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届“文学周”征稿 邱平
观电影《五月梨花香》有感
文/邱平
央视六频道最近播放的电影《五月梨花香》,运用蒙太奇艺术,从零聚焦视角,讲述了退伍女兵潘五月带领梨花谷村脱贫致富的故事。 《五月梨花香》构思新颖,情节真实,接地气。看了此电影,我想谈一谈自已的感受。
一、不回避矛盾,敢于揭示生活中的阴暗面。例如,潘五月退伍坐客车回家的路上,在客车上碰见了拦车抢劫的三个歹徒,潘五月挺身而出,踢倒为首的歹徒,与同车的宋警官、赵冬至、郑教授一起,将三个歹徒绳之以法。《五月梨花香》开篇的蒙太奇镜头,构思新颖,在惩恶扬善的细节中,一石二鸟,既揭示了生活中的阴暗面,又彰显了潘五月退伍不褪色的铮铮铁骨。
二、揭示了梨花谷村贫困的痛点。梨花谷村的梨子是优质水果,可是,村民却挣扎在贫困线上。奸商勾结村里的刘慧,压低梨花谷村村民优质梨的收购价,谋取暴利。梨花谷村的优质梨在县城的超市售价三元伍角,但是,奸商给梨花谷村村民优质梨的收购价只有六角钱。潘五月知道梨花谷村被奸商掠夺的秘密后,历尽艰辛,终于为村民的梨子找到了销路,以高于奸商两倍的价格帮村民把梨子卖出去了。不久,潘五月的朋友赵冬至又把梨花谷村的优质梨子销售到国外,获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拓宽销售渠道,搞市场经济,是农村脱贫致富的阳光之路。
三、结束语。《五月梨花香》不粉饰现实,敢于揭示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获得了观众的共鸣,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复制的模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潘五月的父亲因为循祖制给村里修路制造了障碍的细节,深层次地揭示了封建思想蔓延给祖国的崛起带来负面影响。潘五月说:“祖训不合时宜,就应该改。”这句话是对旧思想的迎头痛击。
《五月梨花香》,是中国新时代山乡巨变的缩影,是中国当代电影的佳作。
作者简介
邱平,男,苗族,生于湖北利川。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恩施州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小说选刊》《诗神》等媒体。出版诗集《毛泽东的足迹》《巴山云雨》《竹影集》、随笔体文学评论集《仰望星空》。论文获中国教育家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多次获得中国诗歌协会等单位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