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春生(山西介休)
四首词曲〈洪洞大槐树〉
1.寰海清·寻根大槐树
族裔寻根。久思祠宇,深揖躬身。游子远途奉祀,专敬芳樽。诚然寸心意,诚心意,膏烛鉴、龙篆氤氲。
人潮拥挤来臻。静晏处、未曾肆扰嚣纷。沾沐余荫,合聚四海宗亲。莺儿老鹳也迎接,古槐烟吐绿茵茵。暖香熏目睫。拟新声,咏清芬。
2.凤楼春·萦梦老鹳窝
久念古槐烟。萦系乡关。夜难眠。奈缘栖旅蹙眉间。休转侧,速回还。何必梦思而躁闷,可免却忧烦。
越山川。乘驾骈然。仰瞻虔肃,俯躬深揖,胤孙知晓衔环。根祖故闾,游子潮涌挤挨肩。感怀今古,追惜悲欢。
3.【南仙吕·傍妆台】洪洞大槐树
是何因,华人情愿讲寻根。风尘仆仆劳形迹,心事重重望烟痕。旋返言难尽,远迁不忘本。圆梦回洪洞,圪挤入正门,缅怀先祖裕儿孙。
4.【南吕·一枝花】慕名洪洞大槐树(通韵)
寻根念老槐,问祖中华域。慕名洪洞县,牵梦旧乡闾。补休假期自怡愉,惟见濛濛雨,依然捋捋须。汇车流、沿路飞奔,上高速、作声快语。【梁州】老实话、礼节顺履,异乡客、如此长驱。见在望神祠宏伟回连宇,飞檐斗拱,幽境丹居;曲栏正殿,素壁岩岖。远远地钟鼓闻声、难免惊吁,青青的松柏添香、难免惊吁,缓缓由人海如潮、难免惊吁。只见那供先祖、清清脉缕,奉神牌、细细分区,左右共八区,高低皆对举,中央位置恢闳敞,排列有伦序。燃一柱高香达太虚,虔切切弯下身躯。【前调】鞠恭敬、肃揖必须,守心诚、崇仰无虚。正当时励行礼化传儿女,谱模示范,运作庭趋;乡风教礼,切望怀瑜。告知论心讲、无敢昏逾,有言谈、无敢昏逾,叩头礼、无敢昏逾。亲人同时顿首、适宜夫妻伴侣,父子共向鞠躬、仍是长幼违欤。听听有利于,说说可唱于,五千余载文明路,仪禁定规矩。华夏民族至现局,岂可嬉娱。【尾】植根六百多年延续,枝叶清新此处庆馀。举国的百姓源源雅集聚。神怿气愉,心旷神愉,契合意贴近听真旧乡语。
二首词律〖参谒炎帝陵〗
作者/石春生(山西介休)
1.寰海清·祭拜炎帝陵
2.水龙吟·参谒餐饮始祖·炎帝陵
〖序:忆2018年初夏《山西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召集三百余位山西省烹饪名师、烹饪大师参拜餐饮始祖炎帝。择吉日,会聚在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庄里村《炎帝陵》园。祀礼神农氏,观碑文内容,获悉神农尝百草,辩五谷,播种粮食等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丰功伟绩……因由以纪念。〗
1.寰海清·祭拜炎帝陵
映蔚云蒸。秀峰嘉景,浓翠新晴。惇史八千累载,龙篆熏烝。神先务农者,神农者。寰界内、奇卓镌铭。
殚精衍嗣升恒。祗敬恪、后昆祀礼专诚。功泽人间,五谷百草分明。禾苗种粒择筛滤,力耕畴伟迹鸿祯。至今仍接续,述勋劳、颂真灵。
附:《读〈寰海清·祭拜炎帝陵〉有感》
“映蔚云蒸。秀峰嘉景,浓翠新晴。”读着石春生这首《寰海清·祭拜炎帝陵》,仿佛眼前浮现出那一片郁郁苍苍、云雾缭绕的景象,秀美的山峰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迷人,新晴的天气更是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这开篇之句,便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庄严而神圣的氛围之中,让人心生敬畏。
“惇史八千累载,龙篆熏烝。”八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如同一部厚重的典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沧桑与辉煌。炎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的功绩和精神通过这龙篆般的历史记载,得以流传千古,熏烝着后人的心灵。这让我不禁想起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不仅能让我们了解过去,更能为我们指引未来的方向。炎帝陵,便是这历史的见证者,它默默地诉说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让我们在缅怀先祖的同时,也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神先务农者,神农者。寰界内、奇卓镌铭。”炎帝被尊为“神农氏”,他是农耕文化的始祖,教会了人们种植五谷、驯养百兽。他的这一伟大创举,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谓是奇卓无比,镌铭于寰界之内。在当今社会,尽管科技飞速发展,农业的地位依然不可忽视。“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我们应该铭记炎帝的功绩,继承和发扬他的农耕精神。
“殚精衍嗣升恒。祗敬恪、后昆祀礼专诚。”炎帝为了繁衍后代,殚精竭虑,他的精神一直传承至今。后人们对炎帝的祭祀礼敬之情,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传承。在祭祀活动中,我们不仅是在向先祖表达敬意,更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种专诚的祀礼,让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心灵的寄托和归属感。它提醒我们,无论我们走多远,不能忘记先祖的初志。
“功泽人间,五谷百草分明。禾苗种粒择筛滤,力耕畴伟迹鸿祯。”炎帝的功绩泽被人间,他对五谷百草的认识和种植技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精心挑选禾苗种粒,努力耕耘田地,留下了一幅幅伟迹鸿祯。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当今社会,我们虽然不再从事农耕劳作,但劳动的精神依然不可或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发扬炎帝的勤劳精神,努力拼搏,创造美好的未来。
“至今仍接续,述勋劳、颂真灵。”炎帝的精神至今仍在延续,后人们不断地述说着他的勋劳,歌颂着他的真灵。这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始终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这首词,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炎帝陵,不仅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让我们在缅怀先祖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让我们铭记炎帝的功绩,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
2.水龙吟·参谒餐饮始祖·炎帝陵
也曾深揖今回忆,参谒神农陵宇。晋城市北,高平庄里,村原郊路。陡上云阶,遥瞻宝阙,兰烟环顾。诵宗祖祠庙,实情题序,鞠躬礼,皆偻俯。
寝殿久经风雨。供丰牺、瑶坛近处。鼎炉龙篆,旌帷凤冕,香花社鼓。万载流芳,千秋施泽,一诚如故。记奇功伟业,清芬幽境,乃新声叙。
附: 《读〈水龙吟·参谒餐饮始祖·炎帝陵〉有感》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饮食,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读了石春生的《水龙吟·参谒餐饮始祖·炎帝陵》,我仿佛跟随作者的笔触,踏上了一段探寻餐饮始祖的精神之旅。
诗中开篇“也曾深揖今回忆,参谒神农陵宇”,简洁而有力地点明了作者参谒炎帝陵的经历和此刻的心境。那深深的一揖,不仅是对始祖的敬仰,更是对人类饮食文明起源的追溯。晋城市北、高平庄里,那村原郊路,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厚重。作者拾级而上,遥瞻宝阙,兰烟环顾,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在宗祖祠庙前,真情题序,鞠躬礼,皆偻俯,这一系列的动作,展现了作者对始祖的虔诚和敬畏之情。
“寝殿久经风雨。供丰牺、瑶坛近处。鼎炉龙篆,旌帷凤冕,香花社鼓。”这几句诗生动地描绘了炎帝陵的景象。历经风雨的寝殿,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供桌上丰盛的祭品,瑶坛近处的香火,鼎炉上的龙篆,旌帷上的凤冕,以及那阵阵的香花社鼓,构成了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画面。这不仅是对始祖的祭祀,更是对人类饮食文明的传承和弘扬。正如古人所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始祖,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是对文化血脉的延续。
“万载流芳,千秋施泽,一诚如故。”这三句诗深刻地揭示了炎帝的丰功伟绩和精神内涵。万载流芳,千秋施泽,炎帝尝百草、辩五谷、播种粮食的功绩,如同璀璨的星辰,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他的一诚如故,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类饮食事业的执着和坚守。在当今社会,物质丰富,人们往往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始祖精神的敬仰。而炎帝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不忘本真,坚守初心。
“记奇功伟业,清芬幽境,乃新声叙。”作者在结尾处再次强调了炎帝的丰功伟绩,在这清香之境,众人颂扬着始祖的德业。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要用新声叙写的决心。这不仅是对炎帝的纪念,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在新时代,我们应该以炎帝为榜样,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结合时代精神,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文化。
通过阅读这首词,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始祖精神的伟大。炎帝作为餐饮始祖,他的功绩不仅仅体现在饮食方面,更体现在对人类文明的推动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上。他的尝百草、辩五谷、播种粮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一诚如故,为我们树立了坚守初心、执着追求的榜样。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忘本真,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炎帝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同时,这首词也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离不开饮食,而饮食文化也贯穿了我们的生活始终。我们应该尊重每一种食材,珍惜每一顿饭菜,感恩大自然的恩赐。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炎帝的精神,勇于尝试新的事物,不断创新和发展饮食文化,为人类的幸福生活做出贡献。
总之,《水龙吟·参谒餐饮始祖·炎帝陵》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历史底蕴的词作。它让我们在欣赏诗词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始祖精神的伟大和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以炎帝为榜样,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默默奉献各自的能力!
作者简介:
石春生,1969年2月生,籍贯山西省介休市,中华诗词学会,山西省诗词学会、介休市作家协会、晋中市楹联协会、黄河散曲社会员,汾河散曲社秘书长。晋中市名厨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烹饪大师,中国晋菜大师,晋中市特级烹饪大师,中式烹调高级技师,中式面点技师,中国美食营养师,食品安全管理师,三晋工匠·民族品牌·工匠精神奖 获得者,宏扬晋菜·功勋人物奖 获得者,中国名厨·白金奖 获得者,中国烹饪·金匠奖 获得者,注册《中国地标美食专家》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