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扑灰年画
扑灰年画是山东省高密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艺人先用柳枝烧成炭条起灰状线稿,再用线稿扑抹成画稿。一张线稿可以扑成数张画稿。扑灰后的画稿,经过落墨、粉脸、开脸、熏脸、涮脸手、乌眼、开眉眼、立眼、点嘴、丝发、上色、涮道、涮花、磕花、描粉画金、耙胡子、罩明油、刷边裁边等20 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幅生动传神的扑灰年画。



李凤芹简介
李凤芹,女,1968 年生,山东省高密市姜庄镇李仙庄村人。15 岁开始跟父辈学习绘制扑灰年画,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从艺经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扑灰年画”技艺高密市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

李凤芹(右)


获奖作品举例
李凤芹扑灰年画代表作,主要有《国色天香》、《五子献寿》、《三娘教子》、《古屏》、《连年有余》等,多幅作品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



2012年,作品《荷塘戏水》荣获山东省农民书画美术精品展金奖;2014年,作品《年年有余》在第七届中国(潍坊)风筝产品博览会暨第二届潍坊工艺美术节上荣获金奖;2017年,作品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举办的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与创新邀请展中获“独具匠心优秀奖”;2020年,作品在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特艺委员会举办的工艺美术特艺大赛中获金奖;2021年,作品《苏武牧羊》在潍坊市“非遗”协会等举办的庆祝建党百年华诞“红心向党,薪火相传”百名大师主题展中获得金奖,同年,在潍坊市“才聚鸢都·技能兴潍”职业技能大赛中,创作以喜庆丰收为主题的《国泰民安》,获第一名。
李凤芹扑灰年画的艺术特色
题材广泛:李凤芹的扑灰年画题材涵盖了神话人物、“家堂”、财神、女子、胖娃、戏曲人物、历史典故、山水花卉等,以传统文化中的题材为主。


拙朴传神:人物造型胖耳大腮,丰满圆润,通过夸张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她笔下的植物若有了灵性,神韵生动,画面中的形象栩栩如生。


色彩艳丽:以大红、朱红、桃红、明黄、嫩绿等色彩为主,色彩相互渗透,形成强烈的对比,使画面呈现出艳丽红火的视觉效果,充满了浓郁的民间艺术色彩。


构图简洁:遵循宁简勿繁的手法,除花卉条屏、人物画着重凸显人物高大丰满形象外,背景运用极为克制,少用甚至直接省略,使人物尽情舒展,占满画面空间,视觉效果醒目。


(注:文中插图的扑灰年画,创作者均为李凤芹)


(本专栏编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退休干部。曾任诸城市枳沟镇党委副书记,诸城市水利水产局副局长等职。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实《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参与编纂《六汪人物》。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六汪镇志》编辑、六汪乡村记忆丛书副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