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不古,常写常新
——评黄桂标《东湖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黄桂标艳阳高照催春晓,场景不同,但都典型,诗意皆美。浩然兄领前代众诗人吟"春晓":写啼鸟,写闻莺,写白鹭,写宿禽;写雨声,写春风,写晓露,写轻雾;写落花,写柳絮,写蝴蝶,写池塘﹣﹣诗情画意,古意满满,美不胜收。桂标兄纵笔咏"东湖春晓":也写拂柳,写湖水,但自写艳阳,写游人,更写九曲桥,写小蛮腰﹣﹣独有表达,诗意不减,意境开阔,现代情愫满满。古诗不古,常写常新。古人曰诗为心声,诗为景触;我提倡写诗要“注重实感”,尤不能矫揉而作,便可不落古人窠臼,佳作自来。桂标兄此作之示,使吾更信其然也!
东湖春晓
黄桂标
2025.2.14
惠风拂柳万千条,
艳阳高照催春晓。
碧水荡漾波潋滟,
游人闲步乐逍遥。
小蛮腰耸云端立,
九曲桥横舟自漂。
绿美东湖如画里,
怡情解愁似冰销。
注:这个评论文字很短,本短文之“提倡写诗要'注重实感'”,包括“四层真实”意思:诗人写的题材是真实发生的;诗中景物事物是诗人真实看到或经历的;诗中的感情思想也是由眼前真实事物所触发;诗人此刻所写的思想感情也是真实的。这种提倡,可以解决绝大部分当代诗人创作矫揉造作,沉不进真实生活,激发不出新时代佳作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过去虽也有提到诗歌作品要有“真情实感”才动人,然意之所指主要是“感情真实”,对于诗中景物事物的真实并无要求;至于诗人怎么去“真实”地创作,通过什么方式,怎么去达到“真情实感”?还没有论述清楚,因此有必要在这里以黄桂标写广州“东湖春晓”为范例,将这个提倡进行强调。“古诗不古,常写常新”,这是本人提出的口号,希望以后有人愿意持之以恒地付诸实践,成为现代诗歌接续中国诗歌传统血脉,继承与用心学习中国古代诗歌灿烂艺术高度成果的推动力!
当然,以上关于“注重实感”的要求,也并不是要排斥诗人使用想象与夸张等艺术手法与具有浪漫情怀,而是说无论入诗题材还是情感,都不能脱离或有违于经生活经历、社会历史存在的基本真实。这种诗人写诗时,要”注重实感“的要求,不但对于写景抒情诗题材重要,对于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题材也重要,甚至是怀古咏史诗,诗人也不可脱离历史的真实,进行虚假臆测与抒发。这样的诗歌,艺术与真实碰撞,才能迸发灿烂的艺术光芒,耀眼而动人,保有留之久远的文学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