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彭国跃
作者:胡泽群
来源: 南楚风光

国泰民安进学堂,跃然纸上著华章。
班衣戏彩娘亲孝,长乐未央师友翔。
值爱如歌情谊久,得心应手史诗扬。
敬贤崇德世人仰,佩福迎祥沐暖阳。
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一次相遇都仿佛是天意的安排。我与彭国跃班长相识相交是从2022年9月份的宁乡市老干部(老年)大学文学班下学期的课堂里,悄然绽放的一段温情故事。
彭国跃班长当时还是文学班的学习委员。他(彭国跃班长,下同)中等个儿,看似略显富态的中年男士,头顶的“地中海”风格独特,却总能用一顶帽子巧妙遮掩,红光满面的笑容中透露出慈祥与和蔼,朴素的衣着下藏着—颗热爱文学、充满睿智的心。他基本上坐在教室右侧前排,下课后便会掏出一盒烟,先敬老师,再与周围的烟友们分享。由于老年大学一期十六周仅三十二节课,家中有事可能还要旷课 ,如果不是烟友、牌友、钓鱼友,即使他是班干部或曾经的领导,虽同学几年,基本上是点头之交而已。看到他递烟的那份热情与豪爽,逐步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知道他喜欢钓鱼、特别喜欢写钓鱼诗,那些关于鱼儿与水面的故事,在他的笔下化成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甚至准备集结成册出版钓鱼诗集。他的烟瘾不小,听说一天一两包是常事。但自己抽的少,更多的是用来与烟友们分享。退休前是原宁乡县轻工物资公司的经理,一手掌控着公司的经营大权。如今却甘愿在老年大学里与我们这群“夕阳红”充当“志愿者”(老年大学的班干部是无偿有时甚至是带薪工作的志愿者)…。直到去年下半年,他己荣升班长的第二期,并兼任文史班生活委员的第一期之时,我们的交往才渐渐增多。
那时班上一些同学都积极向上级刊物投稿,希望能在文学的天地里留下自己的足迹并为班上争光。他身先士卒、参与其中。投稿评选基本上都要参与投票,于是他常在班群期待学友们投票。出于学友之谊,我常常投了票,也常常投票时送了花。决赛时他得了个二等奖,感激不己,说钓了鱼要送一点给我吃。某天下午,他真的问到我的家庭住址,送来了一大袋游鱼子,让我家人饱餐了好几顿,鲜美香味至今留在脑海。

有一次,我回原单位(宁乡市中医医院)有事,见他恭身小心地陪着一位老妇人在准备购药。只见老妇人身形轻盈,步履稳健,举手投足间尽显温文尔雅,令人心生敬意。一打听,原来是他己八十六岁的母亲。他母亲年轻时,外祖父家境富足,供其读了些书。难怪他为人仁义,会经商,诗写得好,并培育了一个湖南师大法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儿子彭熙大律师,且可见他还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十分孝顺的儿子。这时候,我忆起他曾写过的一首称赞感恩母亲的诗。母亲生日有感 :诗/海峰(彭国跃的笔名,下同)2024年12月
节俭勤劳日夜辛,仁慈忠厚待人纯。
平生只为儿孙想,世上无私赞母亲。
这首《母亲生日有感》是一首主题鲜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结构紧凑、情感升华且引人深思的好诗。它由衷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赞美,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恩身边的母爱。
他写的诗很多,基本上每天一首。兴趣来了,有时一天几首,令人目不暇接。
如《乐晚年》 诗/海峰/2024年12月15日
星去曦来又一天,轻声问好润情缘。
溪流自入江湖海,佛会曾携雾露烟。
但有垂钩真乐趣,何须醉酒假神仙。
吟诗作赋同窗妙,你我开心笑晚年。
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人生哲理的佳作。它以平实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他对晚年生活的美好向往与追求。整首诗读来令人感到温馨而宁静,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可以说,这是一首值得你我品味与珍藏的好诗。

他当班长认真负责。2024年上学期,老班长有家事不能如期来校,怕耽误班上工作提出了辞呈,根据原党小组长文新华学长和老班长推荐,王定荣老师慧眼识英才,对彭国跃委以班长之职。从此但凡班上工作,他都以老班长为榜样,坚决支持创新有效,落实王定荣老师的各项任务。如: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群的各项规章制度,多年来无一例违法乱纪事件发生,相互之间轻松愉快,学习氛围浓厚。开展班活动运筹帷幄又抓落实:从筹划、踩点、日期(晴雨)、车辆安排,到伙食、回程是否平安到家,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在其他班干部的鼎力相助下,活动轰轰烈烈,过程顺顺利利。一百元一个人的班费,搞二次聚餐,亏了钱由他和班干部自掏腰包垫付,无私奉献令人敬佩!在文史班当生活委员,几桌餐费,与餐饮店老板讨价还价,精打细算,使师友们既吃得好又花钱少,而且每年每次班活动(文学班和文史班),吃的酒都是他自带赠送给酒友们喝的。有人曾戏谑地说:他是以酒会友(自己滴酒不尝),我们是帮他消存量。充满“哥们”氛围。

彭国跃对我的学习提供巨大帮助。杨幼成老师执教的文史班有一个好风气,就是熊胜娥等同志每天出一个上联交学友们对对联,而他常常是第一个对上,并第一时间分享给我。因他熟悉我的性格,虽在朋友圈中喜欢分享佳作和点赞,但在微信群内,我却不爱爬楼查看群内的信息,所以他总是第一时间传我学习参考。他说“你在文学班学写诗,写好对联是基础,要日积月累,积小胜为大胜”。有时候,他几天传给我的对联信息我都没有回复,而他却不厌其烦,一如既往,二天三天不回信息,仍耐心地接着四天五天来信息。如果我对的下联不合规矩,他及时指出,好象在时刻关注着我一样。前几天群内出一上联:若待桃林花酿酒,我曾用柳岸对过桃林,便在与他的微信好友上发信息,群内出句:若待桃林花酿酒,试对:轻摇柳岸叶烹茶。瞬间便见他回复:“柳岸可不能摇啊?”…。这一次次的对联交流,不仅提升了我的文学素养,更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与力量。去年十二月底,我第一次投稿的文章《感恩之心,诗词之旅的发言》,还是在他的建议支持下的处女作。
有友如此,夫复何求!愿我们的友谊如同那醇厚的酒,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余生,有此友,舒适!

作者简介:胡泽群,宁乡市诗联协会会员,微霞诗社会员,感恩时代,快意人生。
