巴狗也无了狗影。更别去想啥《雨巷》和林琦仁兄心仪的'丁香姑娘'…
为什么刘德华的演唱会这么多人会哭,因为太多的607080后没有几个人嫁给了爱情,也没有几个人娶到了最爱的那个人。连听一场演唱会都身不由已。这才叫音乐,前奏响起,泪流满面。想起年少轻狂时的课间广播每天流淌出的旋律,想起那无惧无畏的青春岁月。看着满场身材发福、头发稀疏的中年男女,原来青春离我们那么远了,在那个物质与精神匮乏的年代,我们像疯狂的野草野花,没有指引与方向,肆意生长,无边无际。又仿佛被所有规矩和要求包围,那种压抑的感觉和内心深处渴望被理解的想法不断交织碰撞,成为我们压抑又无法释放的情绪。那就是青春吧,那个时候还在想着以后选择什么职业,找什么样的人结婚。现在,过几年就陆续开始张罗孩子的婚事了。已经快要忘记我们曾经也有期盼与梦想,不要嘲笑大雨滂沱中淋湿的人,不要嘲笑那些边唱边流泪的人。那眼泪无关风月,无关某个人。是缅怀那段最自我最喜欢的时光,还有接受不想老去又不得不老去的无奈……
后街,已經没有南洋的邮差汇票侨批吆喝声,更没有丁香姑娘的花折伞…看来看去,街头除了粽子哥留着山羊胡子在侃大山,还有阿菊的镇海卫鲜鸡蛋,对老之将至的我,尚有吸引力吧…一个退休的人,就似这后街的场景,没有啥风光依旧,只有孑然一身去徘徊…与两旁的危房一样,不知道哪天塌下來…再无身影,从这儿的时空飞过…一个人,可以走过很多场,操场、考场、官场、市场、情场、赌场、娱乐场…就是不能沒有,还能忆往昔的况味…后街,对我而言,与若愚群友同感,挥之不去呀!
方超明老友,有一段描述96岁父亲方华荣前辈,返访后街边铸鼎巷的过程…真的让我感动!
昨天,父亲和小妹小弟来石码看望我,我陪他们在石码老街走街串巷,他们兴奋不已。“哦!我初中的同学他家住在这里,放学时就在他家做作业”。“啊!碧珠亚姨就住在那条巷子里,小时候经常跟妈妈来这玩”。“哈!这是小姨在龙海工作时租住的旧大厝,怎么还有人住啊!”。走街串巷,回忆甚多……
走着走着,我带他们来到锦江道。走上岸道,本想让老父亲在公共座椅上坐一会儿,但父亲说:“坐下去就走不动了”!我过去要扶父亲,他不让扶,自己拿雨伞当拐杖,慢步而行。寒风刺骨,因为走累了,却不觉冷。望向平的静江面,父亲回忆六十年代横渡九龙江的场景,说道:“当时我们在江面上推着“庆祝伟大领袖毛主席横渡长江”横幅,带领干部群众几百人横渡九龙江,到江中水流比较快,横幅漂流,差点被漂走远”。他越说越来劲,96岁高龄人竟然行走健步,我都跟不上他了。此时,我想起几年前在石码街道遇见原石码公社党委书记傅瑞成,他身材高大,走路却一瘸一拐的,我迎上叫一声:“阿伯!怎么了?”他说是脉管炎发作。然后又再次说起,当年和你父亲抬横幅渡九龙江的七位县领导,现在只剩下我和你父亲两人了。那时横渡,水流很急,我们用尽吃奶的力气……。说着说着,我看他红光满面,精神抖擞,站直了,身体魁梧,高大威猛。我要叫三轮车给他坐,他说不用。现在想来,人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以后回忆起来,能够延年益寿。
是的!虽然自己能力水平有限,早年谈不上建功立业,但是也积极的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添砖加瓦,有所贡献。人生应该多行善积德,多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善事。亇人的得失、恩怨,“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没有什么好计较的。
浪淘沙 夜雨闹元宵
作者:朱德裕先生
夜雨闹元宵。
处处潇潇。
依窗望外树飘摇。
侧耳听风知叶落,
怎约桃夭。
闭户自无聊。
棋子闲敲。
孤杯默默酌红醪。
只影垂垂涂白壁,
琴瑟空调。
郑亚水,笔名梧闽,出生于漳州东郊梧桥村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文学与艺术联谊会副会长。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
作品《<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赛“二等奖”;《禅意 太武凡木》荣获全国第八届新年新作征文“一等奖”;2022年11月,《空中并不是“无色”》荣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 金奖;2023年3月,《走在后港古街》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一等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特等奖”,并入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2024年卷);《梦一回太武夫人》荣获第二届中国最美散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梦里百花 正盛开》荣获2024年“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一等奖”;2023年被中国散文网聘任为“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
本书《日出紫云》,历时15年,从1033篇在线网絡文学中,精选500余篇上线《北京头条》+《今日头条》联袂展播,再从中筛選200余篇,结集40万字散文专著,作为20万字《月泊龙江》(海峡出版社)姐妹册,谢謝亲的您,一路鼓勵、点赞、补台、转发、并参与本书编审校对出版发行过程!谨以此文表达知恩谢意!本书精品有国家级征文'二等奖'以上22篇、每篇全国读者超过5万人次。欢迎惠购收藏流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