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雅聚,古韵寻踪
二月十六日,阳光和煦,春意正悄然萌动。在春泥诗社副社长兼莱西分社社长宋向辉的精心组织与带领下,诗社的部分社员们内心满是期待,兴致勃勃地踏上了前往西三都河村的路程。此行有两大重要目的,一是拜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邵发绪老师,聆听他在书法艺术上的见解与心得;二是虔拜那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树,感受岁月沉淀的韵味。同行者阵容强大,有词作家孙美清老师,莱西春泥诗社顾问赵克云、邵发绪、李国超,副社长童德芳,文学院院长谭哲胜,会员孙忠南、邵琦、邵慧绪、栾霜梅等。
一踏入邵发绪老师的工作室,一缕悠悠墨香便像灵动的精灵,瞬间萦绕在身旁,让人顿感身心宁静。目光所及,工作室的墙壁上满满当当地挂满了他的作品。那些字迹,笔锋变化万千,有的刚劲有力,仿佛能穿透纸张,尽显铁骨铮铮;有的婉转流畅,好似山间溪流,自在畅快。篆书带着古朴典雅的气质,隶书凸显蚕头燕尾的独特,楷书规整严谨如行军列阵,行书潇洒飘逸似流云飞渡。每一幅作品都像是邵老师用时间与心血编织的梦境,凝聚着他深厚的功底与独特的艺术见解。
邵老师热情地走上前来迎接众人,他的眼中闪烁着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光芒。他微笑着缓缓展开一幅新作,一边仔细展示,一边耐心讲解书法的用笔、结构与章法。从起笔时藏锋露锋的巧妙抉择,到行笔时轻重缓急的精妙把控,再到收笔时回锋顿笔的恰到好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大学问。他神情专注地说,书法就如同人生,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一笔一划都不容马虎,只有这样,才能在黑白世界里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众人围坐在古色古香的茶室,全神贯注地聆听邵老师分享书法心得。大家听得兴致盎然,不时有人提出关于笔法、布局等方面的问题,邵老师总是面带微笑,耐心解答。孙美清老师率先感慨:“看邵老师的书法,就像读一首首无言的诗,那笔画的起承转合、墨色的浓淡相宜,满是韵味,让人回味无穷。”赵克云顾问点头,补充道:“这其中的精气神,正是传统文化的传承,笔笔都是历史的沉淀。”童德芳副社长和谭哲胜文学院院长眼神中满是触动,李国超、邵慧绪和孙忠南顾问也都纷纷表达对书法艺术博大精深的赞叹。此次拜访,大家不仅学到了书法技艺,心灵更受洗礼。在墨香中,大家切实领略到传统文化魅力,也看到一位书法家对艺术的坚守与传承。
这次拜访又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邵发绪老师迈着稳健步伐,带领大家兴致勃勃地来到村南。一眼望去,那株声名远扬、有着600多年树龄的黑檀古树矗立眼前。初见时,内心的震撼如惊涛拍岸,难以用言语精准描述。粗壮树干恰似饱经沧桑却依旧坚毅的巨人,稳稳扎根大地。底部巨根向外突出,仿佛大地伸出有力手臂,紧紧抓住岁月脉络。主干矮且壮,径围近六米,高16米有余。树分三大枝杈,杈枝弯弯曲曲,似巨龙探天。其树冠硕大如巨伞,遮天蔽日,投下清凉绿荫。这棵被确定为山东省二级保护树的山八樠,承载着当地无数人的情感与记忆。
漫步于西三都河村幽静的小道,伸出手轻轻抚摸那古树粗糙而深邃的纹理,每一道沟壑似都藏着往昔故事。目光深情凝视着老宅的一砖一瓦,岁月的痕迹历历在目。此刻,仿佛历史的低语在耳畔轻响,能看到岁月悠悠流转。古树与老宅默默伫立,历经朝代更迭、时代变迁,承载着村中的文化根脉,成永恒坐标。
回到工作室后,邵发绪老师神情沉稳而从容。他有条不紊地展开宣纸,将墨块置于砚台之上,缓缓研磨。待墨汁浓淡适宜,便提笔直上,开始泼墨挥毫。他的笔锋灵动游走,每一笔都饱含韵味。在挥洒间,为在场的每个人都精心创作并留下了珍贵的墨宝。此时,宋向辉社长诗兴大发,当场咏出一首七绝:“苦练勤学铸大成,挥毫拨墨片片情。儒风雅韵功夫正,山影神姿天地明。”生动地赞颂了邵老师的书法造诣。邵老师听后笑容满面,热情地向大家发出邀请:“希望你们常来相聚,在这翰墨世界里,以书法会友,一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传统文化艺术绽放新光彩。”
此次旅程意义非凡,大家不仅幸运地收获了珍贵墨宝,在探寻书法艺术与厚重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心灵也得到了深度滋养与升华。相信在此次经历的激励下,春泥诗社莱西分社定能汲取更加丰富的文化养分,于传承与创新之途昂首前行,以满腔热情和卓越创作力,在文学艺术领域大放异彩,书写辉煌。
文化活动作品:
寻书法灵韵(外2首)
——访省书法家邵发绪老师
赵克云
在墨香弥漫的角落
我踏上探寻灵韵的路途
邵发绪老师,您的笔触
似灵动的飞鸟
自由飞舞
那线条,或刚劲,或柔婉
如高山巍峨,似溪流潺潺
一笔一划,皆是心的倾诉
一撇一捺,饱含情的温度
墨色在纸上晕开希望
灵魂在笔尖跳跃欢畅
您的微笑,藏着岁月的沉淀
您的教诲,点亮艺术的光芒
书法的世界,深邃而宽广,
与您相逢,是诗意的远航。
在这寻韵之旅,我心飞翔,
沉醉在,那无尽的墨香。
墨痕深处
——致省书法家邵发绪先生
在墨香氤氲的书房
我拾起一支未干的时光
您腕底游走着魏晋的鹤影
笔锋掠过处 惊醒了沉睡的汉唐
那线条忽而如断崖垂瀑
坠入生宣时溅起青铜回响
忽而似兰叶在碑帖间舒展
转折处藏着半阙宋词的柔肠
砚池里浮沉着未说的话
枯笔掠过龟甲裂痕的沧桑
浓淡在绢素上相拥而眠
宿墨中开出一朵唐朝的月亮
您的笑纹里篆刻着钟鼎文
每道褶皱都蓄满墨的汪洋
当笔毫最后一次悬停在虚空
整间屋子突然落满星星的印章
七绝·古村老树寄乡愁
三都河畔古村名,岁月沧桑六百龄。
陡起乡愁何处寄, 黑檀老树慰心灵。
过西三都河七绝二首(通韵)
童德芳
题三都河古树
如盖三千荫古村,育出哲彦满朱门。
春秋六百云烟过,不止沧桑留后人。
三都河邵门书者
百丈虬枝楷字书,九苍一脉劲非俗。
天生豪气留红纸,成就名门大丈夫。
七绝·赞书法家邵发绪老师(外1首)
宋向辉
苦练勤学铸大成,挥毫拨墨片片情。
儒风雅韵功夫正,山影神姿天地明。
七律·虔步西三都河黑檀树
三都河畔忆轮纹,根脉天神岁月存。
枝蔓凝青拖日影,叶流寄意惹风痕。
藏幽韵里繁柯蔽,蕴夏魂中过客尊。
虔步皆因灵树驻,人生自此富盈门。
注:黑檀树620年。
虔诚的叩响墨宝之门
——访邵发绪老师
谭哲胜
拜访省书法会员邵发绪老师的时候
怀揣着敬仰
叩响了那扇墨宝之门
握手间
似握住千年书法的脉络
书房里, 宣纸铺展如霜雪大地
笔架上 ,毛笔似待发的剑戟
墙壁 ,墨宝高悬
似星辰闪烁
我轻问
如何将汉字写进灵魂
他指指案头
说从一笔一划的虔诚开始
谈笔法 ,似在讲述古老的传说
我像一个学生一样
聆听入了迷
而时间很快
似宣纸吸收的墨滴
悄然流失掉了
告别时 ,余晖已染透窗棂
我的心也被什么染透了
带着满袖的墨香与思索离开
家乡的山八樠
孙美清
多少人都曾在你浓荫下聊过天
多少人都虔诚的向你许过愿
没有人能说清楚你历经的风和雨
没有人能道明白你饱受的署和寒
多少次在梦里回到了你身边
多少次在梦里听到你召唤
多少回醒来我打湿了双眼
多少回醒来勾起了我的思念
黑丁香,山八樠
你见证了龙华河畔的沧桑变迁
黑丁香,山八樠
你有多少故事说也说不完
黑丁香,山八樠
你承载了多少代人欢乐的童年
黑丁香,山八樠
你护佑一方水土保吉祥平安
撰稿:谭哲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